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2.
3.
4.
5.
欧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综合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34个引种欧洲黑杨无性系及107杨、陕林3号2个对照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无性系的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分析.建立了抗旱性筛选的指标体系,对无性系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各无性系在各项指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以净光合速率、单叶面骀积、苗高、生物量、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质膜透性6项指标作为无性系抗旱性筛选的综合鉴定指标.采用加权排序方法(TOPSIS法)对无性系抗旱能力进行评价,综合抗旱性较强的无性系包括N9、N15、N19、N89、N91. 相似文献
6.
甜瓜种质资源抗旱性生化鉴定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试验选取不同生态类型的甜瓜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干旱胁迫下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测定,寻求筛选抗旱性甜瓜种质资源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鉴定甜瓜品种抗旱性,可应用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8.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Ⅲ.水稻抗旱力指数与抗旱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抗旱力指数经前人多次试验,认为是对水稻各抗旱机理的综合体现,本试验将该指数与各种类型稻水分胁迫下产量做相关分析,r=0.86747,即抗旱力指数高的品种旱作时产量高。由于该指标易受年度间降雨量大小的影响,故提出应按降雨多少分级,按K值法对参试品种进行抗旱性分级,并用t测验的方法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与用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即:以旱稻品种及其以旱稻品种为亲本之一的杂种表现抗旱性强,认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是较为准确的水稻抗旱性鉴定的方法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探讨张燕之(辽宁省农科院栽培所)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农业问题,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提高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已成为水稻育种工作的重大课题,准确地鉴定水稻品种的抗旱性,是培育抗旱品种的必要基础。 ̄[6]作物抗旱性鉴定比较... 相似文献
11.
用SSR标记对部分粳稻品种抗瘟基因Pi-1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SR分子标记RM144对黑龙江省40个粳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富士光等1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部分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以水稻品种湘1和早稻品种763612为材料,对它们苗期的抗早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湘1有较快的发根速度,较多的根条数。在渗透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RWC)和较高的保护酶(SOD)活性,质膜相对透性较小,膜伤害较轻。因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较高的存活率,并能维持一定的生物量。抗旱性较弱的旱稻品种763612正相反。这些结果意味着水、陆稻的抗旱体系似乎可以分为抗旱相、中间相、敏感相。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应对频发的极端干旱气候,2009—2010年引进生产上具有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在非灌溉条件下试种,考察各品种在贵州种植的耐旱性,从中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耐旱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在2 558.8~3 639.3℃的耐旱性水稻品种适宜贵州各稻区种植;耐旱性较强及产量表现好的杂交稻品种有荃银1号、赣香优2833、黔两优58、黔优568、国稻1号等,常规稻品种武育粳3号、合系41号等;在干旱胁迫环境下,增加有效穗、穗总粒数及干物质重是栽培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注射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评价福建省15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如FJZD10-5、FJZD10-8,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2、FJZD10-3,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水稻品种对穗瘟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6、FJZD10-7,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在建阳、宁化和福安3个田间试验点,同时发生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水稻品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73.33%和73.33%。未出现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表现为抗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稻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和准确地评价品种的优良种性对筛选优良品种和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广东省5年的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广东省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及抗稻瘟病种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11—2115年广东省参与区域试验的早晚造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149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品种的抗源亲本,探究近年来广东省参试品种的抗稻瘟病特性。【结果】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发现149个品种中抗稻瘟病达到抗级以上的品种共84个,占比56.4%,感病以下的品种共22个,占比14.8%,感病以上抗级以下的品种共43个,占比28.9%。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审定的品种大多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各育种单位越来越重视稻瘟病抗性育种和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利用。从稻瘟病的抗性来源分析,28占和青六矮1号是2个主要的稻瘟病抗源亲本,其衍生出常规稻新品种达42个,占抗稻瘟病品种的77.8%,成为广东省常规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两大抗源。【结论】通过抗稻瘟病品种的抗源分析,说明选择合适的抗源亲本对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