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从2007年开始向煤矿企业征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每吨原煤收取10元。保证金由政府监管,将全部用于本企业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污染治理和环境恢复整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安徽省近年来矿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完善临时使用林地办理制度,加强部门沟通、规范矿山选址,进一步明确采矿权设置范围,规范矿山建设项目涉及公益林、天然林的政策调整,切实加强矿山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林地的管理,严格矿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工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厉打击矿山项目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和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宁波市某废弃矿山为例,结合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恢复与治理。通过山体边坡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基本消除了矿山安全隐患,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绿化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矿山的生态环境。结果表明: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山体边坡的诸多安全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唐伟  韩菲 《绿色科技》2013,(8):199-200,205
指出了矿山开采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介绍了目前矿山环境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有关矿山修复及恢复的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山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实例——唐山的石灰石矿探讨了具体的恢复措施及对策,对于矿业生产中一些受到环境损坏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离不开采矿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必然会产生废弃的采石矿山,在环境和谐发展的今天,对矿山废弃地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是当务之急。为快速恢复废弃矿山地的生态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因此,对废弃采石矿山绿化治理方案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工矿厂区和废弃矿山的环境,加快绿化速度,对矿山环境绿化治理设计进行了探讨。本技术用于矿山和采石场整治,既能满足整治工程的复绿要求,又符合生态恢复原则,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选择的绿化树种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广;治理模式造价低廉、绿化速度快、效果好,对矿山绿化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我国露天采矿区恢复治理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治理资金短缺、治理技术落后、治理模式僵化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及验收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技术等提高恢复治理成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毛绕明 《绿色科技》2015,(3):221+224
分析了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塌陷、土地被压、林地被占、水体污染等,探讨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特征和治理现状的考察分析,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退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石漠化"和"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是生态监管不到位;提出河北省应完善矿山环境管理机制,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并推广矿山生产全过程和多样化生态治理模式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述矿区土地生态恢复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生态系统破坏,为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是目前我国积极寻求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在矿区内采用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晟锐  杨萍 《绿色科技》2020,(6):184-186
指出了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锦州地区煤、石油、黄金、萤石等矿产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与此同时,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锦州地区自2012年开始,持续性地大力开展闭坑矿山植被修复工作,并在土壤改良、植被选择和栽植、景观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为此,以锦州地区闭坑矿山植被修复进展情况为例,结合当地闭坑矿山开采的技术特点、自然环境因素及治理实际需求,提出了果园规划、植物源有机肥设计、矿山林地间作植物等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闭坑矿山植被恢复新途径,旨在为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对矿区山体破损生态修复治理有了基本的工作经验。文章介绍朝阳地区矿山现状及存在问题,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具体治理措施,达到修复的目的。实现山体绿化美化,恢复自然景观,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琴霞 《绿色科技》2012,(8):167-168
指出了我国矿业长期实行粗放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矿山开采过程造成的突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从矿山环境保护制度、采矿生产技术、环境监测部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矿山开采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包括对山形地貌和林地及耕地、建筑用地、自然景观的毁坏,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开采过程中的"三废"对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等也会造成破坏。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在矿山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对矿山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区生态恢复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谢兆倩  丁凝 《绿色科技》2012,(10):159-160
以矿山开采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并以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为例,重点分析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赣州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力量有限。为了积极扩大森林资源,以满足国家建设对木材的需要,我国在东北地区率先实施了育林费制度,随后内蒙古、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区借鉴实施,并对育林费制度进行完善。育林费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的资金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解放初期(1949—1956年)森林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有计划地开展林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就解放初期育林费制度的内容、发展历史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新时代背景下育林费制度可以向造林保证金制度过渡,以期为新时代开展森林培育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六盘水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十大重点内容,总结了六盘水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下一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策略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重利用轻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矿山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针对铜陵市矿山开采造成的尾矿库、露天采坑、排土场、塌陷区等生态问题,就各类废弃地整地、植物筛选、植物定植、后期管理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类矿山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技术性强、恢复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诸多特点。该文在辽宁省青山工程建设治理破损山体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植被恢复治理的方法、步骤和适宜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废弃矿山分布广、数量大,治理恢复工作非常艰巨。对渝北、北碚部分矿区植物进行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适用于重庆市石灰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共计27种,并提出注重选材、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科学配置,丰富物种、凸显层次的植物配置建议,为矿山景观恢复重建提供植物选择及配置方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