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山与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山是指人工堆起来的山,是从真山演绎而来。在中国园林中,假山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建设项目。人们通常称呼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假山是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它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  相似文献   

2.
张运兴 《广东园林》2007,29(5):13-14
在中国古典园林四大构成要素中,石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历史发展和传统山水审美的角度,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背景,就置石的艺术手法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态景观公园山石景观设计的分析和讨论,明确山石景观在现代园林环境中的景观效果,通过对石阵、景观挡墙、路旁置石、沟壑岸山、假山、大型塑石护坡等的山石景观的设计,极大丰富了公园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古代山水园林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象资源,挖掘诗中对园林空间情境和环境意象的描述,有益于今天的园林意境创造。通过对岭南诗派开山鼻祖张九龄的山水园林诗情境类型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出包括山水园林环境体验、园林宴集在内的7种常见类型,分析其情境建构中对环境意象的选择和组织,并从物象属性、情态特征和虚拟、暗示意象等方面展开讨论,系统梳理“环境意象-情境”的内在关系,最后总结了它们对今天园林营造的启示,即丰富多彩的环境意象和其在诗歌中建构情境的方式可以作为园林景观塑造和空间组织的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超  刘晓荣 《广东园林》2007,29(3):17-20
散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置石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园林,对散置石的布局原则、置石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以此指导园林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刘榴  宋钰红 《绿色科技》2012,(11):33-35
指出了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广为应用的置石的布置形式,用昆明翠湖公园具体的案例剖析了置石在具体的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形式,提出了目前城市园林应用置石布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使置石景观在现代园林中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日本枯山水园林借鉴于中国古典园林,并且融合了佛教中的禅宗思想意境,自古以来就有"无石不园"的说法。搜集了大量资料,对日本枯山水园林石景相关概念作了总结归纳,列举且分别阐述了六个枯山水园林中经典的石景现状及它们各自的设计手法,最终总结归纳了其对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营造的启示,以期对中国现代古典园林石景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水文化在我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营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园林史教育作为获取传统园林价值观取向的主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传统的“中国园林史”教学以注重形式、空间、功能的园林案例分析为主,割裂了中国园林显性物质空间与隐性价值观的关联,导致中国园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无法被理解。本文将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元素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将山水元素与中国园林历史发展主线相融合,按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秦汉以前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起点,教学重点在于探索中国园林的起源方式;魏晋至唐时期教学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环境观和培养山水审美意识;元明清时期的教学重点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对现存经典园林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献、史料研究结合实际,探究黄蜡石置石手法,介绍黄蜡石的物理属性及观赏特性。通过对黄蜡石在广州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实例分析,总结黄蜡石的应用特点及应用类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期对以后岭南园林黄蜡石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广臻  陆琦 《广东园林》2019,41(1):23-29
现存于广州的药洲遗址,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苑园林。南汉国宫苑营造始于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在宫苑营造中大量使用了置石、堆石等。宋统一中国后,这些宫苑园林变成了服务州民的风景园林,因此遗留下来。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多为明后所建,因此药洲九曜石也成为我国古代古典园林石景中重要的早期遗存。本文结合山水画中的石景和历史文献,对药洲遗存九曜石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唐宋时期我国古典园林中石景形态的可能进行了探讨。综合来看,药洲九曜石作为目前罕见的古典园林置石遗存,是石景演化进程中的关键证据,对探源我国古典园林石景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韩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且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园林与韩国园林属于本源和分支的关系,韩国园林很多方面传承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征;然而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也使两种园林风格迥异,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构景作用的置石也不例外。本文试从置石的形态与应用手法对中韩园林的不同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统府东花园山水园的施工,特别是置石技艺的古典特色再现,探索古典园林金陵特色重塑的途径,希望通过施工经验的总结,能为古典园林的改造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景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东凡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3):49-50,52
景石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之一。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景石在园林中的作用、常用景石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园林中常用的布置方法,并指出现代园林置石造景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和园"位于顺德北滘,是近年新建、具有一定社会轰动效应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以传统技法再现古色古香、趋于自然的石山、石桥和亭台楼阁。其英石堆山和黄蜡石溪涧格局延续了传统岭南园林的掇山叠石手法,以广东英石和黄腊石为主材,运用堆石法、置石法和挂壁法,将英石竖置或横置,采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结合理水形成逼真的庭院悬崖瀑潭、英石壁山;通过随意平置、抛石和埋石等手法,形成自然的黄腊石溪涧,效果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建材和施工工艺的发展,以水泥为主要原料的塑石、塑木、塑竹等建筑小品在园林中已随处可见。其仿塑的效果几可乱真,在一定程度上为园林增添了几分情趣。然而由于运用不当,忽略了因地制宜,情景相生的原则,滥塑乱置,也给园林留下了 “杀风景”的遗憾。比如塑木,在园林中的某些环境里,某些位置上,仿塑一棵较大的树桩作几案,再塑几棵小桩作坐凳,年轮环环,树皮层层,  相似文献   

16.
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以假山为代表的一种造景方式。所谓假山, 一般是指通过园林艺术家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活动,用许多小块的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庭园景观小品。一、山石造景的作用假山体量可大可小,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达数丈,广义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假山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置石则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一般地说,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  相似文献   

17.
张劲农 《广东园林》2007,29(1):18-19
我国自西汉起便有了严谨、具象的园林景观雕塑,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在园林中又发展出具纯美学观赏价值的飘逸、抽象的置石,这两种园林景观雕塑的形式、作用虽不同,却共同妆点了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8.
置石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园林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艺术上的运用,并指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应顺应潮流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浅析日本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园林始于皇家园林,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武家园林、寺院园林和公共园林。它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第一是飞鸟奈良时代的自然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式园林;第二是平安时代以舟游式为主的寝殿园林和净土园林;第三是镰仓幕府时代的回游式池泉园林和枯山水;第四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池泉式园林以及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体系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作为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山石,在漫长的园林应用变迁中,也积淀了多种文化内涵。无论是假山还是置石,各种石造的园林小品、室内外器设以及铺装、汀步等石材的应用,都深深地刻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园林山石文化体系,体现着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