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终于使人们意识到法治优于人治,认识到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现在不仅要“依法治国”,而且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均要依法治理。本文试就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关系、依法治校的作用及如何落实依法治校作点探讨。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的关系 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 从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组成看。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是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就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各种法律得到遵守和适用的过程。法治国家的建  相似文献   

2.
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各国对于私立学校的地位、性质、办学方式及其资产归属都较早的予以完善的立法。这在当今世界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私学发展水平的标志。国家对私立学校的资助通过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化、条文化,大都采取扶持的政策,实行“公助私学”或”私校公助”。各国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手段和原则在法律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鼓励私立学校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自由办学。我国民办学校的立法基础是所有权问题,我国现存相关法律对于民办教育机构所有权的规定比较含混甚至相互抵触。我们应该从我国现实出发,借鉴各国私校依法办学的理论和经验,对国家、社会与民办学校的法律关系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1996年至2010年在大陆报刊、杂志、网络上可检索到的“诽官案”共计45件。这些被舆论称为“官告民”的刑事诽谤案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争鸣,甚至成为了舆情、政情的风向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解读这些现实案例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可观我国社情、舆情以及官民关系之一斑,并站在“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视角,为中国当下“诽官案”现象提供政治与法律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意识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工作不积极 我国在现行农村管理体制中,村设有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干部是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最基层组织。无论是村支书还是村长及其他“委员”,身份都有二重性质:村官是一种“官”,也要说官话,打官腔,替政府办事,但村官未经正式委任,不吃皇粮,只是享受村里的补贴,同时还要耕种责任田或经营其它项目,因此又是“民”。这种“官”“民”二重性身份,常常使村官社会地位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法律传统向法制现代化的创造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律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法制现代化与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的内涵着手,分析了法律传统与现代法制的关系,并结合中国法律传统的特点,试图找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如何适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和要求,提高农村普法的实效.笔者认为,新农村之"新",关键在于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强化农村普法宣传,在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权利和贪污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和依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命脉的重要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 a锁定“三农”问题。在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一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证现代化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成为新背景下的重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制国的总目标,这是在依法制国方略提出17 a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制国为主题。这说明在新时代背景下,法制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要起到保障现代化顺利进行的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法制问题是关系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基于此,主要着眼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各个方面的农业法制问题,保证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09,(1):18-19
“村官”——中国近年才出现的一个对广大最基层农村干部的新称谓。大多数的时候,它的涵义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村”,这个与亿万农民相联系的字,隐谕着它的平凡;二是“官”,是不占编制、靠每位乡亲的选票决定的“官”,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农村社会最基层的形象,行使着一部分“官”的职能。人数众多的村官,带领着农民或曾经的农民,夯实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华而不实,吹牛拍马,左右逢源;有的人朴实无华。一心为民,勤恳做事。且不论这两种人的品质,其实每种人的处事方式,都是一种社会处境所造就。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山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五国,是一个偏僻山村带民致富的小村官,他属朴实无华的那种人。记者采访时,他那种质朴的气质,让我感慨的同时忍不住问他:“你当村官是为了什么?”他腼腆地说:“村民信任我,我就要为村民当个好官。农村的老百姓就爱咬死理,我不为民办实事,还当什么村官?村民还选我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刘阳 《甘肃农业》2006,(6):239-240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已经是各阶层的共识,而“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基础,为完善法制除了大量利用本土资源外,法律移植无疑应当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重点就我国法律移植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也是作为本人前一阶段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先秦法家学派以“法制”而闻名,其消费思想以性恶自利论为基础,主张重农战、轻工商,强调国家要加强法制抑制消费,对推行社会变革实现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因过度推崇以农战富国不恤民情,以至“国强民弱”、民怨沸腾,法家学派在后世屡受诟病,但他们对人求利本性的客观认识,以及强调实施严格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思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律师的法律顾问作用,以有效促进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司法局积极推进律师担任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把法律服务向农村、向社区、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优质有效的服务。实践证明,律师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能有效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把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引向农村,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舒解纠纷,在促进农村社会有效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定位”:大学发展目标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在较系统地分析大学“定位”的基本内涵和影响的基本因素基础上,阐述了大学“定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定位”须遵循“实事求是、目标属性、协调发展、集思广益和突出特色”的五大基本原则,浅析了建立大学“定位”及其实现需树立的质量意识、人本意识、开放意识、方向意识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民凭字据官凭印”。近年来,农民之间的借贷往来越来越多,但纠纷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民间借贷行为中,当事人书写的借条是最直接、最关键的证据。但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防范意识,没有预料到借条背后隐藏的诸多“玄机”,往往令人防不胜防,甚至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16.
我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常金环当今世界,一日千里,法制的完各与否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法制自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并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法律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在农村的日益普及和贯彻,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渐提高,生产、生活早已摆脱了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正朝着法制经济建设的轨道迈进。但在农村工作中,一些地方官员和职能部门有法不依,“违法行政”依然横行乡里,祸害民众,不仅影响了基层政务工作开展,而且损害了党和人民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农村“违法行政”主要反映: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一刀切”,劳民伤财。有些地方官员,违背市场杠杆原则,脱离本地实际,从局部利益或地方利益出发,大搞“一刀切”,强迫农民毁麦种烟、种棉、种果等,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报》4月10日刊登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张德元的文章说,我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村委会选举上,很多地方都是选了就算了,似乎村民自治工作就是这项选举工作,不到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就几乎没有人提了。实践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教育”确实被大大忽视了。我认为,“选举后怎么办”可能才是村民自治更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本意不是为选“官”而选“官”,更重要的是要使“官”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去做事。假如选举后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没有做好,“官”就可能“不做事”或“做坏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非成熟态及其法律行为特征左继亮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在要求都已表明:法制化是必由之路。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的命题实际上可以在另一种意义上理解为市场行为即法律行为。本文旨在面对现实社会运作着的法律,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应然”命题下,从“实然...  相似文献   

20.
春城 《新农业》2004,(2):6-6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中明确规定,只有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才有法律赋予的土地承包权利。农民“农转非”后.已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