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更换老劣蜂王或组织采蜜群,用空继箱换王,既安全又简便。在下午采集蜂大部份回巢后,除掉要换的老劣蜂王和王台,抽出2个封盖老子脾(不带蜂),放在一个空继箱里,再将交尾群已产卵的新王和蜂一起也放在这个继箱里,在巢箱上面加上隔王板和纱  相似文献   

2.
●秋季育王采用大群组织交尾群好去年秋天 ,因想换王 ,我采用了小群组织交尾群 ,结果处理不当造成全场起盗 ,我组织的交尾群被大群越盗越厉害 ,虽采取了紧急转场措施 ,才幸免没有导致全部失败 ,因盗蜂与中途搬运使交尾群成功少了一半。通过小群 (交尾群 )被盗的经验教训 ,我今年改用大群组织交尾群 ,不仅控制了盗蜂 ,而且蜂王质量好。我的具体做法是 :介绍王台前 2~ 3天将大群蜂王从巢箱带几框蜂提走 ,或将王提前扣在王笼里 ,放在继箱内 ,造成原群巢箱失王状态。然后介入王台即可 ,一个星期后检查新王是否产卵 ,如失王可放回老王。(王志刚 …  相似文献   

3.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4.
对《抢收刺槐蜜换王取浆三不误》一文的质疑(一)贵刊1994年第6期刊出的《抢收刺槐蜜换王取浆三不误》一文,我觉得同时在一个巢箱内既利用新蜂王交尾又放采浆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作者说将“巢箱中蜂王及所有子脾全部提到继箱内,继箱中脾和王浆框全部降到巢箱...  相似文献   

5.
<正>养蜂就是养王,一只年轻优良的蜂王,就能维持一个强群,一个蜂场想要健康发展,全场的蜂王都要年轻、健康、优良。这就需要养蜂人学会养王,不停地育王、换王。如果蜂场较小,每年换王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使用简单的育王方法,使用标准箱或继箱开前后巢门的方法组织交尾群,就能满足需要。大型养蜂场或育种场,每年需要育王几千只甚至上万只,  相似文献   

6.
换王四法     
<正>换王、诱王和介王是初学养蜂者最大的难题,经常出现换王失败,影响蜜蜂繁殖和生产。为了能更好地换王,下面介绍的四种换王方法,不受条件限制,简单易行,利用自然交替和幼蜂换王。一、直接介入用新产卵王直接换掉处女王。找到处女王,处理掉,将新产卵王直接放在原处女王爬行的位置即可。二、幼蜂换王继箱内放正出房的老子脾,把继箱和巢箱中间用覆布隔严,继箱开后巢门。外勤蜂回到巢箱,继箱全部剩下幼蜂,保证饲料充足,将新王、老王、处女王放入即可。利用幼蜂介王和换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三、老王介入先将老王囚禁,放到它群代管。将交尾群所有巢脾抖蜂与它群无子脾对换,2小时后发现交尾群大量工蜂混乱振翅,将老王直接放  相似文献   

7.
<正>换王是养蜂生产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方法多种,同箱换王可节省交尾群,从而节约场地及费用。省去了诱入的麻烦,并缩短断子时间。现将做法介绍如下:一、利用本群中的自然王台蜂群旺盛起来或蜂王产卵差时,群中出现自然王台。选一个大的留下,提入继箱中(可提脾,也可取下王台),等其快出房时将王台装入可抽拉的塑料王笼内。这时原群中蜂王仍在巢箱产卵,如怕老王分蜂分逃,可将其翅膀剪去三分之一。处女王出房七、八天后将产子  相似文献   

8.
所谓活底蜂箱,其实就是继箱加活底。这种蜂箱使用时特别方便。在换王时,如果用继箱放在巢箱上做交尾群,朝向成为处女王认巢的障碍。如果继箱和巢箱同向,在新王交尾归巢时60%的处女王会迷巢进入巢箱被围死。在庭院里养蜂蜂群踟%朝正南,如果继箱朝向与巢箱相反,就削艺边的房屋阻挡。经过试验。只有远离房屋的前排蜂箱有交尾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6期第16页登载的《组织双王群新法》一文,实属想像型的“技术”,用来组织双王群我认为不可能成功。我养蜂多年,也曾企图这样做,既省事,又增加产卵王,何乐而不为。在1999年由椴树蜜场地下来后,我就把已成功20多天的小蜂王分别放在巢箱、继箱里,把老蜂王提前1天提到继箱里,结果既伤蜂又围王,无一成功。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在椴树蜜结束后将两箱的老蜂王提上继箱,巢箱里第2天用小蜂王介入。结果王笼被工蜂围得水泄不通,蜂王根本放不出来,并且咬得死蜂遍地。后来我认为是否是铁纱王笼不行,于是又换1只螺旋的铝丝王笼也没有成功:无王时介…  相似文献   

10.
在饲养蜜蜂过程中,培育新王更换老王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按照习惯的做法,一般是在强群中培育王台,用交尾箱组织交尾群,等交尾成功后再介绍给生产群。因此,一个中型以上的蜂场不但要准备一二十个交尾箱,而且在向生产群介绍新产卵王的过程中还经常遇到围王、失王等现象,给管理上增添了不少麻烦。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全场一次性换王技术,并在部分蜂友中进行了推广。这一技术的优点是:能有足够的处女王供给交尾,交尾成功率有保障;无需使用交尾箱,节约生产成本,也减少了介绍蜂王的麻烦;由于处女王是在生产群里进行交尾,蜂量…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近10年来多次从种蜂场邮购种蜂王,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购种的体会。1人工受精王可靠笔者2次从种蜂场邮购的都是人工受精王,经实验后全场换王,增产效果明显,认为自然交尾王和人工受精王都是从种蜂场引进的,效果不会差。2006年从种蜂场邮购了1只自然交尾种王。引种后当年实验2群产卵差,因为是知名种王,笔者对它寄予厚望,第二年开繁时,平衡群势都是2框蜂开繁,继续实验。到3月下旬,其他群早已上继箱,取了2次油菜蜜,  相似文献   

12.
全福星 《蜜蜂杂志》2005,25(12):7-7
我改装的框式隔王板,可以老王、新王同箱,产卵少和产卵多的蜂王同箱,蜂群不易偏集;单王群使用可在另一侧组织交尾群,待新王产卵12天后加继箱组织双王群,不会造成失王。下面我把改装的方法叙述如下:首先,用钢丝锯把隔板从中间锯下2块高20 cm,宽15 cm的木块。然后,把中空的部分两面用钉大盖的钉把铁纱四周固定。切记,不可单面有铁纱,如果只是单面有铁纱,蜂王日龄相差或新老王同箱都会造成失王。两块铁纱相距1 cm。其原理是:“蜂王物质”的传递靠蜜蜂间的相互接触,我让隔板两侧的蜜蜂接触不上,而使两侧的气味相同。上述做法使双王群更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冷冻王浆诱王法笔者在1995年4月17日组织了一批交尾核群,18日诱入成熟王台,19日新处女王出房,24日处女王试飞。这期间利用强群在继箱中储备了10只老产卵王,老王全部用竹丝王笼装入放在铁纱副盖下的蜜脾框梁上面,准备在交尾核群和继箱换王群处女王婚飞...  相似文献   

14.
皖南从1月上中旬开始春繁至10月中下旬培养越冬蜂结束,繁殖期长达10个月,蜂王容易衰老,尤其经过度夏高温期,蜂王已呈古铜色,老态龙钟,产卵力下降。这不仅影响越冬蜂的培育,关王越冬死亡率高,来年春繁难成强群,还易发生“分蜂热”。针对这种情况,十余年来我们都是一年两换王,保持了常年王新群强,年年高产稳产。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1春夏局部换王1.1备好交尾群4月初油菜盛期着手育王,王台成熟时提取事前造好的半蛹半蜜粉的脾带蜂放入四区交尾箱里,下午检查蜂量,不足时取强群的蜂补充,次日介绍王台。50群蜂,只备四区交尾群2箱,直至仲秋育王…  相似文献   

15.
在春末、夏季的育王分蜂季节,有时难免因缺少交尾箱而影响分蜂和换王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时,采用我推荐的砖搭微型交尾箱,可以迅速地帮你解决此问题。搭造这种微型交尾箱材料易得,方法简单,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交尾箱”,解决缺箱子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养王的时候为了用较少的工蜂组成交尾群或在越冬的时候贮备蜂王以供下年提早分蜂和加速蜂群繁殖,我们用10框标准蜂箱将巢脾改制成1/3能养6—8个蜂王的多室交尾贮王箱。经过几年来的试用,效果很好,优点是:1.4 框蜂就能组成6个交尾群(或贮养6只蜂王)。比一般交尾箱少用一半的蜜蜂。2.用小巢脾2—3框组成的交尾群,比用标准箱隔成1—2框的狭长的交尾群适合蜂群生活习性,因此有利于工蜂护卫蜂王,能够维持巢内适宜的温、湿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利用继箱群的巢箱边格育王,既节约了育王箱,又减少了介绍新王一道手续。其做法是:在巢箱一侧,用大隔板隔开二框大的空间,在箱边或箱后开个小门,让小群另行进出。二框空间上面,用布或塑料薄膜覆盖,隔绝大小群之间的蜜蜂往来。蜂王交尾成功后,掀起覆布一小角(限于1~2只蜂通过了,让大小群之间的蜜蜂有所来往,混合气味。几天后,除去小群覆布,即可组成一个双王群。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中蜂养殖技术、生产水平的提高,规模中蜂场全场整体换王的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行话说:“育王容易交尾难”,难就难在蜂王交尾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提高育王换王的效率,关键就在于提高处女王交尾的成功率。提高蜂王交尾成功率,除了要选择在有一定蜜粉源、雄蜂多、晴好天气多的季节开展育王工作外(贵州4月中旬~5月基本符合上述条件),对育王批次和交尾场地的安排,也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产蜂群交尾育王法采用生产群交尾换王,省去了大量地组织交尾群和分批介绍新蜂王等麻烦,省工省时,只要因时制宜,不但新王交尾成功率高,且育出的新王体格健壮,质量好。我场近几年来采用生产群育王,把时间选在大流蜜时期,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是:在蜜粉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更换蜂王、壮大群势,是每个蜂农一年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单纯长期自繁一个品种,会导致蜂王纯度提高,产卵力下降,卵死亡率增强,这对生产十分不利。尤其是蜂群交尾,一般采用标准箱分区设置、分散摆放与蜂群分区放置的办法等来提高蜂王交尾率,但是要携带大量蜂箱,浪费许多蜂。采用继箱小群交尾的办法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具体方法是:在王台成熟前2 d,打开继箱后巢门,让蜜蜂自由出入,2 d后采用塑料布、棉布等轻质材料在继箱巢门一侧分割能放置2张脾的小区,提取本箱带蜂子脾1张,外加蜜脾1张,即成交尾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