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问题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开发与利用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中的问题从政策、技术、组织、服务、及产业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珙桐种子休眠及催芽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伟  苏智先 《种子科技》2005,23(6):338-340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珙桐种子的休眠及催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种子的休眠原因、休眠机理及催芽方法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种子休眠问题的研究趋势和珙桐果实本身的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棉花组织培养体细胞胚发生、成熟及萌发,畸形胚问题以及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组织学研究,人工种子制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辣椒抗疫病遗传与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病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从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毒方式、发病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种质鉴定与发掘、抗性遗传及抗病QTL定位、抗病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粗缩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基因标记3个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食用豆抗性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抗性相关基因(Br)的研究动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抗性相关基因(Br)的定位及功能验证方面,并就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以期对促进国内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赵军  高超  胡秀芳  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32-137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有关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面世。本研究借鉴引文分析方法作为论据支撑,评述近20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各时段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集中在社会与文化、权衡与管理、评估与模型、生态付费、景观格局、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问题、形成机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异质性和尺度特性、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之间的耦合关系5个方面进行分别阐述。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发展趋势及并分析了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指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需要多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的原因,最后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天然抑菌膜独特的安全性与环保性,使其在食品保鲜与食品保藏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从抗拉强度、断裂率、拉伸率、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等方面综述了以多糖类、蛋白质类、脂类天然材料为基质的天然抑菌膜的优缺点,分析了国内外天然抑菌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各类天然抑菌膜存在的问题,对天然抑菌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棉花叶形种质资源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叶形在遗传育种及栽培生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影响棉花高光效育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棉花叶形的遗传理论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石榴叶的活性成分、功能活性以及开发利用三方面对石榴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石榴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石榴叶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育苗快繁节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速繁育、节水育苗技术,以及沙地樟子松露天育苗与温室育苗的区别,对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繁节水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温室育苗在出苗率和繁育周期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受季节限制,1年内(春/夏/秋/冬)均可以播种,平均出苗率达到82.56%以上;(2)温室育苗对樟子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较露天育苗更有利;(3)樟子松温室育苗土壤含水率明显较露天育苗高,高4.79%。127天的耗水量为119.51 mm,耗水强度为0.94 mm/d,耗水量在接近一半的时间段内仅占总耗水量的1/3;129天的露天阶段耗水量为208.59 mm,耗水强度为1.62 mm/d,在近一半的时段内耗水量约占全部耗水量的2/3。民勤沙地水资源极度匮乏,研究樟子松在温室育苗条件下的耗水规律,提高樟子松育苗管理水平,培育高质量,高适应性的苗木,对合理科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多目标复垦模式是提高复垦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但除新增耕地灌溉需水外,还需要解决水资源多目标供需平衡问题。笔者采用动态规划法(DP),对煤矿区多目标复垦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徐州九里矿区多目标复垦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为例,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按照逆序法从末阶段开始对各个单阶段优化问题依次求解,得到需水和供水间的最优决策方案;该方法解决了多目标复垦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效益最大化问题,有效推进了煤矿区多目标复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水肥耦合研究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讨论了水肥耦合的含义、研究进展、研究趋势以及以水调为核心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尼系数视野下的安徽省水土资源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地规划区域农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同时选用单位面积耕地所拥有的水资源总量法,对安徽省2000—2012年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进行匹配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多年平均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G=0.4449,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优于中国(0.5664)、世界(0.5864)平均水平。安徽省水土资源匹配在地市尺度上具有明显空间分异,呈现皖南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优于江淮之间,而江淮之间又优于皖北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相似文献   

15.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滨海盐碱地的资源现状及主要特点,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生物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  相似文献   

16.
GIS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GI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分别从农业用地评价、农业气候与生产区划、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保护、农作物防虫治病、精确农业和数字农业、施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介绍。就GIS技术在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及城市问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虽然各地农业发展仍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匹配程度略显不足。本研究利用全市16个市辖区2009—2015年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农业经济状况为指标变量,首先计算时空不同维度上的水土匹配程度,然后将各区的水土匹配情况与农业经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市的水土匹配系数在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逐年减小,总体呈现条带状分布,区际间的水土匹配系数也有明显差异,东部整体水平好于西部,南部好于北部地区,水土匹配状况较好的地区有大兴、顺义和通州,而城六区略差;并且水土匹配系数与农业经济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本研究中给出的水土匹配情况的技术框架简单可行,并且其结果也可为各地农业未来发展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违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土地违法问题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土地违法现象的特征与发展态势、违法成因与驱动机理以及违法的影响与治理3个方面对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评论。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都侧重于探讨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的成因或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但有所差异的是,在研究视角上,国内研究注重宏观层面的分析,而国外文献则偏重于微观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判断或定性分析,近些年才开始采用计量模型,而国外则侧重于通过剖析案例、构建理论模型或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来分析验证相关违法问题。最后,进一步阐述了未来中国土地违法现象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领域研究重点与方向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的平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现状,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GIS支持下,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平昌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平昌县40952 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2%、20.3%、19.6%、35.4%、8.2%、8.3%,这一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20.
杨培  王磊  张楠  赵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4):200-204
家庭农场在中国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三五”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国内外家庭农场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此提出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并以规模效应为切入点,比较国内外对于家庭农场规模研究的异同,探寻通过土地流转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本质规律,探讨国内家庭农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