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存在着“产业聚集”和“产业联系”的特性,并在其都市农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链的关联,具备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本文顺应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构建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方法与标准,并对上海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聚集现象是否构成产业集群进行了判定,对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现象,得到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并论述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可行性。以陕北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例,分析集群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深入剖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陕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及策略,为陕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盐城市大丰荷兰花海小镇泛旅游产业专业化集群发展的现状,运用旅游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理论对大丰荷兰花海小镇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小镇集群发展的经验启示,最后,对荷兰花海小镇花卉产业链及旅游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以期实现荷兰花海小镇集群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36-139
海洋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的海洋旅游产业总产值已占海洋经济的30%以上。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以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为例,对海南海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旅游产业规模程度、旅游产业关联程度、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化程度四个方面研究分析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中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66-20667
首先界定了旅游产业集群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最后从政府和政策的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保产业集群是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一.文章分析了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集群化前景,提出了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培育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升旅游区域竞争力,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也可以走新型的产业集群道路。贵阳市作为一个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避暑之都,其乡村旅游依托自然的、原生态的、多民族的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已开始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对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乡村旅游集群理念、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乡村集群网络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建设等提升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锋  乔金友  郑建红  杜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75-6176,6179
运用SWOT分析法对济南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济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提出了济南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严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508-5510
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可以提升优势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后发区域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鄱阳湖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边柳  张艳 《农业与技术》2010,30(3):106-109
本文在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面对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二三产 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业产融合,多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天津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天津市的农村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天津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政府组织不力、人才缺乏、市场不健全等。最后提出当前天津市具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政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支持,天津市的农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村文艺表演产业和农村工艺品产业等将会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何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47-15349,15352
近20年来,度假旅游在中国发展迅速。然而,在度假地数量猛增的同时,多数旅游度假地存在活动项目雷同、综合效益低下、生命周期短暂和恶性竞争等问题。这与当前度假市场的强烈需求存在很大反差。笔者从分析我国度假旅游发展供需现实矛盾入手,指出发展区域度假旅游势在必行,并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市为例,探讨了度假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即找准目标市场,做好市场定位;挖掘资源特色,实施中档为主,长短线结合的产品策略;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市场化运作及走区域联合发展的道路等,以期为区域度假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蒙自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蒙自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另一方面蒙自旅游业也存在宣传不足、缺乏 A级景区、景区景点分散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蒙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蒙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把蒙自建设成为旅游强市,本文运用 SWOT分析法,对蒙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挑战进行分析论述,同时结合适量的数据分析和历史分析进行补充说明,提出蒙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展思考,试图为蒙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一步的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许昌花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花卉旅游产业集聚中存在集群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支撑产业发展程度低、需求条件不够等问题,并从发挥政府效用加强产业集聚建设、推动相关支撑性行业发展、引导需求、重视高级生产要素4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范乔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4-14486
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约束为切入点,对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路进行重新安排和重构。将多功能农业视为移民后扶的重点领域加以发展,以解决传统产业支撑乏力、新兴产业起色不大、移民就业缺乏依托和生态缺乏面上治理等关键问题。农业的产出功能可以向适度规模的高端产品发展,摒弃重复低端的大宗作物,尽显库区山地农业的"名特优"特征,而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则尽可能地与库区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为"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优美的环境依托;同时,将多功能农业的产出与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发展田园休闲度假游,打捆延长产业链条。即将产出的"名特优"农产品,借助新兴产业的引进将其加工为独具山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杰 《农学学报》2015,5(5):136-140
在知识经济与体验时代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功能凸显为精神与文化的个性化需求,而传统下的旅游产品多供给以满足物质的大众型产品,一方面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同质旅游产品间竞争异常激烈,乡村旅游的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如何开发乡村旅游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突破解决产品间同质化竞争成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提出乡村旅游开发在资源、产品、模式、文化主题活动、产业链、营销等方面的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加速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进程,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