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香蕉菠萝复合果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香蕉菠萝果酒品质的酵母品种、原料配比、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以期得到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香蕉菠萝复合果酒最佳酵母品种为葡萄酒酵母,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0%,原料配比2∶1,酵母接种量0.95%时,此条件下果酒感官评分值最高,酒精度、总酸、残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市场上销售的3种菠萝果酒为主要原料,研究菠萝果酒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有害成分。旨在帮助消费者提高对菠萝果酒品质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也为菠萝酒打开销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菠萝加工与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菠萝加工扣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了近两年菠萝罐头、浓缩菠萝果肉汁、发酵菠萝果酒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菠萝加工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菠萝加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UPLC-MS/MS测定菠萝中除草定的残留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除草定在菠萝上的残留行为,以及为中国制定除草定在菠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数据支撑,笔者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定在菠萝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行为,采用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前处理方法中不同的净化条件(液液分配萃取溶剂、固相萃取小柱、淋洗液、淋洗体积)对除草定检测分析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前处理方法条件。除草定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2 g,菠萝和土壤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5×10-3 mg/L。当添加浓度为0.01~1 mg/L时,在菠萝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1%~86.5%、84.0%~85.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6%~6.78%、2.74%~4.54%,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定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为8.2~11.1天(小于30天),属于易降解农药;按低剂量(有效成分4800 g/hm2)施药1、2次,收获期菠萝全果中除草定的残留量为<0.01~0.01 mg/kg,菠萝果肉中除草定残留量均<0.01 mg/kg。在菠萝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5、0.04 mg/kg)。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菠萝蛋白酶的抗过敏效果进行研究,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考察菠萝蛋白酶在水解状态和未水解状态下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果,并运用小鼠被动过敏模型试验评价菠萝蛋白酶的抗过敏效果。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质量浓度为0.6~3.6 mg/m 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继续增大菠萝蛋白酶质量浓度,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果反而下降。菠萝蛋白酶经水解后发现,当菠萝蛋白酶的水解度为12.3%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为53.5%,对此水解产物进行超滤,发现其抑制效果主要由分子量在8~10 k Da的组分贡献,此组分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59.6%。经蓝斑抑制试验表明,相比中、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的菠萝蛋白酶对小鼠皮肤蓝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55.87%,是阳性药物息斯敏的1.06倍。菠萝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过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 μg/mL;0.05 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厘(Ananas comosusr cv. Yellow Mauritius)’、‘卡因(Ananas comosusr cv. Cayenne)’和‘台农11号(Ananas comosusr cv. Tainung 11)’3个菠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 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菠萝果实的主要糖类;在果实发育早期,各糖分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速度减慢,糖含量迅速增加,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果实中,不同品种间糖份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巴厘’为3.71:1.11:1,‘卡因’为2.67:0.74:1。菠萝果实中所含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随着果实的发育,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的含量、比例以及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差异;在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巴厘’为柠檬酸(约占65.7%)、苹果酸(约占24.9%)、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酒石酸没有检测到,‘卡因’为柠檬酸(约占62.2%)、苹果酸(约占14.4%)、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菠萝果实中也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巴厘’最高(0.49mg/g),‘卡因’次之(0.19mg/g),‘台农11号’最低(0.11mg/g)。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红枣刺梨复配发酵果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其中检测并鉴定出29种挥发性成分,共0.985 mg/L。其中,包含醇类物质3种,含量为0.223 mg/L(22.64%);酯类物质14种,含量为0.522 mg/L (53.05%);羧酸类物质7种,含量为0.153 1 mg/L (15.55%);酮醛等其他物质5种,含量为0.086 mg/L (8.77%)。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有辛酸乙酯(0.155 mg/L,15.71%)、己酸乙酯(0.136 mg/L,13.82%)、丁醇(0.101 mg/L,10.26%)、苯乙醇(0.092 mg/L,9.36%)等,是构成红枣刺梨果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要基础物质。同时检测出角鲨烯,或可成为红枣刺梨酒的特色成分。  相似文献   

9.
菠萝渣汁发酵果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菠萝渣汁发酵果酒的工艺及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温度、糖度、pH值、酵母接种量均为显著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发酵温度28℃,糖度22%,pH值为4.0,酵母接种量为5%。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水蜜桃果酒中苹果酸的含量,于发酵后期进行苹果酸-乳酸转化(苹乳转化)研究。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苹乳转化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酒球菌接种量10 mg/L,18℃下发酵20 d,此时样品中乳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为4.015 g/L和0.871 g/L,苹果酸较对照样降低了82%,有效改善了水蜜桃果酒的口感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为粮食主产区,潮土分布区域广、面积大,潮土区土壤肥力高低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基于2018年耕地质量调查,选择柘城县、滑县、睢县3个典型行政县域为研究区域,对潮土区土壤肥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8.2、17.4 g/kg、1.11 g/kg、21.1 mg/kg、141 mg/kg。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土壤养分含量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为>23.6、18.1~23.6、12.2~18.1、<12.2 g/kg,每一分级样本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7.1%、41.3%、13.6%;土壤全氮含量分级为>1.35、1.09~1.35、0.85~1.09、<0.85 g/kg,每一分级样本量所占样本量分别为18.4%、30.7%、35.7%、15.2%。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为>61.9、36.1~61.9、18.3~36.1、<18.3 mg/kg,每一分级样本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7%、8.8%、32.0%、56.5%。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为>256、171~256、110~171、<110 mg/kg,每一分级样本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4%、18.9%、38.4%、36.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是影响潮土区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鲜菠萝为原料,通过制备澄清菠萝汁,添加果酒酵母在18℃下酿制菠萝起泡酒,产品色泽浅黄或黄色,具有明显的菠萝香气和酒香,口味清爽、纯正,有杀口力。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和批量生产,确定了菠萝果皮的处理办法、菠萝汁澄清处理的最适条件、二氧化硫的添加量、纯汁发酵与皮渣混合发酵条件,确定了对菠萝酒发酵效果和成品酒品质的影响和二次发酵条件。该研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保持和改善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照, 有机酸, 漂烫和有机酸+漂烫)对鲜切菠萝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大肠菌群发生较少且总数极低;在对霉菌的影响上,漂烫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至贮藏末期,其霉菌总数仅为CK的1/10,其次是综合处理;鲜切菠萝的酵母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而漂烫处理和综合处理的增加缓慢,至贮藏末期(11天),分别比对照低1.7×106 cfu/g和1.5×106 cfu/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鲜切菠萝的菌落总数不断增加,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漂烫处理的增加最慢。说明霉菌、酵母菌是鲜切菠萝的主要微生物,漂烫处理能够较显著地抑制鲜切菠萝霉菌、酵母菌和菌落总数的上升,防止果实腐烂变质,而对照和单独酸处理在鲜切菠萝品质保持方面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采用酸碱处理法从菠萝皮渣中提取菠萝皮渣纤维,主要对木聚糖酶酶解菠萝皮渣纤维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影响酶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菠萝皮渣纤维主要成分为粗纤维,约占90.09%,其中纤维素56.71%,半纤维素32.20%,酸不溶性木质素0.48%;木聚糖酶酶解菠萝皮渣粗纤维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50℃,pH值6,底物质量浓度60 mg/mL,酶用量1 650 U,反应时间3 h,提取率为12.27%,低聚木糖平均聚合度DP为2.38。  相似文献   

16.
对11种广东客家黄酒和2种对照的绍兴黄酒进行糖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酒中果糖含量范围为0.185~110.090 mg/m L,含量最高的是"金黄田"客家黄酒;葡萄糖含量范围为40.728~758.752 mg/m L,最高含量为"八珍娘"客家黄酒,最低含量为绍兴黄酒样本;蔗糖质量浓度范围为0.050~16.351 mg/m L,最高的样本是"金黄田"客家黄酒,最低含量的是绍兴黄酒样本;麦芽糖含量范围在0.177~7.457 mg/m L,最高含量的是"八珍娘"客家黄酒,最低含量的是绍兴黄酒样本;乳糖含量范围为0.050~4.872 mg/m L,最高乳糖含量的样本是"八珍娘"客家黄酒,而最低含量的样本是绍兴黄酒样本;总含糖量范围为41.944~772.198 mg/m L,其中"八珍娘"客家黄酒总含糖量最高,可达到77.22%,分析中的绍兴黄酒样本总含糖量为4%左右,而其他广东客家黄酒的含糖量均为27.888%~41.830%,说明大部分客家黄酒含糖量较高,属于"甜型黄酒"。黄酒的葡萄糖所占的比例为98%左右,只有2%是其他糖类。而"金黄田"广东客家黄酒的各类糖分所占比例为葡萄糖63.666%,果糖31.05%,蔗糖4.611%,麦芽糖0.334%,乳糖0.339%。  相似文献   

17.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选取CY3079,DV10,K1和QA23这4种酵母进行发酵,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4种菠萝酒主发酵结束后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酒液中共检测出38,30,26,26种香气成分,其中QA23酵母发酵的菠萝酒香气成分种类较多,菠萝酒的香气成分以酯类和醇类为主,QA23,K1,DV10和CY3079中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为51.71%,45.01%,30.27%,19.86%;主要的酯类成分为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月桂酸乙酯,酒液中除乙醇外,2,3-丁二醇、(2R,3R)-(-)-2,3-丁二醇和苯乙醇含量较高,其中苯乙醇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1.74%,12.15%,14.98%,18.27%。  相似文献   

18.
番荔枝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成熟番荔枝果实为原料,研究在不同发酵温度、SO2添加量、酵母接种量、植酸量等条件下对其果酒发酵品质影响,最终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SO2添加量为80~120 mg/L,发酵温度为23~26℃,酵母接种量为0.6 g/L,植酸添加量为0.06%~0.08%。  相似文献   

19.
分析嘉宝果经酿制红酒及蒸馏白酒后酒渣的营养成分,为制酒副产物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嘉宝果及其嘉宝果酒渣为原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粗蛋白、铁、镁、锰、锌、钙、氨基酸含量,比较果实及酒渣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嘉宝果经发酵红酒后其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及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EAA/TAA)由34.73%升至39.23%,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EAA/NEAA)由53.21%升至64.54%,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60%)。红酒酒渣再经蒸馏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但仍远低于发酵前;蛋白质、锌含量、14种氨基酸、EAA/TAA及EAA/NEAA值无明显变化;铁、镁、锰、钙及碱性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除镁外仍显著高于发酵前。  相似文献   

20.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