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发生严重地块若不防治可减产30% ̄50%,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6 ̄10厘米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春土温上升到8℃ ̄10℃(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地温达15℃左  相似文献   

2.
小麦红吸浆虫,又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产区毁灭性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该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30%~40%,重则达70%~80%以上,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对确保小麦丰产稳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对确保小麦丰产稳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小麦抽穗期成虫产卵在麦穗的颖壳内,随着小麦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我国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的重要害虫。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山东发生的是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小麦的花器和麦粒,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轻的造成瘪粒.影响千粒重,重的造成空壳.或使麦粒在麦穗上霉烂。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80%~90%,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山东省1990年发现并扩大危害,我县2002年大发生,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控制为害,但今年又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漯河市郾城区发生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对确保,J、麦丰产稳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又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疽虫、麦蛆等,分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小麦产区毁灭性的一种害虫.自2001年在山东汶上暴发成灾以来,近几年在我县每年都有发生,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空壳而减产.一般被害麦地减产40%左右,严重者减产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2.
张艳华 《现代农业》2012,(11):22-2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稀释麦浆而为害,重发生年份可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一、生活史及习性1.生活史小麦吸浆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体重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1代现象。由于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除适宜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土壤含水量(15%~20%),所以当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时,幼虫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是世界性害虫,两者均属双翅目,瘦蚊科。该虫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10%~40%,重则达5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杨慧林 《甘肃农业科技》2007,(6):F0003-F0003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俗名麦蛆、红虫等,它有两种,一种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一种叫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在古浪县发生麦红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主要为害小麦,亦可侵害大麦、青稞、燕麦等。此虫以幼虫期吸食麦粒汁液,致使麦粒秕瘦,重者只剩种皮,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收。古浪县1998年发生为害最重,发生面积达15 467 hm2,造成小麦减产1400万kg,以上,绝收面积220 hm2。为减轻该虫为害,确保古浪县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笔者对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2002年,邢台市小麦吸浆虫大面积发生,由于防治技术不到位,农民损失惨重,2004~2005年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农机免耕作业、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农业发展纲要》限期消灭危害的十一大病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吸浆虫初孵化的幼虫从小麦颖壳边缘合缝处进入小麦壳内,在麦粒表面上吸食麦浆,受害的麦粒皱秕,其危害一般减产20%,大发生年份可达55%。为了开展防治、控制其危害,首先要掌握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而导致小麦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胡贵民 《河南农业》2008,(19):22-22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20名,严重地块减产40%-80%,甚至绝收。该虫上世纪50年代曾在舞阳县大发生,后因大面积推广“六六六”处理土壤而得到有效控制。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回升趋势,并数次暴发成灾,对舞阳县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属双翅目,癭蚊科。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大荔县主要危害的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属毁灭性害虫,由于虫态个体小,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取小麦粒浆液而致使籽粒干瘪,危害隐蔽,虫量大,一旦暴发,产量损失惨重,一般年份可减产10%~30%,重发年份可损失小麦产量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为害时以口器刺破麦粒果皮吸食小麦浆液,造成小麦灌浆不充实,一般地块减产小麦30%~50%,重的减产90%以上,甚至绝产。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到土表,4月下旬作长茧化蛹,4月底,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