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7%乙虫腈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 g,药后1 d和3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25.70%、81.22%,速效性稍差,但7 d和14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97.06%、88.32%,明显优于其他药剂,持效作用突出;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和9.7%乙虫腈悬浮剂31 ml,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6%以上;3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乙虫腈·异丙威60%WP、烯啶虫胺·呋虫胺15%EC、吡蚜酮25%WP、烯啶虫胺10%AS、乙虫腈10%SC防治稻飞虱,结果表明,乙虫腈·异丙威60%WP对稻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d防效为77.09%,药后3d防效为83.16%,与其他药剂有显著差异,药后7d的防效达到93.46%,与烯啶虫胺、乙虫腈有显著差异,持效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6.
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见的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WG)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WP)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好,3个剂量的持效期均可达到药后14 d;20%噻虫胺悬浮剂(SC)、10%氯噻啉WP、10%吡虫啉WP、25%噻虫嗪WG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3个剂量的防效均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优良,持效期达到14 d;2.0%噻虫啉微囊悬浮剂(CS)和10%烯啶虫胺水剂(AS)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稍短(7 d左右),高剂量处理效果优于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7.
几种不同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24 g/667 m~2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25%吡蚜酮(25 m L/667 m~2)持效性最好,但速效性不如25%呋虫胺;25%噻虫嗪16 g/667 m~2和50%噻虫胺15 g/667 m2防效次于呋虫胺和吡蚜酮,但防治效果也在90%以上。生产上可轮换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乙虫腈悬浮剂防治田间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 g/L乙虫腈悬浮剂600、525 、4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第1、3、7天的防效分别达90.25%、92.40%、90.65%。100 g/L乙虫腈悬浮剂高效、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贵州省安顺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使马铃薯减产20%~50%。为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较好的药剂,试验引进7种杀菌剂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乳剂和50%氟啶胺悬乳剂能够极显著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能够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建议使用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乳剂和50%氟啶胺悬乳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0.
烯啶虫胺等4种杀虫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烯啶虫胺、啶虫脒、吡虫啉对棉花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硫丹次之;烯啶虫胺10%水剂450mL.hm-2在药后1天、7天的防治效果与啶虫脒20%可溶粉剂67.5g.hm-2和吡虫啉350g·L-1悬浮剂90mL.hm-2的相当,烯啶虫胺10%水剂300mL.hm-2在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与硫丹350g·L-1乳油1350mL.hm-2的相当。烯啶虫胺、硫丹、啶虫脒、吡虫啉为棉花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防治途径,建议4种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免棉花蚜虫较快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50%烯啶虫胺WP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其剂量7.5、10 g/667m2,药后1、3、7、14 d调查,防效为24.17%~96.81%,高于用量5 g/667m2的防效,与对照10%吡虫啉WP 30 g/667m2防效相当。生产上推荐以50%烯啶虫胺7.5、10 g/667m2防治稻飞虱为宜。  相似文献   

12.
12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选择12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d,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对杂草致死速度快的唑草酮,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0g(a.i.)·hm-2(指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为30g,其余类推)处理的株数防效达91.78%;施药后30d对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412.5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6.53%,鲜重防效为98.79%;总体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仅次于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分别是58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1.8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3.59%)、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22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为98.76%);总体鲜重防效最低的是30%二氯吡啶酸水剂202.5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仅为35.29%)。三种杂草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12种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唑草酮及其混剂处理后小麦产生的触杀型药害斑及啶磺草胺处理的小麦叶片黄化均可恢复,对小麦的产量无不良影响,其他处理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异丙威乳油(叶蝉散)在铜仁市对稻飞虱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20%异丙威最大剂量(40 g/667 m2)对稻飞虱的防效仅有80%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3种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和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375 ml/hm2为供试药剂,对水稻灌浆期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药后20 d株防效均达到81.71%~89.83%,药后35 d的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90.61%~92.79%和93.11%~94.17%,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3者均有减轻纹枯病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其中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和300 g/L苯甲·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增产效果较好,尤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建议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 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 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刘海清 《中国棉花》2018,45(9):30-31
为探究80%(质量分数,下同)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棉蚜的杀虫效果,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棉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3个剂量处理药后3 d的校正防效均在87%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2 500倍液(每666.7 m2用量24 mL);持效期长,药后14 d的校正防效均在94%以上,其中每666.7 m2用量30~40 g时校正防效高达97.60%~99.11%。因此,在生产中应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推荐用量为每666.7 m2 30~40 g。  相似文献   

19.
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是防除水稻直播田中一年生杂草的除草剂,随着用药量增加,它对水稻直播田中一年生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随之增加。30%吡嘧·双草醚可湿性粉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不但对当茬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适宜药剂,开展稻田常用农药对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的急性毒性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辽宁省稻田常用23种农药中,10%醚菊酯SC、60%吡蚜酮WG等2种农药,为高风险农药;50%噻嗪酮SC、5%阿维菌素EC、24%甲氧虫酰肼SC、10%溴氰虫酰胺OD、50%噻呋酰胺WG、30%稻瘟灵EC、50%嘧菌酯WG、9%吡唑醚菌酯CS以及70%戊唑醇WG等9种农药,为中风险农药;30%噻虫胺SC、30%噻虫嗪SC、20%氯虫苯甲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20%烯啶虫胺WP、8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WP、35%三环唑SC、20%春雷霉素WG、2.4%井冈霉素AS、40%稻瘟酰胺SC和40%己唑醇SC等12种农药,为低风险农药。稻-虾生产田间推荐应用低风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