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盘锦市1997年稻田养鱼收获面积达2.4万亩。主要鱼种有罗非鱼、鲫鱼、泥鳅鱼、鲤鱼等。鱼类平均亩产75.2kg,水稻平均亩产540,2kg,稻田养鱼比单一种稻平均亩增收220.1元,总增收528.24万元。现将主要配套技术总结如下:1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1地力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对方便、保水性能好、四周坚实不漏的田块。田埂高40cm,在距田埂内侧1…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具有明显的生物除草、灭虫、防病、降低水稻发病率的作用,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理想的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鱼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可增产6%~12%。同时,还可以多收鲜鱼600~750 kg/hm2,可增值4 500~9 000元/hm2。综合本试验各放养鱼模式,免耕稻田养鱼每公顷平均产值19 969.8元/hm2,纯收入10 771.05元/hm2,比对照增加5 986.8元/hm2,增长125.14%。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稻田养鱼与常规粳稻新品种选择试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稻田养鱼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完善试验方案,在高海拔养鱼稻田开展了粳稻新品种选择试验。结果为,养鱼稻田新品种比较试验田稻谷产量575.1 kg/667 m^2,鱼产量40.6 kg/667 m^2,周边非养鱼稻田稻谷产量645.2 kg/667 m^2,试验田稻谷价高,养鱼增收1497.3元/667 m^2。  相似文献   

4.
以优质杂交稻野香优莉丝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分析了武夷山地区稻鱼共生种养的效益,2个试验点的纯收入分别达9.68万和10.12万元/hm~2,而单种水稻的纯收入分别为0.62万和0.51万元/hm~2,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6和19.8倍,表明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大大优于水稻单种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进行65hm2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技术推广研究,结果,667m2稻田产水稻540kg,黄颡鱼22kg,稻鱼收入1102元,取得稻鱼双赢。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进行65hm^2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技术推广研究,结果,667m^2稻田产水稻540kg,黄颡鱼22kg,稻鱼收入1102元,取得稻鱼双赢。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稻田养鸭技术优点及稻田产出效益,较普通栽培水稻单产提高22.5%,稻谷销价增加0.6元/kg,增效达423元/667m2。同时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2 a田间试验,探讨了在湖北江汉平原潜在缺锌稻田中基肥施用螯合态锌肥(氨基酸螯合锌、EDTA螯合锌、黄腐酸螯合锌)和普通硫酸锌对水稻产量、稻米锌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螯合锌肥5.0 kg/hm~2处理可促使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促进光合作用,进而提升产量,比不施锌肥的对照增产7.5%,比普通硫酸锌5.0kg/hm~2处理增产5.4%,增产主要是由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增加;同时,施用氨基酸螯合锌5.0 kg/hm~2处理在促进水稻锌吸收、改善稻米品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与普通硫酸锌5.0 kg/hm~2处理相比,其精米锌含量增加了21.8%,整精米率增加5.5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增加1.8个百分点。因此,在湖北江汉平原潜在缺锌稻田中推荐施用氨基酸螯合锌肥,最佳用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殖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泥鳅属稻田生态渔业的优良养殖品种,其产量和效益均高于稻田养鱼、养蟹。稻田精养泥鳅,产量可达150~200kg/667m2,收入1500元/667m2,粗养泥鳅产量可达50~60kg/667m2,收入500元/667m2。本文就稻田养殖泥鳅的稻田准备,鳅种的放养、喂养,田间管理,泥鳅的越冬管理,病害防治以及捕捞等内容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25日,国家水稻德宏试验站对晚季种植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进行实地验收,编号为F-87的新品系在面积为13.33 m~2的小区上实收晒干扬净稻谷16.92 kg,折合产量12 690 kg/hm~2。该品系2013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达15 583 kg/hm~2,2014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达15 075 kg/hm~2,两年正季种植小区产量平均达15 329 kg/hm~2,展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水稻单产和米质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海南琼海地区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海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上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本研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设计,对海南省琼海地区晚稻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3种肥料对晚稻产量影响大小为:NKP;(2)处理6平均产量最高,达6 600 kg/hm~2;(3)最高农艺施肥方案为尿素153.1 kg/hm~2,过磷酸钙69.83 kg/hm~2,氯化钾147.84 kg/hm~2,此时水稻产量为6 622 kg/hm~2;(4)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尿素158.7 kg/hm~2,过磷酸钙101 kg/hm~2,氯化钾113.2 kg/hm~2,水稻产量为5 85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2015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青木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150 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拱棚旱育机插秧+小苗(3~3.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4~4.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8278.5 kg/hm~2,晚稻9415.5 kg/hm~2,比常规栽培(水育秧手插秧)分别增产15.36%、22.89%,双季稻增收7600.9元/hm~2,节支6150元/hm~2,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稻田养鱼必须解决好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追肥与养鱼的矛盾、预防水稻病虫害与养鱼的矛盾。D.1浅活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中挖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时让鱼在其中栖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较好办法。鱼沟深宽各为50cm,在稻田中纵横交错呈“井”字型。鱼.坑面积Zm’,深lin每667m’挖1~2个。鱼沟、鱼坑要相通。浅灌、晒田仅J要慢放水,使色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期间要注意担察鱼情。发现鱼浮头,要立即向鱼沟、鱼坑加注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激健’在直播稻田控害除草、农药减量的作用效果,针对常德水稻主产区的主要草害,2016年开展了应用‘激健’减量控害水稻直播稻田除草试验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激健’可以显著减少除草剂用量,促进直播稻田水稻产量的提高,其中以添加‘激健’0.225 kg/hm~2、除草剂减量20%处理的控草与增产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大区试验水稻增产达16.6%,小区试验增产达23.5%。  相似文献   

15.
为协调水稻高产与经济收入、品质、水分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生态种养技术。通过稻田起垄改变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保持垄上湿润无水状态,垄沟蓄水且保持一定水位,从而为鸡和鱼的生长开辟空间,鸡和鱼分别在垄上和垄沟捕食与活动,能够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可不施或少施农药,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进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对培肥土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稻田起垄完成后,每年在水稻栽培前清理沟中淤泥即可,实现了稻田免耕。垄沟能够蓄积自然降水,有利于减少水稻生产中的灌溉用水。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奇台总场玉米生产技术特征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产潜力研究通过千亩核心示范方和万亩示范片带动全面实现玉米单季"吨粮"。对奇台高产田投入与产出调查的结果表明,2014年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验收的千亩方玉米单产达到18 385.5 kg/hm~2,净利润18 955.5元/hm~2;2016年农场万亩示范片玉米子粒平均单产16 230 kg/hm~2,净利润9 060元/hm~2,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创建玉米产业发展的"奇台模式"。技术特征与效应分析,以耐密宜机械粒收品种、高密度种植、滴水出苗与群体质量调控栽培、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为核心,集成精细整地、高质量种子与精量播种、化学调控、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与烘干收储等关键技术,采取规模化种植与管理、全程成本核算,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为现代玉米生产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施氮效率,2009-2016年以杂交中稻品种Ⅱ优7号、渝香优203、川香优9838、蓉18优1015为材料,在我国西南稻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氮量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对稻谷地力产量的影响及其与高效施氮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地力产量受土壤供肥能力影响较大,在西南区4个省(市)的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变幅为5 251.4~8 559.2 kg/hm~2,4个品种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73.55%~83.67%;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为80.05%,建立了稻田地力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回归预测模型,决定系数76.77%~99.99%。指出地力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呈显著正效应,与海拔、全钾和有效磷呈极显著负效应。西南稻区土壤氮供应不足,需要补施氮肥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施磷肥和施钾肥不是西南稻区水稻增产的主攻方向。建立了水稻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与地力产量的回归预测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66.68%和65.46%。稻田地力产量从5 250 kg/hm~2到9 000 kg/hm~2,相应的氮高效施用量为192.21~74.46 kg/hm~2、氮高效施用量的农学利用率为19.88~4.51 kg/kg,可作为指导大面积高效施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浦城山区发展稻田养鱼模式技术可有效增加稻田利用指数,取得水稻增产、鱼增利的双赢经济效益,同时又改变稻田的生态系统,获得较好的有机生态农产品。总结了浦城山区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及模式技术。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 ,是以稻鱼共生理论为基础 ,种养业有机结合 ,综合利用资源实现质量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 1 999年我场有 2 0户水稻种植户参加示范 ,放养面积 5 3hm2 ,初获成功 ,其经济效益可观。1 养鱼稻田的设施稻田养鱼应选择地势平坦、保水性强、灌溉方便、水质无污染的稻田地。凡养鱼的稻田应加高田埂。一般埂宽 30cm ,高40cm ,做到牢固坚实 ,以防漏水和跑鱼。在稻田内四周靠近田埂 5 0~ 1 0 0cm处开挖低于田面的鱼沟 ,鱼沟深 30cm ,宽 30cm ,其作用是 :在施肥、喷药、浅灌和晒田等农艺措施中为鱼提供集中的安全休息场所。水温…  相似文献   

20.
稻田之所以能够养鱼,并能获得“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是由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是鱼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提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而实现这种“控制”和“调节”必须坚持“以稻为主,以鱼为辅”的原则。本文根据生物学原理,拟在对水稻旱育稀植常规栽培技术的调整方面进行粗浅地探讨,以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最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1以优良品种为前提养鱼稻田需要的水稻品种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1既要适合北方无霜期短又要兼顾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