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阜新地区最佳沙地抗旱树种,以荆条、刺槐和文冠果等3树种的1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从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两方面对该3种树种苗期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综合比较了3个树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结果表明,3树种均具有良好的抗旱水平,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文冠果荆条刺槐。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大扁杏(Pronus Armeniaca Linn.)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3个1年生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细胞膜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变化对持续干旱条件下大果沙棘、大扁杏和文冠果3个经济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测定,并综合比较了3个树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结果表明,3个经济林树种在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上各不相同,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大果沙棘最高,文冠果最低。  相似文献   

3.
华北石质山区乔、灌木耗水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法对华北石质山区黄连木、刺槐、酸枣、荆条的树干液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4树种的树干液流均呈现"几"字形,其中黄连木呈单峰型,刺槐呈宽峰型,酸枣荆条呈波动状;液流启动黄连木的最早,酸枣和荆条的居中,刺槐最晚;液流停滞黄连木和刺槐晚于酸枣和荆条;液流速度大小为:黄连木〉酸枣〉荆条〉刺槐,日均耗水量为:黄连木〉刺槐〉酸枣〉荆条。(2)4树种树干液流变化阴天时要比晴天时平缓,液流启动晴天早于阴天,而停滞则晴天晚于阴天。(3)不同树干直径的各树种树干液流变化波形基本一致;黄连木树干液流直径大的启动晚,而停滞早,而刺槐则相反;酸枣和荆条不同直径的液流启动与停滞时间几乎一致;除刺槐外,各树种树干液流速度均表现为直径大的小于直径小的,而刺槐则相反;各树种日均耗水量均表现树干直径大的耗水量大。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以刺槐的抗旱性最强,油松的抗旱性最差。其排名顺序为:榆树>刺槐>油松>岷江柏。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取不同时间的水分控制处理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2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当受到水分胁迫时,2种植物体内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紫穗槐Pro含量的峰值为184.37μg·g-1,刺槐的峰值为119.35μg·g-1,刺槐的耐脱水能力比紫穗槐弱;从干旱胁迫条件下2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等指标的变化也得出紫穗槐的抗旱性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6.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  相似文献   

7.
在利津县营造了16种耐盐碱树种的生态示范林,样地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盐松、9901柳和竹柳的成活率较高,而火炬、刺槐和国槐成活率较低;紫穗槐、9901柳、竹柳、香花槐等树种生长较快,刺槐、火炬、白蜡等树种生长较慢;火炬、刺槐、国槐耐干旱瘠薄,耐盐碱,但不耐涝,尤其不耐长期积水,这些树种应栽植在高岗坡地和易排涝的环境中;针对树种特性,还对生态造林、抚育技术的改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向玫 《绿色科技》2022,(1):45-47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评价了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在干旱河谷成活率较高,植株叶...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5种造林乔木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造林树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控水法观察糖槭、五角枫、大叶白蜡、桃叶卫矛和稠李5种科尔沁沙地典型造林乔木的叶片形态,测定相对水分亏缺、丙二醛、可溶性糖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乔木的综合抗旱性排序为桃叶卫矛五角枫大叶白蜡糖槭稠李;桃叶卫矛和五角枫抗旱性较强,更适合在科尔沁沙地困难立地进行野外造林。  相似文献   

10.
宋丽华  高玲 《林业科技》2010,35(6):52-55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的方法,通过对红瑞木、北海道黄杨、紫叶矮樱、金银木、金叶莸、小叶黄杨1年生休眠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比较它们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6种灌木绿化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呈“S”形变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平稳后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6种灌木绿化树种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叶莸、红瑞木、金银木、紫叶矮樱、北海道黄杨、小叶黄杨。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盆栽人为控制浇水量的方法,研究油松、沙棘、柠条、山杏、侧柏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含水率,随干旱胁迫天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控水天数增加,5个树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8 d达到最大值;丙二醛与脯氨酸变化相似,均逐渐升高;而叶片相对含水率则逐渐降低。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油松山杏沙棘柠条侧柏。  相似文献   

12.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坡柳、银合欢和山毛豆的苗木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三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3树种的自然表现,得出坡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次为银合欢,最后是山毛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南方常用园林景观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文章以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等27种南方常用园林树种为材料,采用PEG水分胁迫模拟干旱处理,设置轻度、中度、重度3种胁迫方式,测定其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以及相对水分亏缺生理指标,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27个树种叶片相对电导率值呈增加趋势;在轻度胁迫下,不同处理时间间无显著差异,而27个树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0.01);中度胁迫下,27个树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0.01),不同处理时间间达到显著(P 0.05);当胁迫程度达到重度时,树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 0.01)。选取相对含水量和相对水分亏缺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了27个树种的抗旱性。在园林植物耐旱、节水配置中可以优选穗花棋盘脚Barringtonia racemos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蓝花风铃木Tabebuia impetiginosa、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本地木棉Bombax malabaricum、美花红千层Callistemon citrinus、澳洲火焰木Brachychiton acerifolius等树种。  相似文献   

14.
以一年生刺槐实生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人工控水,模拟设置CK(对照)、LS(轻度干旱)、MS(中度干旱)、HS(重度干旱)4种不同水分供应梯度,研究刺槐幼苗叶片在不同强度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刺槐幼苗可溶性糖SS与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相对电导率REC与MDA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LS胁迫条件下除Pro含量与CK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与CK差异不显著,而MS、HS胁迫下4种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刺槐幼苗SOD、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特性,并且都表现MS胁迫下取最大值后活性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 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r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Ci、Tr、Cond和WUEi增加,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nd减少,而720 μmol·mol-1 CO2浓度下4个树种和380 μmol·mol-1CO2浓度下刺槐和元宝枫的WUEi和δ13C增加,而380μmol·mol-1CO2浓度下油松和侧柏的WUEi和δ13C先增加,到重度干旱时又下降.CO2浓度增加与干旱胁迫的交互作用减弱了干旱胁迫或者CO2浓度增加中的某一因子对气孔变化的敏感性,使得气孔变化缓慢,延迟了水分胁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电导率在白杨杂种无性系耐旱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测定了离体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干旱胁迫下叶片相 导率和电导率极值的动态变化,并对无性系的耐旱能力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叶片离体后,相对电导率呈现S型变化;在干进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和电导率极值均表现出提高趋势。用3种测定方法对无性系耐旱性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B432和B430耐旱能力较强,毛白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荆芥的耐旱性,以荆芥3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荆芥的形态及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荆芥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均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MDA、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干旱60d后,分别比对照高出35.56%(P0.05)、98.56%(P0.01)、174.37%(P0.05)。荆芥耐旱能力较强,可忍耐60d以上的自然干旱。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桑科的桂木和大叶榕2种苗木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在温室中设置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2个参试树种在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共5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发生时,桂木和大叶榕的各项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但随着复水处理的开始,各项指标又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桂木的抗旱性表现优于大叶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刺槐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刺槐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刺槐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UE)均显著下降 ;在整个生长季中刺槐枝条快速生长和干物质增加主要集中在 4— 6月份 ;适宜水分下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均为最高 ,但总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干旱时为最高 ;刺槐最高耗水月、最高耗水日和一天中最高耗水时间段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有差异 ,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滞后一个月以上。刺槐的最大耗水月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在 7月份 ;刺槐日耗水进程在生长季多数月份呈单峰曲线 ,7月份多呈双峰曲线。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根据刺槐的生长及耗水特点 ,刺槐不适宜大面积栽植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 ,仅适合栽植在阴坡、沟渠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上。  相似文献   

20.
刺槐是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本文通过对银北不同类型区和刺槐混交林增产效应的调查,认为刺槐是银北地区好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