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 ̄1992年,运用对比法,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整种,覆膜切种,覆膜育芽移栽均比露地栽培地温提高1.8 ̄3.9℃,土壤含水量增加1.3 ̄2.6%,土壤容重降低0.05 ̄0.12g/cm^2,近地茎增粗0.1 ̄0.21cm,叶片数增多1.2 ̄1.5片,增产22.2 ̄25.1%,净收入增加1732.5 ̄2362.5元/ha。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专用膜)栽培花生表现出单株分枝多、鲜蔓重、饱果数多且荚果大的优势,与未覆膜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极;除草膜与光解膜产量差异不明显,但与普通地膜和不盖膜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覆膜早播的与其它处理的产量差异也均达极显著,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等均比迟播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棉花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1998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规格地膜覆盖期的初探,为棉花地膜覆盖移栽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选用厚度为0.006mm地膜,分90cm、45cm宽两种规格,设6月25日、7月5日、15日、25日及8月5日五期揭膜,以不盖膜作对照。每小区面积33.33m2,重复二次,区组内随机排列。5月18日收获前茬作物大麦,5月20日覆膜移栽棉苗。每小区的畈宽为3m,棉花移栽的大行距90cm、小行距60cm,密度4.8万株·hm-2。90cm宽地膜采取跨棉…  相似文献   

4.
小麦覆膜增产机理研究(Ⅱ):不同品种穗粒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睿  刘党校 《麦类作物》1999,19(5):61-63
不同小麦品种覆膜后,穗粒重灌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8,穗粒重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灌浆速度明显变慢,灌浆持续时间比露地播种延长2.7-3.0d,穗粒重增加5.5%-8.9%穗粒重潜力可达43%。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对冬小麦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地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小麦的根系活力在抽穗前高于露地小麦,开花期后低于露地小麦,但差异很小,无明显的早衰趋势;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在籽粒形成期前以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的略高,而籽粒形成期之后三种不同播种方式的几乎无差异;叶片功能期的长短、叶片中MDA的含量和POD活性在三种播种方式下的差异也非常小。研究结果说明地膜覆盖不会加速地上部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6.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上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运筹等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从而为晚播小麦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7.
花生覆膜引升子叶节出膜栽培法,可以使子叶节距膜面上移1.2—5.0cm,膜内横生茎枝穴百分率减少9.1—21.4个百分点,有些则完全消除;每穴花生果数增加1.4—5.0个,亩增产25.2—51.1kg.增产率达9.4%-15.4%,发芽果率和烂果率分别为1.3%和2.0%,较花生覆膜现行栽培法低10.6和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的核心是覆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地表和耕层土温,增加或部分增加因晚播而减少的积温。这一效应,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中的不,肥,气,热状况,而且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的生长,使小麦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行光照阶段,延长幼穗分化时间,补偿生育期的不足,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具有独特的生育特点,针对其生育特点,研究了适宜盖膜期,播种量,揭膜期和肥水  相似文献   

9.
抗虫棉R93-4产量构成与结铃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全生育期定点定株观察,结果认为,在不治虫或减少治虫情况下,R93-4顶尖被害率比对照低5%~13%,单株成铃比对照多6.9~9.3个,铃重比对照少0.25~0.38g,衣分高于对照0.64%~0.71%,霜前花率与对照相当,但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多240.0~246.0kg·hm ̄(-2)。方差分析,抗虫棉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铃时间和结铃高峰比对照早10d,单株结铃每旬以2.2~3.3个的速率增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膜覆盖栽培棉花的问题,诸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生产上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是,旧膜覆盖棉花的研究迄今未见报导。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作者于1984、1988和1989年用覆盖小麦的旧膜进行了覆盖棉花的研究。现以1989年的试验为主、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项研究在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西店基点村进行。试验地为中壤土,地力中上等,肥力较均匀。试验设3个处理:(1)旧膜覆盖;(2)新膜覆盖、;(3)露地栽培。试验小区长11.…  相似文献   

11.
对黄淮地区育苗移栽促早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5月上旬温度偏低(17.7℃)情况下,采用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加两膜,每天提高5cm地温1.8~3.3℃,20cm地温1.5~2.3℃,有效地缩短缓苗期,促进棉苗早发。  相似文献   

12.
慈溪市地膜棉栽培技术@卢长水¥慈溪市五洞闸农技站慈溪市地膜棉栽培技术卢长水慈溪市五洞闸农技站315314地膜覆盖能有效地提高棉田地温,棉花生长前期膜区地温平均提高2.3℃,出苗比露地棉花平均提早3.8天,同时使棉根生长提前进入适温范围,促进棉苗早发。据历年...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和推广旱地春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在定西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小麦比露地栽培每公顷增产966kg,增产38.2%。插穴密度每平方米28穴以上,雨水入渗率达97.2%。栽培上每公顷施N,P2O5养分总量135kg,播种450万至600万粒,每穴株数15~18,选择矮秆、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采用集雨补灌,每公顷增产382kg,水分生产效率为9.6kg/hm2·mm。  相似文献   

14.
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春小麦的影响,在甘肃兰州对春小麦进行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小麦产量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高0.78 ℃和1.84 ℃;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种覆膜处理对地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小麦抽穗之后,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的增温效果显著低于普通地膜;小麦抽穗之前,两种覆膜处理下土壤日温度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抽穗期及后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日温度变化趋势与露地无差异。0~200 cm土壤含水量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个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开花期-灌浆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低于普通膜处理;在成熟期,生物降解膜处理较普通地膜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露地。两种覆膜处理小麦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分别较露地增加 24.03%和32.72%。综上所述,在旱区春小麦栽培中,以生物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对小麦土壤水热状况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适合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的高产栽培模式,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地区550mm降水条件下,对覆膜穴播、起垄覆膜沟播和露地条播小麦的土壤水热状况、灌浆特性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地膜小麦的土壤含水量在越冬至拔节期高于露地条播,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和早春返青,拔节期之后覆膜穴播小麦田土壤含水量最低(除0~20cm);覆膜于小麦拔节期前增温、保温效果显著,拔节期后地温较对照有所降低;覆膜穴播和起垄覆膜沟播平均灌浆速率比露地条播分别提高11.9%和5.5%,且能延长灌浆持续期;与露地条播相比,覆膜穴播和起垄覆膜沟播分别增产10.8%和4.9%,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覆膜穴播小麦在保墒、保温及增产方面表现最好,起垄覆膜沟播次之;地膜小麦是适宜半湿润易旱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三种PPC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采用普通白膜、黑色地膜和PPC1、PPC2、PPC3号降解膜等五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以露地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PC3号降解膜具有极好的降解效果,但增产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地膜覆盖栽培应有的增产增收优势;PPC1号膜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较露地栽培增产13.43%,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及PPC2号膜覆盖栽培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PC2号膜具有较长的覆盖时间,较露地增产26.09%,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减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对低群体冬小麦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睿  刘党校 《麦类作物》1998,18(1):55-57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于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  相似文献   

18.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19.
水渍是海湾周边地区冬小 麦一种严重的环境胁迫。据推测,在当前的小麦品系 和品种中,存在抗渍能力的差异。利用与产量有关的适当生理参数可评价 这种抗渍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三种类 型的试验:8 个品种的 2 年 温室试验;20 个品种品系的 4 年 田间灌水试验;6 个品种 3 年田 间遮雨棚内试验 (可比较在水渍和良好灌溉条 件下的不同表现)。遮雨棚试验中,水渍引起 45% 的减产,穗粒数减少 45% ,粒重 减 少 5% 。田间 试验 中, Coker 9877 和品 系 L A862 A16 - 3 - 3 - X 的 产 量分 别 高于 平 均值 32% 和33% 。温室内测定的水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与产量相 关较小(r2 = 0.61),而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则表现 为 相关 (r2 = 0.87),产 量与生 物产 量和 根系 矿物 质 含量 ( Fe+ M n + P)高 度相 关(r2 分 别为 0. 84 和0.94)。水渍产量×品种,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与产量不相关(r2 = 0.14),而在水渍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差异反应。根系矿物 质含量与产量间的负相关,也促进了根系上矿物根斑的形成。这进一步表明在 选择抗渍小麦品系时,需要探讨根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晚播小麦-夏花生一膜两用栽培.可使小麦田和花生田地温分别提高1.77℃和2.19℃,土壤含水量增加2.05%和1.08%。能促进晚播小麦与夏播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地膜利用率提高97%,每公顷节约地膜成本367元。一膜两用最适宜的地膜厚度为0.006mm。小麦播种覆膜期和揭膜期分别以10月底至11月初和2月底3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