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其生长从苗期——速生——干材——衰老,具有明显的生长周期.全国林木良种选育协作组(1976)认为杉木选优一般要在中龄以上才比较可靠,在丘陵区最早也只能提早到12年.江苏地处杉木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杉木生长周期短,衰退早.即一般树高4—5年开始速生,9—10年出现峰期,11—12年开始下降,20年以后生长停滞,23年是该地杉木的主伐年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杉木生长变异的规律如何?早期测定的可靠性以及选优能否提前?还未见报导.为了探讨对伐期(23年)的生长变异进行早期测定的可靠性,从而把选优的年龄提前到9年,并用9年生的树高和胸径平方来预测23年生(主伐龄)的材积,我们试就现有的资料,对江苏杉木林分和林分内优势木生长差异的规律和个体成、幼龄生长变异之间相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0年生90株人工长白落叶松树干解析生长变异及早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变异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龄至成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14年。  相似文献   

3.
红皮云杉生长变异与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树干解析和选择超级苗营造对比试验林的方法,对红皮云杉的生长变异及早期选择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个体各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是幼龄阶段变异较大,随年龄的增长,变异逐渐减小;树高、胸径、材积变异趋于平缓的年龄分别为9 a生1、5 a生和9 a生。用9 a生的胸径生长预测33a生的材积生长是适宜的。对红皮云杉出圃苗采取平均苗高 2倍标准差的标准进行选择,通过幼林阶段的观察,证实苗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中东部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研究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别个体生长变异随树龄增大而减小,幼-成龄相关系数随树龄增大而增大,其中天然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25 a生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25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人工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9~12 a生以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9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天然林除树高外,其他各生长性状早期选择效率均在25 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小;人工林除材积外,9~12 a生时各性状早期选择效率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不同性状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天然林和人工林最佳早期选择树龄分别为25 a生和9 a生。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家系间优势高的生长变异 ,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并构建了日本落叶松家系树高生长模型。研究表明 ,同一立地不同家系的树高—年龄关系为多形曲线 ,不仅渐近线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曲线的形状也发生改变 ,应采用不同的生长模式来描述其树高生长过程 ,优势高生长是环境差异和遗传变异的树木表现型的综合反映 ,树高生长潜力 (立地指数 )随着遗传改良材料的应用而增大 :Schumacher和Richards方程对模拟日本落叶松幼龄阶段不同家系的优势高生长过程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家系间优势高的差距随年龄而增大 ,且家系间连年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以8年生杂种落叶松21个处理为对象,对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家系内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树高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9×日76-2、日5×长77-3,胸径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7×日77-2、兴9×日76-2。对比5年与8年生杂种落叶松生长性状变化的结果显示:兴6×和6、日11×兴2、日12×兴9这3个家系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年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较大。对杂种落叶松3次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8年生树高、胸径与5年、6年生长性状均为正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8年生杂种落叶松树高、胸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生长性状杂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最终选择兴6×和6、兴7×日77-2、日11×兴2这3个家系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与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0.619,遗传增益分别为45.08%、39.97%。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3株山杨优树生长、材性变异和早期预测的研究及对4年生山杨子代林生长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山杨优点在10年之前变化大,10年之后平缓下降,5年时可达显著水平,10年时达极显著水平,山杨优树的选择效率是从大到小分布,阴早期年龄的增大,选择效率下降。其生长性状以树高和胸径作为选择指标,纤维性状以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作为选择指标。山杨子代年度间生长相关显著,表明生长稳定。4-5年间早期选择,对于短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Ⅰ-72杨在豫南地区不同地位级的胸径、树高、材积的调查和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5年生Ⅰ-72杨生长量影响不大,9年生以后生长量影响极显著,Ⅱ地位级相对于Ⅲ地位级更有利于Ⅰ-72杨的生长。Ⅰ-72杨的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1~5年生时为幼林期,材积生长极为缓陧。6~12年生时为速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急速上升。12~15年生时为近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趋缓。  相似文献   

9.
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龙江省宁安县省林科院所属的江山娇实验林场23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较大的变异,9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5.5%、8.2%、18.0%;23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8.0%、38.9%.家系间变异幅度树高、胸径及材积分别为7.9%~14.2%、12.6%~21.9%、28.0%~45.2%.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23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96、0.492、0.608,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通过对1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筛选出了226、96、251三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10.
几种落叶松在鄂西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5年生、10年生和24年生3个年份的生长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树高和胸径在树种之间的差异都十分显著,树种占胸径和树高变异因素的80%以上。种源之间除10年生时,种源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在第5年生和24年生时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是种源占胸径和树高变异的比例非常小,说明通过生长性状进行适生树种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胸径和树高这两个指标在树龄和树种之间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树龄的增加树种之间的生长差越来越大,24年生时,日本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分别是其他落叶松的2.07和1.86倍。日本落叶松树高和胸径这两个指标3个年份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都非常高,接近1.0,因此开展日本落叶松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亚热带江苏省句容县引种推广融水优良种源杉木造林的幼林阶段结果表明,融水优良种源杉木生长快,结实少,适应性较强,有明显的增产趋势。良好立地,4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达0.70—1.40米和0.7—l.9厘米,分别比相同地形的同龄当地对照杉木增加38.8—207.6%和1—2倍。中等立地,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达0.55~0.89米和0.6~1.1厘米,分别比当地对照杉木增加31.9—94.5%和83.3—207.1%。经预测,12年生时于材蓄积量(包括间伐材)达180.53—218.82立方米/公顷,于材纯收益达5.25—6.72万元/公顷,比同龄对照杉木增加2.53—3.42万元/公顷,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纸浆材轮伐期内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变异、早 -晚相关关系及主要遗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确定早期选择年龄及早期选择因子。结果表明 :各年龄胸径、树高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 ,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选择是日本落叶松改良的主体 ;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力、变异系数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胸径、树高的早 -晚相关十分紧密 ,且这种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 ;对胸径和树高进行家系早期选择的最适年龄为 6年生 ,进行家系内个体选择年龄为 8年生 ,胸径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树高更能准确地表达成熟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于湖南省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的光皮树生产基地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优势木进行解析和测定,对光皮树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年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2~15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2~13年生时相交;12年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光皮树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年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年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树高曲线拟合以二次方程效果最好,其复决定系数为0.819。  相似文献   

14.
以桂西北地区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更全面反映林分整体生长规律的径阶标准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及采用Richards曲线方程进行建模,对14年生光皮桦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较高的拟合,并据此分析了光皮桦人工林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光皮桦胸径、树高及材积与生长年龄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拟合度分别为86.1%、95.1%、84.1%,模拟方程可用于光皮桦人工林的生长分析和预测。光皮桦人工林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出现在1~6、1~7和6~12 a,根据林分个体分化的初显与稳定两个特征,确定7~8年生、12年生可分别作为光皮桦种质评价的初选年龄与决选年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树干解析法在攀西地区德昌县选择3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滇红椿对其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2年生滇红椿的胸径、树高与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95cm、0.52m与0.027 5m~3;树高平均生长量在3年生时开始下降,在9年生时稳定下来,此后下降速度减慢;胸径在前期(1-12年)生长速度较快,平均生长量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变异幅度为0.93-1.41cm,此后年平均生长量开始逐渐降低;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生长过程中有多次相交;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在42年时生长曲线还未相交,均尚未达到最大值,表明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滇红椿的数量成熟年龄超过42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参试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力达到0. 35~0. 76,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杉木种源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胸径和树高生长地理变异模式均表现为双向渐变,经度方向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变异,纬度方向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变幅较大;种源早期选择的研究表明在6~12年生时选择能包含决选69%~74%的种源;从19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42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24. 04cm、15. 31 m和0. 31 m3,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增加15. 70%、11. 13%、40. 17%,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0. 36%、8. 66%和31. 65%。【结论】杉木种源在不同林龄生长差异极显著,且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早期选择在6~12年生时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42个生长优良的杉木种源被选择出来,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有较大生长增幅,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22年生柳杉双列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杂交组合间的差异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22年生时达1%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年度间相关性均达5%显著水平或1%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值逐渐增大,林龄大于7年生时,相关系数值大多超过0.50;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5%显著水平或1%极显著水平;加性方差在总方差分量所占比率较大,生长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同时,生长性状受立地条件影响较大,优良杂交组合在比较适合的立地条件更能发挥其速生潜能;选出优良杂交组合9个,22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54 m、14.62 cm和0.08297 m3,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07%、3.77%和9.22%。所选优良材料可用于柳杉第2代种子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南省九个杉木主要产区县的60余株树干纵向解析木为材料,进行生长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速生性早期预测是可能的。8—4年生与20年生直径与树高的相关系数可达α=0.01和×=0.001的显著水平;(2)在生长早期按树高为20%的选择差选择,到20年生时仍保持10%左右效益。如树高按50%、直径按20%以上的选择差选择,到20年生时,树高和直径均保持20%左右效益,材积可获得50%以上效益;(3)不同的立地条件及产区,对杉木的速生性早期预测有着明显影响,在进行早期预测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水曲柳人工林胸径生长从第6年开始加快,6~21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40~0.67 cm之间,9~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47~0.50 cm之间。树高生长从3 a生开始加快,3~6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50~0.67 m,9~18 a生间,连年生长量在0.67~1.00 m之间;9~24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61~0.72 m。材积生长从12 a生开始加快,12~24 a生间,平均生长量在0.00088~0.002 99 m3之间;从9a生开始,连年生长量在0.001 34~0.006 82 m3之间。24a生人工林直径、树高、材积生长分别为25a生天然林胸径、树高、材积的1.81倍、1.92倍和6.12倍。  相似文献   

20.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