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滴灌技术的规范应用,很多作物都开始采用滴灌技术,该技术"节水、节肥、增产、增效"效果明显,不但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近几年,甘肃甘州在制种玉米上开始应用滴灌技术,目前推广面积近0.2万hm2,为了更好的推广该技术,现将该技术从滴灌及配套栽培技术方面进行汇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0,(3):42-42
2009年,黑龙江省建设5个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300hm^2。从试验效果看,玉米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显著。相对于喷灌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可节水50%~80%,与大面积种植地块相比可增产100%,每667m^2增收454元至675元。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新疆精河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0%~75%。2011年精河县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及精量播种技术面积2.67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4.07%,示范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3374hm~2。根据几年来推广实践证明,随着膜下滴灌节水、精量播种技术、机采棉种植模式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于2008年引入我县,当年示范面积2hm2,总产量28050kg。2009年又分别在长山乡向阳村和甘南镇长胜村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示范面积达21hm2,经调查和室内考种分析,总产量27.1万kg。  相似文献   

5.
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能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有机结合(优势叠加)的产物,能充分发挥节水、节肥(药)、节机力、节人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产、增效作用,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滴灌作为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缺水地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节水能力。截至2005年,全疆已推行棉花膜下滴灌333 333hm2以上,其推广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在国内外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现有的滴灌系统基本上采用人工控制球阀进行灌溉,由于受传统沟灌思维影响,种植户不能严格按照设计的灌溉时间、周期、次序进行灌溉,而是经常人为增加轮灌面积,延长灌溉时间,造成轮灌周期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造成棉花滴灌系统运行不正常,棉由因灌水不均匀而整体减产,很难达到预期的节水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六师农业生产属于灌溉农业,面对目前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采用膜下滴灌,逐步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农六师农业生产能否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农六师从1998年开始试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截止到2001年,全师推广应用棉花膜下滴灌面积达1.13万hm2.根据这几年的成功经验以及高密度棉花的生长发育进程,配套了相应的农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浅埋式小麦滴灌技术是一项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较传统小麦种植具有省地、省劳力、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缓解劳动强度等优势,可增加出苗率10%~15%,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2012年,八十四团为进一步扩大滴灌小麦的种植面积,种植滴灌冬小麦2 000 hm2,通过浅埋式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及精细管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量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灌溉水资源日益紧张,自1996年新疆石河子地区开始试验研究和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已发展棉花膜下滴灌面积67万hm2以上,而且每年以新增3万~4万hm2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大面积应用滴灌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壤中的盐分运移、分布和循环与大水漫灌时有很大的不同,作物根系分布发生了改变,如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水技术,尤其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文通过在晚熟哈密瓜栽培中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总结探索出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节肥、省地、省工、增产、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的诸多优势,对加快缺水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提高水的利用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富春 《中国种业》2012,(10):46-46
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小麦、玉米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小麦2.5万hm2,玉米1.9万hm2,全年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2.6亿奴左右。2009年8月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小麦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充分利用光热资源,3年来,召陵区农林局组成技术宣传、培训小组,分赴全区6个乡镇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技术(即“两晚”增产技术),但这项已经很成熟的增产技术在现实推广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推广面积不足播种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发展到46.6万hm2,有效地缓解了新疆农业干旱缺水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滴灌设施利用效益,提高棉花对肥料的利用率,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对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从1996年伴随着棉花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3.
棉花耕层滴灌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耕层地下滴灌是目前国际推广应用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之一.2007年,农一师十四团推广耕层式滴灌棉田667hmz,经田间测产籽棉380kg,667m2,个别高产条田可达400kg/667m2以上,与膜下有压滴灌相比,籽棉增收26kg/667m2,增产8%;与常规沟灌棉田相比较籽棉增产41kg/667m2,增产13%,比膜下有压滴灌节水16%,较常规沟灌节水31%.  相似文献   

14.
杨华 《种子世界》2011,(10):31-3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始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研制并推广应用的以膜下滴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已达700万hm2,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滴灌施肥对肥料质量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地下滴灌(SDI)是继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后,再 次兴起的一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农二师三○团自 2002年开始示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提供的棉花 地下滴灌设施及技术以来,至今已累计推广面积 450.13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 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管理经验,对地下滴灌配套 技术应用效果作如下介绍,并对该技术运行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甜菜是农九师垦区的支柱产业,面积达6667hm^2左右。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水成为影响甜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甜菜的稳产增产。为了解滴灌在甜菜生产中的节水效果,2003~2004年,农九师一六七团进行了甜菜膜下滴灌示范推广,其中:2003年甜菜常压滴灌6.67hm^2,2004年常压滴灌90.58hm^2,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贵州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旱地作物之首,是我省山区农民生活主要口粮和经济收人的基本来源。据省统计局1993~1995年的统计,全省种植玉米面积年平均为63.216万hm2,年平均单产251.6kg/667m2,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38.7万hm2,单产274.8kg/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贵州杂交玉米推广,提高单产水平,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旱地比例大,玉米种植面积大,推广杂交玉米潜力大的17个县,由省农技总站主持实施13.3万hm2杂交玉米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经两年各地的努力,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18.
食葵是一八二团主导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均达0.13万hm2以上,成为广大职工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8年,一八二团各类作物运用加压滴灌技术面积达2 321.73 hm2,其中进行了食葵加压滴灌技术应用试验,配合大田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获得了节水、增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八十三团推广棉花膜下软管灌溉技术,到2004年软管灌面积2066.7hm2,占全团棉花播种面积的47%。软管灌有成本低、节水、增产、扩大承包面积等优点。然而,由于软管灌水源取于河水,每逢春夏气温升高或突降暴雨,河水泥沙容易堵塞毛管出水孔,以致影响棉花田间膜下灌溉。为解决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养分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兵团正大面积的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滴灌作为一种新技术正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滴灌不仅是一种新的灌水方法,而且是一种能控制土壤水分、肥力的农业新技术。研究在膜下滴灌方式下棉田0~60cm田间养分的变化,能更好地为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实现棉田节水、节肥、丰产、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