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州地区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广州地区花椰菜的生产栽培管理,特制定广州地区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要求及生产管理措施等,以指导和监督花椰菜的生产,确保生产的花椰菜符合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生产机械化技术滞后已成为限制花椰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品种选择、耕种收主要作业环节农机农艺配套难是影响花椰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难点。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农业生产生态园为试验基地,开展系统设计并提出宽垄双行、宽垄三行两种花椰菜机械化作业模式。近年来,中国花椰菜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花椰菜总产量900万t,占全球花椰菜总产量的43%,排名第一(李文萍等,2014)。花椰菜是劳动密集型作物,其田间生产环节主要包括育苗、耕  相似文献   

3.
花椰菜的丛生芽往往作为不利性状,在花椰菜生产中常被去除,但在花椰菜育种过程中可作为抢救花椰菜种质资源的材料。扦插技术作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应用在花椰菜丛生芽成苗中,能有效解决生产中花球腐烂绝收,种质资源丢失的问题,创新了花椰菜种质资源获得、保护的新途径,成为花椰菜再生植株的重要手段。笔者从苗床准备、丛生苗选择、扦插、扦插后的田间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花椰菜扦插的关键技术,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在实际生产中可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球花椰菜生产与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椰菜世界贸易市场主要被欧美国家占据,截止2011 年全球花椰菜进口贸易总额为8.701 78 亿美元,比1961 年增长39.30 倍;出口贸易总额为11.363 3 亿美元,比1961 年增长68.79 倍。近50 年来,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增长11.28 倍,总产量增长22.09 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椰菜生产国,但我国花椰菜单产水平及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地位均不高。本文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对全球花椰菜生产、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我国花椰菜生产现状,并对我国花椰菜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理施用肥料对花椰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花椰菜生产的施肥现状和施肥对花椰菜生长的影响,介绍了花椰菜的主要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新娥 《蔬菜》2017,(8):36-39
为解决绿色食品花椰菜在生产中缺乏技术指导,生产水平较低的问题,在总结绿色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绿色食品(A级)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并从产地环境、育苗前准备、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技术说明,以期能够满足绿色花椰菜生产的技术需求,有助于提高绿色食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花椰菜杂种一代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椰菜杂种一代利用研究初报黄聪丽,许瑞德,何大京,许卫东(厦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61009)为了取得优质、高产的花椰菜品种,许多国家在花椰菜育种工作中,早已开始利用花椰菜杂种一代。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应用于生产的花椰菜一代杂种不多。为适应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上实农业园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偏碱性,花椰菜常年种植面积1333hm~2。受自然条件以及花椰菜价格波动大、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从业者文化素质较低、市场信息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菜农种植花椰菜积极性不高。本文建议通过采取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扶持力度、加强抗灾设施建设、合理搭配种植品种、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保障园区花椰菜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花椰菜是德化县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每年种植面积850hm2,近年来已有国宝、绿丰两个花椰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但生产上有些菜农为了提高产量,盲目投入大量化肥,既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浪费,又污染了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花椰菜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大无公害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花椰菜品质,适应市场要求。为保证花椰菜获得优质高产,根据德化县近年来生产试验,应实行无公害施肥技术,根据花椰菜的需肥规  相似文献   

10.
导读:花椰菜是重庆万州区主要的秋冬蔬菜品种之一,一般露地、设施大棚均可种植,但由于种植技术水平不一,花椰菜产量和品质差距较大,为实现花椰菜优质高产,现总结花椰菜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等,供种植户参考。花椰菜又名花菜、椰花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一种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绿色蔬菜,具有净化血管、强肝解毒、降糖降脂等功效,是日常餐桌必备的健康蔬菜之一。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加上山地立体气候优势明显,生产的蔬菜品种多样。花椰菜是万州区主要的秋冬蔬菜品种之一,一般露地、设施大棚均可种植,但由于种植技术水平不一,花椰菜产量和品质差距较大,为实现花椰菜优质高产,现总结花椰菜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等,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椰菜生产简单、劳动量少、有较好的预期价格,但正因为如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做到错峰上市就成了避免价格风险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在花椰菜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对多效唑的施用、硼肥的施用、品种选择等方面多加注意,以保证花椰菜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于不同地区引进13个品种的青梗花椰菜,并在北京密云县进行了生产技术试验以及示范推广工作。现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管理措施等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总结了青梗花椰菜的生产技术,旨在为北京地区青梗花椰菜的栽培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育苗环境对花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育苗环境对花椰菜幼苗以及定植后花椰菜生育期、株高、花蕾变化的影响,为花椰菜育苗和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育苗环境下,花椰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定植后,花椰菜生长发育间的差异则不再明显。综合考虑,在大田生产中,可在当地育苗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1 温州花椰菜产业基本情况 花椰菜别名花菜、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椰菜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约81.6万公顷,年总产量1442万吨,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在23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达45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7%和31%.近几年,浙江省花椰菜种植面积约为1.5万公顷,基本上以温州生产的花椰莱种子为主.温州市的花椰菜大面积栽培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种子从福建引入,70年代中期开始选育新品种,80年代以来开展了花椰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温州花椰菜良种的生产和推广一直以来是我省种业界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一个拳头产业.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是以花球为食用器官的蔬菜种类之一,花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值的高低。2010年秋季在河北省及其周边地区种植的花椰菜品种,部分地块出现毛发球现象,严重影响当地花椰菜生产。花椰菜毛发球属  相似文献   

16.
花椰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地处长江人海口,素以水清、土净、空气新而闻名海内外.花椰菜是我县主要的蔬菜栽培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6 700hm^2,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椰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花椰菜外形整洁美观,营养丰富,风味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中国花菜之乡.为充分发挥崇明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两大资源优势,2004年我县实施了花椰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以满足广大市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要,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来传播农业栽培生产管理知识,是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与传播的新手段,也是信息时代对农技推广的必然要求.本所在十多年花椰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众多农业专家的经验和花椰菜生产的实际状况,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为工具,研究开发了"花椰菜栽培管理专家咨询系统",以求为用户提供花椰菜生产管理过程中与专家水平相当的技术咨询,使专家的知识、理论和成果快速直接地传递到生产者手中.  相似文献   

18.
以花椰菜和蚕豆为试材,在夏季高山条件下,进行花椰菜单作、花椰菜间作蚕豆、单作蚕豆的试验,研究间作生态系统的照度、湿度、温度、CO2环境、作物产量、作物品质,为合理开发高山资源,构建高效的豆科-十字花科蔬菜间作生态系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间作蚕豆会降低花椰菜生长环境的照度,同时提高花椰菜生长环境的CO2浓度;在采收时发现间作蚕豆会降低花椰菜的产量、品质、生物学产量,但会提高蚕豆的产量。通过产量、收入的比较,发现单作花椰菜的收益最高为496.12元/小区,而间作蚕豆的收益均低于此;说明在生产花椰菜时间作蚕豆,从产量、品质、收益上均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李关发 《中国蔬菜》2009,1(5):51-52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生产的高山越夏"新田王、锦源丰"牌花椰菜名闻福建省内及周边省市,农户尝到甜头,竞相种植,为了增产增收,近年来发展露地早春花椰菜3000hm2,但农户不了解早春不良气候环境可能对花椰菜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致使花椰菜出现多种生长发育异常现象,失去商品价值,重则绝收。  相似文献   

20.
天门市张港镇位于汉水之滨,2005年,种植花椰菜2 000 hm2,其生产规模在全国乡镇排名前列.生产的"和玉"牌无公害花椰菜花球正、花色洁白、风味佳,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国际市场.在花椰菜引进种植的20余年间,我们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