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连作和倒茬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优选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党参种植方式。根据甘肃省陇西县党参种植特点和根腐病发病规律,设立前茬为玉米连作种植(CK1)、前茬为小麦连作种植(CK2)和前茬为马铃薯连作种植(CK3)、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马铃薯-党参-马铃薯-党参倒茬种植(T3)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效果最显著,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2.4%以下;其次是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6.6%以下。结果提示,采用小麦-党参-小麦-党参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可以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膜色露头移栽对黄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陇西黄芪道地产区大面积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下,白黑不同膜色露头移栽与露天移栽的栽培模式对黄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35 cm白膜进行露头移栽,出苗快、出苗率高、生长量高、产量大、根腐病发病低。  相似文献   

3.
1选地与选茬甜菜栽培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地下水位要低,效果将会更好。应选5年内没种过甜菜的大豆茬、马铃薯茬或玉米茬。避免选在低洼易涝地和根腐病及病虫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4.
<正>1选地与选茬甜菜栽培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地下水位要低,效果将会更好。应选5年内没种过甜菜的大豆茬、马铃薯茬或玉米茬。避免选在低洼易涝地和根腐病及病虫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5.
《农业新技术》2006,(3):31-31
打瓜即籽用西瓜,又称籽瓜,是普通西瓜的一个变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1.轮作倒茬打瓜忌重茬和迎茬,宜实行4年制轮作。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为宜,不宜选择瓜类作前茬。2.整地施肥秋灌秋翻,做好全层施肥。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2期《核桃砧木不同处理对嫁接苗木的影响》(作者罗小妹等)报道,为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在甘肃天水地区开展了核桃砧木平茬、不平茬以及不同平茬时间等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量的影响。供试砧木为2年生早实核桃实生苗,嫁接品种为香玲,分别在3月上旬、4月上旬对核桃砧木平茬,对照为不平茬,11月中旬调查苗木嫁接成活率以及成活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秋延迟栽培就是露地种植的马铃薯于早霜来临前,扣棚盖膜,使其免受早霜危害,充分利用晚秋光照条件,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增加产量,提高商品品质,获得高产高效。一、选地选择土壤疏松微酸性,富含有机质,耕层深厚,易排灌的地块。前茬作物以谷子、麦类、玉米为好,菜类前茬最好  相似文献   

9.
<正>1育苗移栽玉米育苗移栽能充分的利用阳光,在复种指数较高,前茬收获较迟及生长期较短,玉米生育后期常遇低温冷害的地区,育苗移栽可以使玉米增产10%~20%,有些地区增产30%以上。优越性为便于集中管理,培育壮苗,协调茬口的增地矛盾,保证适时播种,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时间差、空间差,延长了玉米的生育期。选用生育期比当地品种晚10~15天的品种。把  相似文献   

10.
1育苗移栽 玉米育苗移栽能充分的利用阳光,在复种指数较高,前茬收获较迟及生长期较短,玉米生育后期常遇低温冷害的地区,育苗移栽可以使玉米增产10%-20%,有些地区增产30%以上。优越性为便于集中管理,培育壮苗,协调茬口的增地矛盾,保证适时播种,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时间差、空间差,延长了玉米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大庆地区研究刈割时期(分枝期、孕蕾期)和刈割留茬高度(5cm、10cm)对紫花苜蓿种子田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显著地影响了苜蓿的生育进程,各处理各生育期均推后,种子无法成熟。同一时期刈割,刈割高度不同也对各生育期产生不同影响。刈割高度越低,生育期延后越多。  相似文献   

12.
青贮是对高水分作物或牧草饲料调制加工的有效措施.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留茬高度刈割等都可能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本文阐述了倒伏玉米附着微生物、营养成分以及留茬高度等对发酵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玉米青贮的调制方法及技术,旨在为受风灾倒伏玉米或未成熟玉米饲料化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菜豆根腐病是由菜豆根腐皮镰孢菌侵染而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近几年,随着菜豆保护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轮作倒茬越来越困难,根腐病发生越来越重,导致菜豆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己成为影响菜豆生产的一大病害.此病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先在茎基部和主根上部出现边缘不明显的红褐色斑块,后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庆安县1990年~2012的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在确定庆安县玉米的气象产量与积温、降雨以及日照时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气象产量(Y),与降雨量(X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内的积温(X2)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内的降雨量和积温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Y=15768.77+2.87x1-5.42x2,(R=0.63)。黑龙江省整个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积温分别以每年0.05℃和10℃左右增加,降雨量以每年5mm左右减少,日照时数没有明显变化。随着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和降雨减少现象的加剧,对吉林省的旱情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麦收都在7月15日左右,此时距秋收还有75~95天的生育期,可复种一茬青贮玉米。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公斤青贮玉米中含可消化蛋白质2.04克、钙1.1克、磷0.5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环京南部地区14个匈牙利青贮玉米和国内中原单32玉米品种春季种植对比试验,得出14个匈牙利玉米品种生育期短,约90 d,可满足当地一年两茬的种植习惯。MV50H、BOGAT、MVH3F、MASIL四个匈牙利品种产量较高,综合生长性状较好,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焦婷 《草地学报》2015,23(1):187-193
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2种最佳除草剂仲丁灵和二甲·辛酰溴施用于燕麦田(Avena sativa),调查燕麦鲜草、种子产量及防效,并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后茬植物出苗率、株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15 d,30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表现为施用高浓度二甲·辛酰溴 > 中浓度二甲·辛酰溴 > 高浓度仲丁灵.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燕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2种除草剂都在中浓度增效明显,且二甲·辛酰溴优于仲丁灵.低浓度除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后茬冬油菜及皮、裸燕麦出苗无影响,在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仲丁灵中浓度对后茬影响最小,高浓度二甲·辛酰溴对后茬抑制最大.因此建议燕麦田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分别不超过5625 和2025 mL·hm-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油葵在东北地区得以大面积推广,因为在民用和畜牧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业已成为东北地区支柱产业。1油葵的栽培技术1.1地块选择油葵对种植地块要求不高,平地、河滩地、坡地、山地均可种植,但应具备灌溉和排水设施,一般性土壤均可种植,所选地块土层要厚,耕作层土层厚度要达到35cm以上,无杂质,要求轮做期在3年以上,前茬最好是大豆、谷子、花生、玉米、高粱、黍子等农作物,油葵严禁迎茬和重茬,因为油葵生长期消耗地力严重,营养损失较大,特别是钾元素流失较大,需要倒茬。1.2施底肥与整地东北地区一般分春播和夏播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在播种前都要进行播前整地作业,一般春播在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夏播在前茬收获后1周左右进行整地,在整地前先去除石块、塑料布等杂质,每亩施腐熟透的农家肥(经过堆积发酵30-50d)1t,秸秆粉750kg,要撒播均匀,然后,用大型旋耕机进行深翻旋耕,达到土壤松软,肥土混合均匀,备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甘肃省镇原县上肖乡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在目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减株距和播种数量控制密度,研究了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结果显示:播种方式显著影响全膜双垄沟玉米出苗率和保苗率(P<0.05),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出苗率提高1.9%,单粒半株距播种保苗率达到100%;3粒倍株距穗位和底部透光率分别为10.7%和4.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光合速率和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籽粒、穗轴、叶片、苞叶和茎秆变幅分别为3.0%、1.3%、0.8%、1.4%和4.2%,干物质积累分配不受播种方式影响;产量和耗水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半株距单粒播种、3粒倍株距播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播种增加2.7%、2.1%和1.2%、2.5%。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播种方式影响了玉米出苗,但对后期玉米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影响不大,因此,采用机械化播种时可选用单粒半株距播种方式,在目标密度基础上增加播种密度17%左右,人工点播可以选用倍株距3粒播种,每穴留2株玉米,可以减少50%点播穴数。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玉米价格维持弱势,美国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一)玉米播种面积实现大幅增加,玉米供应偏紧局面或将缓解美国农业部公布,截至6月4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72%,前一周为72%,去年同期为67%。美国玉米出苗率为97%,前一周为92%,去年同期为75%,5年均值为83%。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937年以来最高,作物播种顺利,生长状况良好,美国玉米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