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麦蛋白质含量和优质亚基遗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非加性效应,F1的蛋白质含量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度相关,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F2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呈正态分布。在优质育种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特性;其在F1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在F2中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既要重视蛋白质的含量,更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即数量和质量改良途径并重。  相似文献   

2.
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雪林 《种子》2012,31(3):38-41
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优良粳型两系杂交稻亲本,包括6个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对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4个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性状上,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胶稠度两性状上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在整精米率上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以及倒一节间茎粗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各节间长和基部节间茎粗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上部节间长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茎粗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基部节间长和中部茎粗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一般配合力年际间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特殊配合力年际间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茎秆特性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表现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分别为79.88%,和49.07%。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成55个单交组合在三个地点试验,考察了产量等17个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环境都有显著的互作,但各考察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惟在不同性状上并不表现出一致的稳定性。一般配合力的稳定性在各考察性状上大于或相当于特殊配合力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庄勇  严继勇  曹碚生  袁希汉 《种子》2004,23(6):35-37,40
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下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这6个性状的遗传均有一定的作用;亲本2和6的6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是比较好的杂交育种材料;亲表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表现既有相对一致之处,也存在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小麦旗叶离体叶片持水力是鉴定品种抗旱性的理想指标之一。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研究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探索与其他性状及抗旱性指标的关系,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择模式,有可能选育出抗旱性能强的优良小麦新类型。本文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选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且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对亲本主要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上,供试的不育系以双青A最好,万金A、博A、Ⅱ-32 A较好;恢复系以广恢998、桂99最好,HR 15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规律,进而拓宽优良株型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2份不同叶形结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2个生态环境下,花期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对其穗三叶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及叶面积进行遗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穗三叶叶长、叶宽及叶向值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其次是显性效应,同时还兼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或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遗传体系的调控,育种改良中宜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叶夹角主要受基因的母体效应调控,其次是加性效应,另外还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及母体×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育种中宜选择叶夹角较小的材料作为母本进行改良;叶面积只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其应从较晚世代中进行遗传选择。(2)除父本叶长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父本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母本全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且这5个叶形相关性状的全部特殊配合力间差异极显著。(3)从相应自交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发现,‘锋1999马’和‘锋1913硬’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有利于组配出叶片大小适中及株型紧凑的优良耐密高产F1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三叶5个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相应亲本5个叶形结构的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玉米叶形结构遗传改良上应按照相应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对应改良策略进行改良,并根据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亲本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效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机理及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heritance of th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tilization in grain production was studied in diallel hybrids of spring barley. Effects of varied NPK fertilization and soil moisture on the genetic variance was evaluated at maturity in pot‐ and field‐grown plants. A preponderance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was found for the efficiency ratios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suggesting that the generative efficiency indic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n additive genetic system. However, the relatively high narrow‐sense heritabilities (0.33‐0.81) foun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ended to decline to 0.00‐0.36 following water and nutrient shortages. The importance of non‐additive gene effects for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field under reduced nutrition. 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additive gene action should facilitate selection efforts only under favourable environments. Selection delayed until later hybrid generations should be used when trying to improve the nutrient efficiency of barley under less favourable nutri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A. G. Górny 《Plant Breeding》1999,118(6):511-516
Inheritance of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NUE and PUE,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tolerance (T) to limited NP nutri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spring barley crosses at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Plants were grown in sand-vermiculite cultures under high and low NP nutrition. In a diallel set (Ps and F2s), bot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variation in NUE and PUE, while the variation in T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GCA effects. The contribution of nonadditive genes for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was found to increase under nutrient shortages. Overdominance of genes was detected. The characters exhibited low heritabilities (0.10-0.42). Generation means analysis in two cross-combinations reveale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epistatic gene interactions.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dominance effects and epistatic interactions would not facilitate selection efforts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s in spring barley at its vegetative growth. Such sele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among families of later generations. The genotype-nutrition interactions observed suggest that selection under diverse nutrition rates would be necessary for the more precise evaluation of barley efficiency under less favourable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3.
廖晓虹  周庭莲 《种子》1999,(2):15-17
本研究选用2个抗旱小麦和4个农艺亲本,按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4配制15个组合。对2个抗旱小麦C抗8和C抗9和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旱小麦C抗8在单株穗数、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等性状有高的一般配合力,且收获指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C抗9的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等几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负值,但其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或中等。株高、千粒重、穗长、小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主要优良玉米自交系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9个河南省当前玉米育种的主要优良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设计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及不同性状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除了出籽率外,各自交系其余14个性状的配合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自交系单株产量GCA与籽粒长、穗位高GCA之间显著相关;昌7-2、洛06、济533、郑22利用潜力较高,豫8701、中72、868利用潜力中等,洛1544、郑58利用潜力较低;自交系总配合力效应(TCAˊ=gi+ssi.)能够直观地反映自交系利用价值的大小,是较好的的配合力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作者对这些自交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9个生态类型55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分析表明西北粳、台湾粳和非洲ITA粳在多个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  相似文献   

16.
用45 A等4个糯高粱不育系与泸恢1等5个糯高梁恢复系按Griffing方法Ⅱ组配成20份组合,估算了糯高梁籽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同一亲本不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不同,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配合力也不同.在酿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上,选育优质酿酒高粱组合应选择总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玉米自交系耐低磷能力评价缺乏统一的指标,为探明耐低磷玉米苗期根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及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总根长受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控制,在F2世代筛选效率最高,环境对其影响较大;根体积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主基因显性效应为负效应,在B2世代筛选效率最高,受环境影响较小;根表面积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显性效应对根表面积起负向作用,主基因加性效应起正向作用,在F2代筛选效率最高,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不同基因型春小麦磷营养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文寿 《作物学报》2004,30(2):131-137
在不同施磷土壤条件下,研究了宁夏春小麦100个基因型的磷营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高磷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论施磷与否,茎叶和籽粒中含磷量以及磷吸收累积量、磷利用效率、磷肥利用率和施磷增产率等在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器官全磷含量的遗传模型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在正常和肥水亏缺胁迫两种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Hayman 双列杂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器官磷含量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肥水亏缺两种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全磷含量的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正常环境下子粒和叶片全磷含量的显性遗传表现为增效,正常环境下茎秆和肥水亏缺胁迫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的全磷含量的先行遗传表现为减效。最后,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杂交后代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