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89-893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分析基础上,探索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旨在为耐药性研究及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专用显色培养基、PCR等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K-B法测定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刚果红平板试验、96孔板和置片法分析分离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应用置片法、超声波洗脱结合平板计数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对生物被膜形成黏附阶段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达60.7%(236/389);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8.31%~99.58%,且均为多重耐药;刚果红试验结果表明,74.6%(176/236)的分离株能形成生物被膜;96孔板法发现分离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按强、中、弱依次占34.7%(82/236)、51.6%(122/236)和13.6%(32/236);置片法提示培养4 d可得到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随机选取标准菌株ATCC29213和9株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中、弱各3株)发现,与不用木糖醇(2.28×10~5)相比,经0.125,0.250,0.500 g/mL的木糖醇处理后黏附到盖玻片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1×10~5,1.37×10~5,1.10×10~5)分别降低了33.8%(P0.01),39.9%(P0.01)和51.8%(P0.01)。由此推断: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多重耐药严重,生物被膜形成普遍,0.125~0.500 g/mL的木糖醇能有效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从而干扰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55株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分析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应用PCR技术检测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34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17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4株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5株细菌中17株(31%)携带mec A耐药基因,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9个ST型,均属于已发现的ST型,其中ST97和ST398为优势株。上述来源相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后,基本位于ST97和ST98两个大簇,说明该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细菌型别相对较集中。生物被膜相关基因Ica A、Ica D、Ica R、Eno、Atl、aap、Bap和sig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4%、36%、27%、89%、60%、42%、18%和25%。研究表明,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菌株均携带多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说明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受多个基因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猪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了解其致病性和耐药性。[方法]从阿拉尔市某规模化养殖场收集6份新鲜猪乳样本,采用甘露醇高盐琼脂(MSA)培养基分离乳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表型鉴定方法及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检测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果]经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从6份乳样中获得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3.33%(2/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利福平敏感,均对青霉素、头孢西丁、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克林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在检测的5种耐药基因中,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ant(4)基因和mecA基因;在检测的20种毒力基因中,共检测到6种毒力基因,其中,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seg、sei、hlb、fnbA、clfA基因,有1株携带hla基因。[结论]该养殖场猪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由其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会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形态,并通过K-B扩散法分析了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分离株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可能与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的分子作用机制揭示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是"超级耐药菌株"(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噬菌体裂解酶可以特异地裂解包括耐药菌株在内的细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潜力。在前期的研究中,课题组筛选到一株对MRSA具有广谱、高效裂解活性的噬菌体(GH15)。为了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裂解MRSA的分子作用机制,吉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其3个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细菌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生物被膜的形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持久性存在的关键因素。探索同一株菌在生物被膜态与浮游态生长状态下的耐药性与其生长状态的相关性,可为进一步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培养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成过程。测定并比较了9种抗菌药物对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物被膜态和浮游态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对两种状态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信号通路和表达基因,同时对主要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发现,在生物被膜形成前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被膜态菌聚集面积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紧密,培养至72 h后,生物被膜逐渐开始分散。MIC测定结果显示浮游态菌的抑菌浓度低于生物被膜态菌。转录组结果显示两种状态菌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 512个,其中,生物被膜态菌中上调基因760个,下调7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相比于浮游态菌,生物被膜态菌中与代谢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其次为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ABC转运蛋白通路。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基因,如编码ABC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上调,而与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下调。RT-qPCR验证了10个主要差异基因,其表达差异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这些差异可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态的高耐药性和细菌毒力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许多物质及其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添加的影响。本研究以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为研究对象,采用X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羊血、鸡血和驴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血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大,鸡血次之,驴血反而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羊血、鸡血的浓度梯度范围在3%~5%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的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强,在低于该浓度范围时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呈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动物的血液以及同一种动物的不同浓度血液都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_2生物被膜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改良结晶紫法对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以了解海南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谱型和生物被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中89.23%具有多重耐药现象,64.62%具有交叉耐药现象;81.54%的菌株具有不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只有18.46%的菌株无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大都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但交叉耐药性与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XTT法检测了不同浓度大蒜素(512,256,128,64,32,16,8,4,2,1μg/m L)处理对不同生长时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2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素浓度与OD450值呈反比。512μg/m L浓度大蒜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N2菌株后测得的OD450值均0. 1,表现为对生物被膜的强烈抑制作用;256,128,64,32,16,8,4μg/m L浓度大蒜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N2菌株后测得的OD450值均≥0. 1~≤0. 4,表现为对生物被膜的明显抑制作用;2,1μg/m L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N2菌株后测得的OD450值均0. 4,表现为对生物被膜的微弱抑制作用。说明大蒜素浓度是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N2分离菌生物被膜的主要因素,大蒜素浓度为512μg/m L时呈现明显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质粒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北京郊区鸡场及河北部分鸡场分离的116株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药敏试验发现,所有菌株都有不同程序的耐药性,以表现多重耐药性为主。通过对耐药动态观察表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质粒检测结果,所有耐药性菌株有质粒区带,说明耐药性与质粒检出率呈明显相关。采自鸡舍空气中的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耐药性,且能检测到质粒区带,与机体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呈现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