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症"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提出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赵春霖  石峰 《兽医导刊》2016,(16):146-146
牛卧地不起是奶牛临近分娩和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临床综合症。双丰镇奶牛场多见于分娩后3~24h内发生,病牛多表现体温、呼吸、脉搏正常,且表现精神、食欲都正常。长时间呈正卧或侧卧姿势,驱赶时表现后肢无力,不能正常站起。  相似文献   

3.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征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奶牛分娩后血液中的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卧地不起,其中血钙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在损伤性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全、粗暴助产等引起肌肉损伤,常见臀中肌、髋关节周围组织、闭锁肌等这些肌肉在分娩过程中最易损伤。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症状、病变的综合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绵羊在贩运过程中由于长途运输而引起的精神不振,全身颤抖,卧多立少或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等一系列症状,都可称之为运输应激反应。若不及时进行处治或处治不当,可引起病羊死亡。笔者在2013年7~8月份间,通过对某养殖区几户养殖户所贩运羊只的救治,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和探索,现介绍如下。1症状病羊表现精神不振,个别出现全身肌肉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卧多立少,有的卧地不起,呼吸和脉搏正常或稍快,个别羊只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山西农大动物医学系(太谷030801)陈贵喜,杜立红山西昔阳兽医院常书国山西山阴农牧场何廷义山西朔州红旗农牧场周天保奶牛性质不同的卧地不起,在奶牛分娩或难产过程中并不少见,国内外文献资料将奶牛此类代谢性疾病描述为“母牛睡倒爬不起...  相似文献   

6.
<正>治疗和护理卧地奶牛是饲养者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之一。卧地不起是奶牛许多疾病末期的常见表现,所以每种病例都需要全面的临床检查,另外需要考虑整个病史和血液生化检查。许多临床工作者对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给出了定义: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指牛伏卧24h及以上,但本病并非由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乳房炎、四肢或脊柱的明显损伤引起。1病史调查应获得详细确切的病史,并进行如下询问:(1)牛卧地多长时间,(2)什么时候产犊。产犊时有无困难,(3)产犊后  相似文献   

7.
1母牛卧地不起及其治疗 临床上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母牛卧地不起,特别是在围产期,这类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牛症状较轻时休息一段时间或经药物治疗后能够恢复,有些则由于肌肉、韧带或者神经发生较严重的损伤,或者不同程度的骨折,持续一段时间后进一步加重,最终无法治愈而不得不淘汰。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所有疾病的统称。一般在产后72小时之内发病,病发后应用足够量的钙制剂注射或应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仍不能起立者称“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一、病因“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的病因是复杂的。我们所见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分娩、特别是难产时,以骨盆为中心的肌肉、神经及韧带等组织的损伤。多见于胎儿过大,或者胎水流失时间过久难产时的粗暴强力助产,造成产道的损伤。分娩后体质虚弱起立或者行走时滑倒  相似文献   

9.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常发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奶牛卧地不起一般因缺钙、缺钾、缺磷或外伤性等因素而引起。因缺镁而引起的临床上很少见,报道也很少,但近一月来金山某场连续有4头奶牛在产前、产后出现卧地不起,经用镁制剂治疗后马上恢复。现就本病特征和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瘤胃积食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以瘤胃内容物滞留,容积增大,胃壁受压及神经麻痹为特征。牛卧地不起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而决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用钙剂疗法无效或效果不明显,临床常常难以确诊。笔者曾经诊治一例因瘤胃积食引发的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奶牛产犊期间发生的一类错综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此病的发生涉及到许多疾病。由于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故难以给爬卧牛(Downer cow)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文献资料中报道的名称也不一致,如“爬卧母牛综合症”、“倒地不起奶牛综合症”等。一般认为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指包括能使母牛产后爬卧不起的所有疾病。但它并不泛指那些致使母牛濒死前不能站立的重度疾病;并和生产瘫痪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有人把此病看作是发病后用足够量的钙制荆注射或应用乳房送风治疗仍不能起立的任何生产瘫痪病例。  相似文献   

13.
牛痧症是牛只所患急症之一,发病突然,症见呕吐,或欲吐不吐;急起急卧,倒地滚动,回头视腹;四肢拘急,卧地不起,耳、颈静脉怒张,甚至昏迷。若诊治延误,大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羔羊软骨病并不多见,常因长期饲喂缺钙和磷的饲料或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因缺乏维生素D等引起,除骨进行性软化外,易发生骨折,味觉异常而啃吃粘土等,头增大面部膨起,卧地不起.治疗时首先应改变饲料,喂给富含钙的饲料如苜蓿干草,青饲料等. 饲喂缺钙和磷的饲料或饲料中钙磷 比例不当,或因缺乏维生素D等引 起,除骨进行性软化外,易发生骨折, 味觉异常而啃吃粘土等,头增大面部 膨起,卧地不起.治疗时首先应改变 饲料,喂给富含钙的饲料如苜蓿干 草,青饲料等.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江西省泰和县引进泰和乌骨鸡260余只,育雏期间饲养在一间光线较暗的育雏室内。前期生长发育正常,至41日龄时发现鸡群中有3只以跛行或卧地不起为特征的病症,随后几天发病数量逐渐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两腿无力,走路不稳,跛行、飞节着地,或蹲伏于地,严重者卧地不起,影响采食及生长发育。根据临诊症状,初诊维生素D缺乏症,并采取如下措施:①立即将鸡群转  相似文献   

16.
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病畜卧地不能站立。如不及时治愈,往往是患牛久卧不起,肌肉萎缩,发生卧疮,继发其他疾病或消耗性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牛生产的过程中,牛卧地不起是较为多见的情况之一。大部分的疾病都会导致这种病症的出现。为此,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的主要病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奶牛常见和多发病。病因极其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奶牛淘汰。奶牛出现产后瘫痪症状时应尽早治疗,治疗延迟会造成奶牛卧地不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奶牛卧地不起,造成治疗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9.
李海侠 《山东畜牧兽医》2007,29(2):19-19,41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性疾病。其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和八月,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患产前产后卧地不起症的奶牛剖检中,肝片吸虫和胆管炎占70%以上,脂肪肝占60%以上。为了弄清卧地不起症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对脂肪肝牛群和产前产后卧地不起牛群,进行血液性状及血清生化学检查。结果表明,两群牛的Ht、WBC、St、比健康牛群呈现增加趋势。而两群牛的、Ca、iP、Alb、及A/G呈现下降G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