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氮素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以及在适宜施氮量的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大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kg、磷1.4kg、钾5.2kg。从播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180d),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相对较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0.7%、36.8%和46.1%;从鳞芽花芽分化期到收获(52d),蒜薹伸长、鳞茎膨大,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迅速增加,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69.3%、63.2%和53.9%,到收获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达到高峰。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氮素用量为240kg·hm-2,大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为0.710、0.114和0.434g·株-1,吸收比例为1∶0.16∶0.61。  相似文献   

2.
云南独蒜     
独头蒜(简称独蒜),其结构与普通大蒜中的一个蒜瓣相似,仅形状和大小不同而已.大蒜播种后到幼苗期结束,逐渐进入鳞芽、花芽分化时期,分化出的鳞芽将来发育成蒜瓣,蒜瓣是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也是繁殖器官.鳞芽的分化和膨大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如果日照不足,则植株只能继续分化叶片而不形成鳞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蒜(Allium sativum L.)不同发育时期鳞芽的徒手解剖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鳞芽生长发育主要分为3个时期,即鳞芽分化前期、鳞芽分化期、鳞芽膨大期。鳞芽分化前期是叶原基的形成时期,叶原基具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鳞芽分化期是小鳞芽的形成时期,小鳞芽形成位置与分生细胞团所在位置有关,已经形成的鳞芽在进行物质积累的同时其内部生长点还在继续分化。在鳞芽膨大期,分生组织细胞核中染色体变化活跃,分生细胞团内部有淀粉粒的积累,木质部具有发达的导管。对鳞芽分化期不同部位的切片进行PAS染色,发现细胞分裂旺盛的生长锥糖颗粒含量丰富,细胞质浓,染色较深,糖颗粒物质在分生细胞及其周围细胞之间存在着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30份大蒜资源的7个鳞茎性状(鳞茎横径、鳞茎纵径、鳞茎质量、鳞芽高、鳞芽背宽、鳞芽数、鳞芽质量),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大蒜资源7个鳞茎性状间均存在较大变异,鳞茎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6.68%,其次是鳞芽质量、鳞芽数,鳞芽高和鳞茎纵径变异系数最小。鳞茎性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2号资源具有最大鳞茎质量、鳞茎横径和鳞芽质量,适合作为鳞茎高产的大蒜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鳞茎质量与其余6个鳞茎性状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鳞茎横径、鳞茎纵径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05、0.509,表明鳞茎质量与鳞茎横径和鳞茎纵径关系最为密切,在田间可用鳞茎横径、鳞茎纵径作为筛选鳞茎高产大蒜品种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作者在1962年对著名品种紫皮蒜和狗牙蒜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桔果。文中指出大蒜生长过程可分为萌发期、幼苗期、鳞芽与花芽分化期、蒜办与蒜苔成长期和休眠期等五个时期;根系萌发的数量和速度与剥皮去踵有关。叶片的全部展出期和生长高峰因品种而不同。大蒜种办的消失、鳞芽和花芽的分化是大蒜生理过程的关键;紫皮蒜的种办消失可做为其鳞芽和花芽分化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在大蒜鳞茎膨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鳞茎膨大期大蒜叶肭水杨酸含量明显高于鳞茎未膨大期;在膨大过程中,内源SA含量的升降略早于鳞茎生长速率的变化;茉莉酸甲酯和低温(4℃)预处理在促进鳞茎膨大的同时均以增加叶鞘内SA含量;经50d低温预处理的大蒜,于鳞茎开始膨大时叶片喷施SA 1mmol/L可明显促进鳞茎膨大,表明SA在大蒜鳞茎自然膨大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恩施特产的"关口"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喷施不同形态硒肥,研究葡萄产量、植株各部位硒含量、果实各部分硒累积分配的差异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喷施时期,硒酸钠处理的果实各部位硒含量是亚硒酸钠处理的1.4~2.4倍;同一硒源,果实膨大期喷施的果肉和种子硒含量分别是糖分累积期喷施的1.3~1.9和1.2~2.0倍,果皮硒含量则不及糖分累积期喷施的80%;果实膨大期喷硒,果皮、果肉和种子的硒积累分配率分别约为32%、57%和11%,而糖分累积期喷施时果皮硒积累分配率增加了约16个百分点,果肉中降低了约14个百分点;施硒对葡萄产量、果实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性影响。根据中国居民食用葡萄以果肉为主的习惯,生产富葡萄时在葡萄生长前期(果实膨大期)喷施硒酸盐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8.
野生欧李果实中不同形态钙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野生欧李为材料, 采用逐级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果实中不同形态的钙在果实发育期含量变化及分布, 以期探明钙在欧李果实中含量变化和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性, 为揭示欧李高钙的机理提供材料。结果表明, 果实钙累积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一是在幼果细胞分裂期, 即花后45 d出现一次累积高峰, 单果累积量达总量的69.39% , 另一次累积高峰发生在细胞膨大期, 累积时间持续30 d左右, 细胞分裂期以果胶钙形态积累为主, 而细胞膨大期以水溶钙形态积累为主; 果实各部位钙分布以果肉居多, 占单果钙累积总量的72.50% , 其次为核仁和核皮; 果实不同形态钙累积量为: 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草酸钙>残渣钙, 其中活性钙(水溶钙和果胶钙) 组分占钙累积总量的69.87%; 嫁接欧李果实中不同形态钙含量组成比例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大蒜的鳞芽又叫蒜瓣,是在鳞茎盘上发生的侧芽。正常情况下,蒜头是由许多个侧芽发育肥大而成。如果侧芽(鳞芽)不发生、只是叶鞘基部膨大而形成的蒜头,看上去很饱满,但用手一捏便会空瘪,农民俗称为面包蒜。面包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影响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宝岛蕉全株及各器官(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收获时宝岛蕉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5.73kg/株、108.07g/株、15.53g/株和440.36g/株。宝岛蕉干物质及氮钾养分均在花芽分化期前累积缓慢,干物质及氮均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累积迅速,而钾在花芽分化期后累积迅速。磷分别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累积缓慢、迅速。另外,叶片和假茎是宝岛蕉现蕾前主要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器官;果实发育时,果实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迅速,以上累积量分别占收获时全株的63.45%、21.89%、34.45%和20.15%。因此,宝岛蕉生产中应重施氮钾肥,少施磷肥,氮磷钾肥分别侧重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花芽分化期后施入;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的充足供应是宝岛蕉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白菜不同品种对硝酸盐吸收积累差异原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两组积累硝酸盐不同的白菜品种作试材,测定其吸收硝酸盐的速率、动力学常数Km与V一、硝酸还原代谢库内硝酸根浓度(MPS)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结果表明,不同白菜品种吸收硝酸根的速率、Km与V 、MPS、NRA存在较大的差异;硝酸盐积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吸收硝酸根的速率不同,与硝酸根在其体内的运转、代谢并无显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蔬菜硝酸盐累积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蔬菜硝酸盐的累积特性、影响积累的因素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蔬菜硝酸盐累积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蔬菜硝酸盐的累积特性、影响积累的因素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葡萄对硒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葡萄(V itis vinifera ‘Red Globe’ / V. vulpina ‘Beta’) 对硒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及硒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施硒的条件下, 葡萄体内的硒含量很低, 硒的累积顺序为根>叶>新梢>主蔓>果实, 果实中的含硒量只有0.009 mg·kg-1DM。根际施用0.5、1.0、1.5 kg·hm- 2亚硒酸钠后, 葡萄各部位的含硒量均显著提高, 并且各部位的含硒量与土壤施硒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施硒后, 硒在葡萄植株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 各部位累积量的顺序为叶>根>新梢>果实>主蔓, 果实中含硒量达到0.062 mg·kg-1DM。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果实含硒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单果硒总量一直处于升高的趋势, 至花后90 d达到最高值, 成熟期含硒量降低。不同浓度硒处理除了0.5 kg·hm- 2亚硒酸钠处理外均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对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可滴定酸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在胡萝卜生育期中叶片数、株高、肉质根粗、鲜重和干重等的动态变化规律,表明不同品种各个生理指标的峰值虽略有差异,但仍有规律可循。胡萝卜叶片数、株高均随生长进程而增长,而且前期生长较快,中后期生长缓慢;植株肉质根粗度在中期增长较慢,前期和后期都增长较快;植株鲜重、干重增长高峰期在出苗后35-75d(其中地下部分在35-85d,地上部分在25-45d)。  相似文献   

16.
氮肥形态与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追肥用量增加,大白菜内叶硝酸盐含量增加,外叶则维持在一定水平,大白菜外叶硝酸盐,大白菜施用尿素比习惯用碳酸铵更有施利于获得高产,大颗粒尿素又优于普通尿素,且净菜产量高含量高于内叶.习惯种植的高施氮肥不仅产量低,净菜率低,而且使大白菜外叶硝酸盐累积水平高,并使土体中残留大量硝酸盐.  相似文献   

17.
在海南省澄迈县"无核荔"主产区挖取3株成熟期有少量裂果的"无核荔"植株,测定树体不同部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指标,研究其养分累积特点。结果表明,为生产50kg果实,"无核荔"地上部树体需要累积氮(1 181.6±199.7)g、磷(188.3±22.3)g、钾(740.2±87.8)g、钙(1 053.7±229.8)g、镁(218.1±24.2)g、硫(90.8±8.2)g、硅(133.7±25.5)g、铁(125.9±48.6)g、锰(5 967.1±5 174.4)mg、铜(590.0±261.7)mg、锌(1 835.7±322.7)mg、硼(1 940.5±101.6)mg、钼(12.8±5.6)mg,养分累积比例氮∶磷∶钾∶钙∶镁为1∶0.16∶0.63∶0.89∶0.18。收获"无核荔"果实带走的养分占地上部树体养分总量比例分别为氮7.4%、磷6.4%、钾12.1%、钙1.0%、镁4.5%、硫6.5%、硅0.3%、铜8.4%、锌7.0%、铁0.1%、锰0.7%、硼7.3%、钼5.2%。"无核荔"果肉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95.6±41.3)mg/kg,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组分的34.0%;果肉风味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比例最高。"无核荔"果实呈香物质为烯类,最主要为香橙烯(43.2%)和石竹烯(21.1%)。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种植的5个代表性的甜叶菊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各部位和各生育期植株体内甜菊糖苷RA及STV的分布和积累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各器官中.以叶片中RA及STV含量最高,且以叶肉RA和STV含量较叶脉高:同一植株不同叶位RA和STV含量存在差异,从植株顶端到中部RA和STV含量逐渐升高,而从植株中部到底部RA和STV含量略下降:在整个生育阶段.从生长发育中期到种子成熟期,甜叶菊叶片中RA和STV的含量变化幅度小,但以始花至花后这段时间含量较高,表明,甜叶菊叶片的采收可在开花前至种子成熟期较长时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9.
荸荠是我国特色水生蔬菜,目前关于荸荠球茎膨大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利用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荸荠球茎的组织和细胞形态,分析了球茎中淀粉粒的积累过程和分布规律.试验发现,膨大50 d时,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大量积累、互相挤压,占据细胞内较多的空间,甚至影响了细胞核的形态,说明淀粉积累是球茎干物质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适应球茎发育后期的迅速膨大,表皮细胞的长度被拉伸数倍,说明球茎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表皮细胞的伸展;为适应球茎发育后期的迅速膨大,表皮细胞的长度被拉伸数倍,说明球茎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表皮细胞的伸展,而不是表皮细胞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茭白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表明: 在肉质茎膨大之前, 植株茎蘖各部位的总糖、还原糖、淀粉积累量持续上升, 短缩茎中积累量最高; 肉质茎膨大开始时, 各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下降, 以短缩茎的下降量最大, 认为膨大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在短缩茎和叶片中积累以短缩茎为主,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孕茭前14C 同化物在短缩茎的分配率较大, 上位叶片、叶鞘也有较多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 大量的14C 同化物在肉质茎中积累。饲喂叶片光合产物除供应自身茎蘖外, 还向植株其它各部位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