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想要饲养好鸽子,在饲养之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制订好计划后再进行饲养。那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1养鸽场舍饲养肉鸽的场地最好选择在没有噪声,没有污染,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光线,可以很好通风、干燥的地方来建造饲养鸽子的场所。鸽舍的类型有很多,有敞篷式、群养式、单笼舍、双笼舍等,最好可以面朝南方,还可以利用一些库房,旧厂房的进行改造。2养鸽笼在市场上可以购买现成的鸽子笼。如果想要自  相似文献   

2.
<正>鹅的饲养管理是贯穿养鹅生产始终的一项重要而易被忽视的工作,饲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鹅生产的实效。一、雏鹅的饲养管理(一)雏鹅的生理特点雏鹅具有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能力弱、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故不耐寒、不耐粗、需养分多等。(二)雏鹅饲养技巧1.适宜的育雏温度和湿度雏鹅生活的环境温度分别为:第1周28~30℃,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种淡水虾类,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常见,成为大排档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养殖小龙虾的利润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小龙虾,在湖北洪湖地区,由于最近几年养鱼效益不佳,许多养殖户开始转养小龙虾,就连不少稻田都被开挖进行虾稻养殖,再加上政府对小龙虾养殖还有补贴,更是带动  相似文献   

4.
“鹅、鹅、鹅,曲项唱富歌,白毛浮出海,肥肝创汇多。”这是安徽省皖西大别山区农民新改编的儿歌。的确,养鹅特别是饲养皖西大白鹤能使广大农民走向致富之路。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肉牛生产具有极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发展肉牛生产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途径,要多养肉牛、养好肉牛,必须要改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粗放的饲养方式,而用科学养肉牛的新方法。杂交牛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形大、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等特点,所以最近广大养殖户发展肉牛以养殖杂交牛为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食物(人工卵赤眼蜂蛹、来蛾卵和萝卜蚜)饲养对中华草蛉幼虫、蛹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饲养时,幼虫食物对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人工卵赤眼蜂蛹使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延长,人工卵赤眼蜂蛹与来蛾卵的馈养效果相似。因此,从发育、繁殖力和群养效果来看,人工卵赤眼蜂蛹可作为中华草蛉大量饲养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许多实验室里,地中海实蝇成为深入细致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过去人们把技术力量集中在开发大量饲养这种虫的花费小而有效的方法上(Davidson1974,Smith 1966),而对于实验室里单对饲养或少量饲养这种害虫设备的开发则极少或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当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了地中海实蝇的遗传学研究时,对一套小型饲养设备的需要就越来越迫切了  相似文献   

8.
作者曾报导用啤酒酵母、大豆、牛肉水解物为主的饲料,制成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本文进一步研究用简化配方的人工典连代饲养草蛉。 新配方(IIB)制成人工典养幼虫和用啤酒酵母干粉饲料养成虫,一年内连续饲养10代,结果证明;对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无明显影响。茧和成虫的获得率、茧重、30天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也都没有降低。10代的后裔,再用蚜虫和米蛾卵等天然猎物饲养,草蛉幼虫取食和发育正常。 因此,用上述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草蛉,至少在10代以内,不致影响其生活力和生殖力。  相似文献   

9.
一种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饲养的小型养虫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双斑长跗萤叶甲饲养和观察的小型养虫装置.该养虫装置由圆柱形保鲜盒(直径8 cm,高12 cm)、离心管(直径1.5 Cm,高8 cm)、尼龙纱网(60目)、不锈钢网(12目)、纤维棉(厚0.5 cm)、玻璃培养皿(直径9 cm)、滤纸(直径8 cm)制作而成.该养虫装置使用滤纸作为产卵介质,方便了卵的收集和计数.该装置可以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人工饲养和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志涛 《植物保护》1984,10(3):17-18
昆虫飞翔记录装置是笔者为记录昆虫自主飞翔的时刻和频率而设计的,经使用表明能较好地反映昆虫自身飞翔的习性和节律。 装置由养虫箱、感觉器、声电转换、前置放大、选频放大、鉴幅、鉴时和波纹记录等八部份组成。 1.养虫箱 供试昆虫按常规方法饲养在养虫箱内。为减少对飞翔的影响,在保证感觉器触丝有较高频率的情况下,养虫箱尺寸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适合小花蝽实验观察的新型微养虫笼。该微养虫笼利用透明的塑料培养皿(直径9 cm,高1.5 cm)、离心管(直径1.5 cm,高5 cm)和尼龙纱网(120目)制成。用封口膜和皮筋将微养虫笼封严,微养虫笼的离心管上锥一个小孔,便于加水。可用于小花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群体饲养密度的确定、交配行为以及捕食行为、捕食量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说到养鸭,谁个农民都会养,但坚持在稻田大面积饲养,从放雏鸭一直到收商品鸭都生活在稻田里就不是很多了。合川区从1986年初开始在渭溪镇落芳村放养0.25hm~2,经过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成虫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探索防治新途径,我们通过室内饲养,对玉米螟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的时间规律等习性进行了观察。1 观察方法 7月末,中午自养虫室内取第三代玉米螟老熟蛹400头左右(带折叠纸),置大养虫笼内。从14时开始,观察记载24小时内每小时新羽化的蛾数,并随即移入另笼饲养,定时观察记载雌雄蛾的交配数量和雌蛾的产卵数量;取15对正在交配的成虫,分装15个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高粱丝黑穗病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做好抗二化螟水稻的鉴定工作,作者于近年探索了二化螟饲养及大量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抗性表现在3级以上的品种,需进行室内、室外多次重复的人工接虫鉴定才能肯定抗性。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虫源。作者采取的办法是天然饲料饲养幼虫加上低温保卵、幼虫和蛹。研究表明:前、后期卵均比中期卵耐低温。  相似文献   

15.
一、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1.将产在砂钵内的卵置于小方笼内,砂表面上滴加少量清水,在30℃下,约经12—14天开始孵化。 2.若虫的饲养:初龄若虫个体小,可以较大的密度饲养于小养虫笼内,进入3龄时,个体渐大,需适当分散到大养虫笼,每笼约400一500头。若虫从  相似文献   

16.
蒋际清 《植物保护》1990,16(4):15-15
福寿螺是一种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及适应力极强的软体动物。食害水稻和水田边的杂草,其肉可食。1985年我县一些乡、镇引进饲养,后因其味差无销路而舍弃,不养又未彻底销毁,现进入稻田。1989年秋县良种场上洋片水沟和部分稻田发现大量福寿螺,今春已扩散致80多亩秧苗被害。在秧苗移栽初期连幼茎剪断食嫩叶,分蘖期食叶片留茎秆。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7.
张晶 《植物医生》2016,(5):30-31
<正>鹅的繁殖是维持养鹅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掌握鹅的繁殖技术,对于提高鹅群质量,推广良种,扩大饲养规模具有现实意义。1种鹅的选择总的要求是:具有突出的该品种(系)的外形特征,体质健壮、适应性强、遗传稳定和生产性能优良。种鹅的选择目前多采用以下两类方法。1.1根据体形外貌和生理特征的选择该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无个体产蛋记录的鹅群,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棉红铃虫人工饲养研究(Ⅱ).麦胚饲料群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了用麦胚饲料群养棉红铃虫实验室品系(CZ)的有关技术(卵的收集、饲料配制、群养的操作等)。研究了饲料量与得率的关系、接种卵数与饲料利用率的关系和温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CZ品系已用此方法饲养近四十代,中间未采集野生品系进行过杂交复壮,而至今未发现有退化现象。雌雄蛹重分别保持在20.3±3.75和17.8±2.11毫克,能够满足大多数实验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用三种蚜虫饲养黑带食蚜蝇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balteatus(DeGeer)]是昆明地区烟草、玉米、油菜、甘蓝、花椰菜及豌豆等多种作物和蔬菜上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2]。有关黑带食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已有研究报道[3~5]。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用人工饲料饲养黑带食蚜蝇成功的报道[1,6]。本文报道用3种蚜虫饲养黑带食蚜蝇的结果,供人工繁殖利用该蝇时参考。1 饲养方法从烟田采回黑带食蚜蝇成虫,雌雄配对移入养虫笼(30cm×30cm×30cm)内,放入新鲜玉米雄花和带蚜虫的莲花白叶片,供成虫取食、产卵。产卵后将卵移入培养皿内待孵化。食蚜蝇卵孵化后,单个移入培养皿内,用…  相似文献   

20.
王思让 《植物保护》1983,9(3):24-24
一、饲养工具 养虫笼(规格高80厘米,内径长、宽各为50厘米)、采集笼、白磁盘(或白脸盆)、吸虫管(或大玻璃管)及陶磁盆钵(规格高25厘米,直径30厘米左右,底部无洞)。养虫笼底部要求放一铁皮盘或磁盘,四周和顶部均为塑料纱,一面为门且要合缝,以防天敌进入。 二、饲料的选择和准备 陶磁盆内先放少量肥泥,然后选择拔节后期或孕穗初期深绿色的壮苗8-10丛,连根带泥挖起,去除残叶、黄叶及蜘蛛等天敌后,栽下。要求泥平苗正,泥面距盆沿3厘米左右(便于浇水),置于26℃左右的温室内。一周左右,等稻苗生长正常后,移入养虫笼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