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桔木虱又名枯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主要危害柑桔嫩梢和新芽,是柑拮嫩梢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成虫常在叶和嫩芽上取食.若虫群集在嫩芽新梢上危害,被害嫩梢幼芽干枯萎缩,新叶畸形扭曲。若虫的白色排泄物洒在枝叶上,诱生煤病,影响光合作用。同时,柑桔木虱还能传播黄龙病。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是柑橘嫩梢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成虫在老叶和嫩叶上吸食,若虫群集柑橘嫩梢、幼叶和新芽上吸食危害,被害嫩梢幼芽干枯萎缩,新叶畸形扭曲易脱落,若虫排泄物撒布枝叶上,会影响光合作用及引致煤烟病。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田间传播的唯一途径,黄龙病病原体能在木虱体内生活,木虱的成虫与4~5龄若虫均能传病,带菌木虱在健树上取食时,病原体通过口针进入植株筛管细胞内定居、  相似文献   

3.
柑桔木虱是漳州地区柑桔生产上常见的虫害 ,已被确认是柑桔黄龙病的传毒媒介 ,因此当地农业部门与科研机构均非常重视柑桔木虱的防治工作。据观察该虫1年在当地可发生8代 ,冬季主要以成虫密集在叶背越冬 ,3~4月在新梢嫩芽上产卵繁殖 ,若虫集中在新梢为害 ,吸食汁液 ,导致煤烟病 ,成虫平时分散在叶背或顶芽上栖息吸食 ,能飞善跳 ,产卵于嫩芽的缝隙、叶腋或嫩枝上。选用低毒 ,对嫩梢无副作用的药剂。如72%“艾美尔”水分散剂6000倍液在4~8月份嫩梢期喷施 ,可有效杀灭若虫和成虫。当成虫密度较大时 ,可加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施叶背。…  相似文献   

4.
柑橘木虱是柑橘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柑橘,也可危害九里香及黄皮等芸香科植物,以成虫和若虫群集新芽、嫩梢和幼叶上吸汁为害,更重要的是高龄若虫和成虫一旦携带柑橘黄龙病病原能够终身传毒,已经被证明是柑橘"癌症"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2—3年内毁园。本文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观察柑橘木虱的主要形态,分析了成虫、若虫的习性,为更好地抓准柑橘木虱防治时机和如何提高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凉山州柑桔黄化枯梢死树,严重制约了柑桔生产的发展。调查表明,柑桔黄龙病是导致柑桔黄化枯梢死树的主要原因,防治木虱是控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柑桔黄龙病是毁灭性病害,本文就防治柑桔木虱在防控黄龙病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了实际的柑桔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的方法对柑桔木虱进行系统监测,同时对黄龙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了有关柑桔木虱消长的规律以及传播黄龙病的相关数据,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防控柑桔黄龙病,发展我市柑桔产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柑桔黄龙病在柑桔主产区呈蔓延势头,而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唯一自然虫媒,果园中如果没有木虱,即使有病树也不会造成传染,所以控制柑桔木虱是防控柑桔黄龙病扩散蔓延的关键,柑桔木虱也就上升为柑桔第一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8.
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通过对木虱各个时期的观察,为掌握最佳防治木虱的用药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柑橘木虱是柑橘嫩稍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成虫在老叶和嫩叶上吸食,若虫群集柑橘嫩稍、幼叶和新芽上吸食危害,被害嫩稍幼芽干枯萎缩,若虫排泄撒布枝叶上会引致煤烟病和影响光合作用。柑橘木虱危害果树后,由木虱导入的病原体在果树体内有一个从传染、繁殖、累积的过程(即病变过程),这一病变过程完成后果树病状才得以显现,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因气候、果树的品种和树势不同而已,一般一至三年不等。柑橘木虱危害果树后,不立即表现病状,因此导致了许多果农认识上的失误,有的果园对柑橘木虱放任自流,在木虱防控上不设防,有的只是象征性的用药,导致柑橘木虱群体增长迅速,这几年由于果农思想上认识不高,不重视,防治上不到位,导致了果园黄龙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对柑橘木虱的认知和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柑橘木虱的危害和发生特点柑橘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柑橘树重要的嫩梢期害虫之一。以成虫、若虫在桔橘树嫩芽、幼叶上吸食,引起嫩梢干枯、萎缩,新叶扭曲畸形。柑橘木虱若虫在取食嫩叶、嫩芽时,从腹末肛门排出含糖分的白色分泌物,洒布枝叶  相似文献   

10.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为类细菌性病害。在田间,传病昆虫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唯一传播媒介。只要果园中没有木虱,即使有病树,黄龙病也不会传染。田间防控柑桔黄龙病,须掌握以下重点。  相似文献   

11.
柑桔黄龙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除原有的亚洲、非洲外,美国、巴西也已发现此病和其传播媒介-柑桔木虱。根据柑桔木虱是黄龙病唯一自然传播媒介和广西柑桔主产区无法实施隔离种植的特点以及柑桔黄龙病已成为广西柑桔发展最大障碍的实际和柑桔生产现状,提出在黄龙病区建立以柑桔黄龙病为第一重要病害,柑桔木虱为第一重要害虫的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实施以控制柑桔木虱为重点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治措施。3年的大面积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验证区累计发病率为0.72%,对照Ⅰ区达9.42%,对照Ⅱ区达7.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林市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为柑桔木虱的预警及柑桔黄龙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07~2010年在失管柑桔园、柑桔木虱寄主植物九里香和正常管理柑桔园观察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及世代重叠情况、不同年份高峰期及种群走势,并分析其危害严重的原因.[结果]桂林市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失管柑桔树及九里香上柑桔木虱种群数量多,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且每年有多个峰期,世代重叠;失管柑桔园从21旬开始种群数量剧增,30旬后数量减小,成、若虫高峰期出现在25~29旬;九里香上柑桔木虱主要出现在12~33旬,20旬为最高峰期.正常管理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高峰期的33~34旬仅监测到5~30头/100梢.[结论]在桂林市失管柑桔园和绿化植物九里香上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木虱种群数量大,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世代重叠;正常管理的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管理良好的柑桔园全年未检测到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13.
黄龙病对于柑橘来说是毁灭性的病害,柑桔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昆虫。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所总结的经验来看,控制黄龙病的关键措施就是防治柑桔木虱。为此应该要合理地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其他一些绿色生态的控制办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进一步改善柑橘的生态系统,提高对柑桔木虱的自控能力,控制黄龙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其别称主要是依据发病症状描述的,属于类细菌性病害的一种。而虫媒木虱是黄龙病病原得以在田间传播的唯一媒介,只要果园中存在木虱,即使只有一株树苗感染了黄龙病,那么整个柑桔果园都将受到黄龙病的危害。因此,及时地发现和清除黄龙病感染病原的柑桔植株,阻断传播途径,消灭虫媒木虱,是保证柑桔生产效益,打赢柑桔黄龙病防控持久战的重要举措。防控柑桔黄龙病需要注意对黄龙病病症的掌握,了解病原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柑桔木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正常管理柑桔园黄龙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原因,弄清这些果园柑桔木虱种群的年发生规律是有效防治柑桔木虱和柑桔黄龙病的基础.6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0~12月份是木虱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其次分别是9月、1月和5月.9~12月的柑桔木虱数量与次年的柑桔黄龙病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柑橘木虱是柑橘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毁灭性病害一柑橘黄龙病的传病媒介昆虫,目前该虫在福建省永春县柑橘主产区的发生与为害,2008年来通过人工观测方法,已在绝大多数的果园观测到柑橘木虱成虫、卵、若虫等,数量多,分布广。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田间传播的唯一途径,黄龙病病原体能在木虱体内生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PCR检测结果,分析其病原检出率不高与检测方法、检测部位等相关,提供了"红鼻果"作为芦柑黄龙病田间诊断的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总结了至2000年前永春县柑桔黄龙病长期未蔓延危害的原因在于果园管理均衡,施药次数较多,柑桔木虱没有大量生存繁衍的空间;而近年柑桔黄龙病蔓延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三农"状况发生变化,劳力转移,失管果园多,病源多、柑桔木虱大量危害,病害迅速传播。论述了近年永春县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取得的成效;指出柑桔规模化连片种植,分散管理,难以统一落实防控措施是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难点。探讨了黄龙病产区发展柑桔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柑桔木虱是传染黄龙病的唯一虫媒。植株感染黄龙病后未及时处理,会导致桔区病害的扩散和流行。本文从柑桔木虱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分析其在福建省永春县发生的消长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柑橘木虱是为害芸香科植物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所以快速有效地灭杀柑橘木虱是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前提和关键。在柑橘木虱发生高峰期,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30%噻虫胺除虫脲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防治柑橘木虱虫态、速效性、持效期等情况,以期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试验表明,30%噻虫胺除虫脲1000~1500倍防治柑橘木虱效果较好,持效期长,药后15d防效可达94.97%~99.17%,可防治柑橘木虱的成虫、若虫,对木虱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柑桔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柑桔类病害,其病原是一种病毒性的类质菌体。此病主要通过带病的苗木、接穗、柑桔木虱等传播。该病的症状表现为:树冠顶部梢黄化或斑驳,叶脉肿胀,吉质脆硬,导致果实品味酸,无经济价植,后期烂根,1~2年后全株枯死。该病给果农带来较大的风险。柑桔黄龙病的防治可用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