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杉木种源,林分,家系三水平联合试验6年生林分的生长性状和物候观测资料,研究其遗传变异信息,结果显示,种源间,种源内林分间,林分内单株间的胸径,树高,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三水平任何层次上的生长性状选择都是有效的,但各层次变异差别很大,其方差分量排序依次为,种源〉林分〉家系,种源,林分,单株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8,0.399,0.232;选择层次依次是种源,林分,单株,种源(群体)的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源-林分-家系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杉木种源、林分、家系三水平联合试验6年生林分的生长性状和物候观测资料,研究其遗传变异信息。结果显示,种源间、种源内林分间、林分内单株间的胸径、树高、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三水平任何层次上的生长性状选择都是有效的,但各层次变异差别很大,其方差分量排序依次为:种源>林分>家系,种源、林分、单株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8、0.399、0.232;选择层次依次是种源、林分、单株。种源(群体)是较稳定的遗传单位,但种源内林分间差异显著,可进一步探讨遗传学上的杉木种源单位的确切范围。种子发芽率、物候因子分析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林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云南松2个试验点和2个优良林分的31个种源木材乙醚提取物即松脂含量的变异.28个12年生种源值的方差分析得出,种源内单株间F=3.7118>F.0.05=3.1682;种源间F=2.0057>F0.05=1.6930,表明云南松木材的乙醚提取物在种源间和单株间差异都显著;其广义遗传力为0.453;石屏2个天然优良林分中优树的林分差异水平为α=0.1,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广义遗传力为0.727,有利于良种选育.t检验结果,云南永平、昆明两试验林6个同种源的木材乙醚提取物有5个种源差异不显著,1个显著.相关检验结果同试验点28个云南松种源单株木材的乙醚提取物与主干轴向树脂道面积比、树高、种源原产地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分别为0.4393**、-0.2228*、0.3306**、-0.2785*.云南松木材的松脂含量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但又受生长地理位置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佐治亚州的弗拉伍兹、高沿海平原和皮德蒙特的林分内,采集风媒授粉的种子,在高沿海平原造林,15龄时,不同种源的林分在成活率、树高、胸径、单株和小区材积,以及林木对纺锤锈病的抗性,都有很大的差异。同种源不同母树采种造林的林分,在成活率、树高、小区材积和树干弯曲上,也有显著的差异。除小区材积外,其他所有性状,不同种源林分间的差异比同种源不同母树间的差异更大,同种源或不同种源林分的小区材积大致相等,不考虑种源,不同母树的加性遗传变异较同种源母树的大1.5—1.7倍。总之,首先应考虑在不同种源,然后在同种源不同母树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16年生马尾松生长性状研究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林分子代生长量差异均极显著。马尾松优良林分4年生与16年生生长情况有较大变化。通过对各参试林分的多重比较,根据材积的遗传增益排名,选出了DLSD检验显著的7个优良林分作为林分—单株二层次选择的育种材料。对参试林分的单株生长情况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根据材积增益排名选出排在前100位的单株进入基因库作为第2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3个试验点连续9年(1981~1989)对美国39个湿地松种源(包括2个不同树种)研究表明:不同种原、树种间生长、形态性状变异显著.但变异与种源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而与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变异主要来源于林分和单株.7年生时优良种源高、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9.14~85.38%.初选优良种源4个(S_(14)、S_(11)、S_(17)、S_1).分布于佛罗里达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东部和北卡州南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贵州、湖北等10~11个秃杉种源,57个单株子代的两次苗期试验研究表明,种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子代间)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不密切,但有经向相关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产地日照和温度是产生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比偏西的云南种源种子质量好,生长最高,生物最大,成苗数多,封顶早,寒害轻,适应性强,湖北利用种源适应性优于云南种源,生长与其相近。这些地理变异为秃杉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种源的90个不同单株的光皮桦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绩溪种源的光皮桦材积最大,休宁种源的干形最好。树高、胸径和枝下高是3个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生长最好的绩溪种源内,不同无性系间也存在差别,在其余两地种源内也有生长较好的无性系,这说明不同种源光皮桦生长形状变异比较复杂,选择时采用在优良的种源中选择好的单株易获得较好的选择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基础上,研究其气候生态基础,生长性状、适应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及胸径、竹高、出笋量、单株叶面积、光合效率等13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地理变异的生态学基础是表现为较明显的南北地理变异。麻竹种源的生长具有南—北为主地理变异模式,表现为局部地区的地理变异特点。造林成活率受原产地纬度和经度的双重影响,冻害指标其变异模式为纬向渐变地理变异模式,病情指数在漳州点与纬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的渐变地理变异模式,在永安点则与经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要性状胸径、出笋量、笋地径、单株叶面积、丛平均株数等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在种源选育中可作为综合指标考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落叶松种和种源的试验,探讨了在两个水平上的与适应性和生长有关的一些性状的变异,讨论了种源内个体的分化状况,以及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在上述基础上从保存率、高、径生长和生长整齐度等方面对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并选择出了优秀种源。认为在山西省中南部适宜地区可以发展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华北落叶松应在省内加强优良林分的选择和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闽楠(Phoebe bournei)15个种源1年生苗木为材料,通过光学显微技术对其叶片解剖性状进行观测,以了解不同种源间叶片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2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源内均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下表皮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气孔密度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福建福州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湖南永顺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叶片性状种源间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26.82%,种源内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7.07%,种源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1.86%,说明闽楠的叶片性状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相关分析表明,经度是影响闽楠叶片气孔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海拔是影响叶肉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闽楠叶片解剖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存在着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油松地理种源—林分—家系3水平的苗期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大,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 11 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源 15.25 a 生林分的生长性状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15.25 a 生红锥种源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49.61%,林分密度为825 株 ·hm-2,平均树高 12.03 m, 平均胸径 12.57 cm,平均单株材积 0.087 6 m3,平均枝下高 3.37 m, 通直度 2.96。保存率在种源间 差异不显著;种源间的树高存在显著差异,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平均通直度差异不显著。以树高、 胸径、单株材积、通直度4 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性状评定,云南种源综合性状表现最佳,树高、胸 径、单株材积、通直度性状指标分别超出总体平均值10.64%、5.01%、18.15%、22.64%,分别超出对照 19.05%、6.54%、31.18%、34.44%。  相似文献   

16.
福建漳州西南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引进了云南、广西25个种源280个家系,在福建漳州开展种源家系选择试验。苗期和造林后1 a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西南桦在福建漳州生长表现良好,1年生平均树高为1.98 m,最高单株达3.82 m,未发生寒害,充分显示了其速生性;各种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且种源内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说明西南桦的良种选育工作应在保证种源数量具代表性的前提下收集尽可能多的家系;1年生树高与经度和海拔相关极显著,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初步选择出一批优良的种源、家系和单株。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8个种源的核桃楸种子为试材,对其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和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种子的外观形态各指标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果实大小和单果重差异较明显,长白山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最大(36.730 8 mm),单果重也最重(11.824 0 g),白家单株种源的核桃楸空仁率较高;核桃楸种子的腹径和缝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75),缝径大的一般种子也较重(相关系数为0.823);对种子外观性状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白家单株和铁岭的亲缘关系最近(欧式距离为2.510),长白山单独一类,且和苗圃单株的亲缘关系最远(欧氏距离为17.753)。通过研究了解核桃楸种子形态的变异规律,揭示其性状变异与不同种源的相关性,为优良种源的划分及沙地引种栽培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试验点上第2次侧柏种源试验的13个种源,197个家系种苗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苗高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种源地的天然单株和杂交无性系柳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种源间和种源内柳树变异系数、显著性水平差异、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柳树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较大,变异区间分别为9.0%~35.4%、6.4%~57.35;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性状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P0.05)的指标分别为:种源间57.1%,种源内89.9%;多重比较表明16个表型性状存在不同层度的差异,东营柳树资源种源内差异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种源与其他种源差异较大。野生柳树表型性状变异较大,不同种源间存在地理隔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好,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