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以东京夏黑和潼光一本太大葱为试材,研究了大葱对不同遮光处理的形态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两种遮光处理均使供试大葱品种的株高,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Vc含量增加,而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不同遮光程度对茎粗影响不同: 与对照相比,遮白网使茎粗增加,遮黑网使茎粗减小。大葱生产中可依据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遮荫处理,以达到最佳产量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2.
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3"马铃薯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浸种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积累、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锰对马铃薯幼苗建成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硫酸锰(0.015%~0.045%)能有效地提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转化酶活性,促进幼苗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形成和干物质积累,有利于马铃薯幼苗建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葱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动态。结果显示,随着大葱的生长,可溶性糖呈现低-高-低-高的变化规律,但不同材料的变化有差异。日本品种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而地方品种胭脂红、托县孤葱在采收时假茎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假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高-低-低-高的趋势。定植30 d后假茎蛋白质含量最高,以后随着生长、发育,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到采收期假茎内蛋白质含量又在积累,葱叶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与假茎相似。大部分材料定植后随着大葱的生长发育,假茎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近采收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材料葱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随着生长发育呈现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葱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远远低于假茎。  相似文献   

4.
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菜心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青60天为供试材料研究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菜心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菜心土壤水分胁迫研究和提高菜心的抗旱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处理的第0~8天,各处理间菜心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无显著变化;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处理第14天时,完全不浇水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比对照增加了6.24倍,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4.4%和49.6%。  相似文献   

5.
喷施不同钙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实验表明,在莴笋的生长前期喷施不同的钙肥,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提高作用,其中以0.5%Ca(NO3)2的效果最为明显。0.5%Ca(NO3)2在促进株高、叶面积、茎粗、茎长、单株重、单株茎重的增加以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效果极为显著;而0.5%CaSO4在提高茎粗和单株茎重方面效果较好,而对单株全重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叶片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0.5%CaCl2对莴笋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促进莴笋的伸长和叶片的生长上,同时在降低莴笋茎、叶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茎的Vc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尺测量和烘箱烘干及分光光度法测定B烟粉虱为害后西葫芦、瓠瓜、丝瓜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比较葫芦科不同种类寄主植物被B烟粉虱为害后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探讨B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生长影响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B烟粉虱为害对3种葫芦科寄主生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各自无虫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干重均显著降低。与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受害30天后,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抑制率分别为35.08%、4.38%和20.73%;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降低了31.86%。受害的丝瓜与对照植株相比仅株高明显降低,抑制率为31.47%;而茎粗、叶面积、单位面积干重均没有明显降低。瓠瓜受害30天后,株高和节间距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株高抑制率为-28.69%,节间距抑制率为-42.63%,但茎粗和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显著降低。生化测定结果发现,B烟粉虱危害后,3种寄主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西葫芦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68.22%,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64.63%。  相似文献   

7.
刘忠芹  张浩  王平  孙倩  倪苗  成善汉  汪志伟 《种子》2020,(3):160-164
利用白色棚膜(WF)、红色棚膜(RF)和蓝色棚膜(BF)覆盖大棚,探讨不同颜色棚膜覆盖对大棚菜心重要农艺指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F覆盖下菜心的株高、叶长、叶宽、鲜重和产量较WF覆盖下的高,RF覆盖下的最低;BF覆盖下菜心茎粗最低,其次为WF。BF覆盖下的菜心在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WF与RF下的;RF覆盖下菜心的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高于WF下的,BF下的最低;WF覆盖下的菜心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BF下的其次。分析发现,光照强度与株高、地上鲜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长、叶宽、蛋白质、Vc、叶绿素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糖间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设施栽培采用蓝色棚膜覆盖有利于促进菜心生长,提高光利用率、产量及品质,适合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利用水分与硅肥的耦合效应,通过试验分析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性状指标。结果得出,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用硅素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同一单硅酸浓度条件下,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表明施用硅素可以缓解玉米苗期水分胁迫的逆境,在相对含水量为75%,施用0.266 g/kg的单硅酸时玉米生长最好;在相对含水量为45%,施用0.133~0.266 g/kg单硅酸后,显著增强了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赵海新 《作物杂志》2020,36(1):98-71
通过对沙培的4.5叶龄水稻幼苗进行5个浓度的Na2CO3+NaHCO3碱胁迫处理,胁迫20d后,调查顶端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碱浓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先升后降;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为下降趋势;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碱胁迫后,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较大,叶绿素b含量相对稳定;水稻通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调节顶端叶片含水量及脯氨酸含量,以提高自身的抗逆性和保持新生叶片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根结线虫对黄瓜植株根、茎水势相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黄瓜植株感染根结线虫后水分亏缺的原因,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根结线虫对黄瓜植株根、茎水势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黄瓜植株后导致植株根、茎水势和茎粗降低;根、茎可溶性蛋白和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量为6000个/株时显著增加;根系活力在接种量为2000个/株时有所升高,之后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茎水势仅与茎粗和根系活力显著相关,然而,除根可溶性糖外,其他所有指标均与根水势显著相关。黄瓜植株感染根结线虫后,根系活力、茎粗的降低和根系过度的渗透调节是根、茎水分亏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对大田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在玉米穗分化期各个阶段田间进行UV-B增强辐射处理,辐射强度比环境强度增强20%,研究了UV-B增强辐射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使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分别降低8.91%和7.71%;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显著缩短穗下节间和降低穗位,第2周处理效应最强;第3和第4周处理对株高、穗位、穗下节间长度影响均不显著。整个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株型和产量性状影响程度最大,株高降低21.30%,穗下各个节间长度降低,穗位下降15.70%,但对穗位比和根层数影响不显著;同时使玉米穗粒数降低18.60%,穗秃尖长度增加89.31%,籽粒产量下降23.40%。拔节开始后第3和第4周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比拔节前期处理大。  相似文献   

12.
大葱抗感紫斑病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发病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感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大。发病前后,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2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但抗病材料增幅大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未发病时MDA含量差异很小,发病后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脯氨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两类材料脯氨酸含量都上升,抗病材料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可溶性蛋白质的自然含量差异不大,发病后抗病材料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感病材料则略有增加。大葱受紫斑病侵染后,无论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可溶性糖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抗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小于感病材料。感、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抗病材料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增加对棉花UV-B辐射,研究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照条件下人工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20nm)增加对棉花生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W·m-2(R0)、0.5W·m-2(R1)、1W·m-2(R2)、1.5W·m-2(R3)。测定棉花不同处理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以及棉花的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棉花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Pro相对含量增加,棉花产量和品质均明显降低。因此,UV-B辐射增强对棉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当辐射剂量超过棉花植株体内一定的阈值之后,伤害程度就越大,最终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采用可调式UV-B辐射增强自动控制系统对晚稻品种“协优43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该水稻品种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在:(1)叶绿素a、叶绿素b在分蘖期分别上升4.60%和8.37%;拔节期叶绿素a下降3.20%,叶绿素b上升0.20%;孕穗期叶绿素a、叶绿素b上升2.57%和1.52%;(2)最大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上升1.38%和下降1.29%;(3)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效率(PhiPS2)、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上升幅度为10.22%、10.22%、10.21%;(4)株高在分蘖期上升0.18%;拔节期上升0.87%;孕穗期上升3.90%;成熟期上升0.14%;(5)水稻成熟后,经UV-B辐射的水稻平均穗长增加了0.16%,每穗穗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下降了0.35%、3.02%、1.23%。以上指标和自然日光UV-B辐射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模拟UVB增强胁迫对大田水稻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调式紫外线增强系统人工模拟了江西省千烟洲地区20%臭氧层衰竭程度所导致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环境,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晚稻品种“协优432”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内源激素IAA、ABA、GA3和Zeatin(Z)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增强的UV辐射处理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有明显下降,UV-A UV-B处理组和UVA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株高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UV-A UV-B处理组IAA、GA3和Z含量分别比正常日光对照组降低了21.86%、31.90%和30.28%,分别比UV-A处理组降低了31.79%、35.84%、39.14%。ABA含量UV-A UV-B处理组比正常日光对照组降低了29.16%,比UV-A处理组降低了32.33%,但是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使菠菜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绿叶数、叶面积、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使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复合胁迫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的影响。UV-B辐射增加与酸雨处理在影响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UV-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为材料,研究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低剂量UV_B辐射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根的生长,促进黄瓜幼苗根系活力,有利于黄瓜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高剂量的UV_B辐射抑制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对黄瓜叶绿素的破坏严重并导致黄瓜幼苗光合速率下降。低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和P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其POD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当增加少量UV_B辐射对培育黄瓜壮苗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