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对野生牧草资源的主要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6000多份标本和相关资料,整理评价了800余份资源,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摸底,1984年对贵州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贵州主要野生牧草资源。以后重点对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作了资源搜集、鉴定评价、栽培驯化及品种选育等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发展过程及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并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5点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开展野生牧草多样性考察、收集和研究工作,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完善关键技术和方法,确保资源传承;对现有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新疆野生假梯牧草[Phleum phleoides(L.) Karst.]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野生梯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种群地理分布、群落数量特征等调查测定。【结果】(1)新疆是我国野生假梯牧草分布主要产区之一,分布于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海拔1100~2500 m山地草甸草原、草甸植被中;(2)假梯牧草在天然草地中的分布数量少,主要以伴生种或偶见种存在,鲜有以优势种出现;(3)新疆野生假梯牧草具有较梯牧草较宽的生态适应,具有一定的种质资源利用价值。【结论】开展野生假梯牧草的研究工作,挖掘优异种质材料,可为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与GPS精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GIS与GPS集成的福建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通过分析野生牧草采集点的土壤理化性状数据、不同采集点的野生牧草品种主要化学成分,给出了土壤理化性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图和野生牧草主要化学成分分布图,为今后福建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大规模调查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0引言 新疆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天然草地面积57万hm^2左右,可利用草地约48万hm^2,是我国第三大草原省区。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加快牧草育种进程,2008年8月中旬对阿勒泰地区七个县市的野生牧草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野生资源的具体分布状况,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查明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11科、23属、2亚属、45种、3变种。综述了野生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生态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野生梯牧草在新疆的地理分布与种的分布区形成和结构、群落特征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种质保护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野生梯牧草(Phleum. pratense L.)为研究对象,调查种质资源的分布、群落学特征。【结果】 (1)新疆是我国野生梯牧草分布的重要区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山地的中段和西段海拔1 900~2 200 m山地草甸植被中;(2)梯牧草在天然草地中数量极少,在群落中常以伴生种和偶见种出现,少有以优势种出现的种群分布;(3)在天然草地中,梯牧草种群个体空间分布多数地段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形式较少。【结论】 新疆野生梯牧草具优异的种质资源特性,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元阳县少数民族地区4个乡(镇)的饲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涉及饲草饲料植物和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种植现状、利用方式、适口性等方面。共调查记录人工种植的饲草饲料植物17份,分属12科16属17个种;当地家畜主要采食的野生牧草种质116份,分属25科88属116个种。元阳县饲草饲料植物和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当地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4—2005年对海南各市县进行了12次野外牧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共采集野生饲用牧草92种。在此,阐述了其中46种主要野生饲用牧草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并对海南野生饲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设中长期存在牧草品种、类型单一和适应性差等问题。野生牧草具有区域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野生优良牧草植物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意义,并分别从种质资源调查、基础生物学、牧草种子繁育和驯化应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研究和利用野生牧草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期促进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与草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谷子理想株型在种质资源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子理想株型在种质资源选育中的应用。[方法]以具有理想株型形态特征的谷子种质资源立绿谷和立紫谷为试材,配置多个杂交组合,筛选具有理想株型形态特征的杂交后代,经河南、海南两地多年异地加代,将不同种质资源的理想植株形态、生理状态等优良性状整合到同一品种(系)内,培育出具有理想株型的高光效谷子新品种(系)。[结果]经过连续5年多代选育,选育出5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新品种,其农艺性状较原始亲本有了较大的改良,并较好地遗传了原始亲本的叶群结构。[结论]利用原始亲本立绿谷和立紫谷开展谷子理想株型育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梅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根松  孙丽丹  郝瑞杰  石文芳  张杰  陈晶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08-12009,12012
[目的]研究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梅花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试验数据,为其优异种质的保存、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49个梅花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在9个质量性状中,花部、果实和枝型的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195、1.023和0.341,Simpson指数均值分别为0.576、0.539和0.192。在6个数量性状中,花部、枝条、叶片平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45%、19.98%、14.07%。花径和花瓣数,花径和雄蕊数,花瓣数和雄蕊数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结论]梅花花部性状变异最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茎色、叶形、叶缘形态、佛焰苞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小叶柄长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70.03%。东北天南星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球茎重量与株高、茎粗等表现为显著相关。因此,对东北天南星进行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具有较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野扁桃资源的保护及引种繁育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野扁桃为珍贵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的低位山带,面积约为800 hm2,大多呈岛状分布.通过建立保护区、加大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异地引种繁育,将有利于野扁桃珍贵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栝楼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栝楼种质资源圃中的28个性状有差异的单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吊瓜和安徽省的栝楼之间遗传距离较远;安徽省内栝楼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同一类中种质资源在植物学和生物学性状上仍存在有较多的差异性;本研究还发现"大麻籽"和"大麻籽二号"虽然外部形态相似,但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因此,对栝楼种质资源进行分类时不仅要从外部形态上进行分析,还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贝母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培养条件、小鳞茎再生、种质低温保存、生物碱积累几方面综述了贝母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展望了贝母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这对解决贝母自然资源匮乏、扩大药用来源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澳大型国际双边合作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共享试点”课题引进251份澳大利亚豌豆种质资源,经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地系统栽培观察试验,筛选出10个较适合青海高原栽培利用和作为杂交亲本的豌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