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露水河红松无性系种子园中不同分布亚区优树群体的结实和生长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结实株率、种子平均产量以南亚区优树群体最高,其次为北亚区,中亚区最低;单株平均结实数、球果平均长度与宽度、单果平均重量、千粒重以南亚区优树最高,其次为中亚区,北亚区最低,与纬度呈现反比状态,而与温度和湿度呈正比。南亚区优树群体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10.2 m,分别高出北亚区、中亚区及对照的29.11%、59.38%、92.82%。胸径平均生长量各分布亚区的优树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分别高出对照24.87%、21.64%、18.41%。  相似文献   

2.
红松天然林优树子代测定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松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地点、557株优树子代10年生数量性状为依据,分析了亚区间、地点间及个体间生长差异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亚区优树子代以辽宁草河口表现最好,中亚区最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可知,3个亚区表现出不尽一致的遗传特性。从选择效果看,3个亚区内优树都为正向选择。作为对照的草河口人工林子代在生长上大大超过了天然林优树子代,表现出显著的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株大树法"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5个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分别选择10株优树,并调查了优树个体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对3年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6.54%~30.46%,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5.
以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地点、557株优树子代10年生数量性状为依据,分析了亚区间、地点间及个体间生长差异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亚区优树子代在辽宁草河口表现最好,中亚区最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可知,3个亚区表现出不尽一致的遗传特性。从选择效果看,3个亚区内优树都为正向选择。作为对照的草河口人工林子代在生长上大大超过了天然林优树子代,表现出显著的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6.
按照"三株大树法"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实验基地5处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选择10株结实丰产型优树,调查优树单株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通过对3a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的10株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26.32%。生产中可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  相似文献   

7.
油松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年生39个油松优树子代测定材料进行了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遗传通径分析,并利用相关遗传力进行间接选择研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良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树高、材积和冠幅与胸径的相关遗传力大于其性状遗传力;树高对材积的直接控制作用最大,胸径通过树高对材积的间接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综合选择,选出生长迅速,适应强,而且具有一定结实能力的油松优良家系8个,分别比对照胸径提高12.8%~37.5%,树高提高7.5%~24%,材积提高31.5%~98.3%,结实量和适应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育建园材料114个无性系,营建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34 hm2。经遗传测定,全同胞家系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在0.5~0.8之间),按配合选择的方法,5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20.3%、13.6%~40.8%、29.1%~74.7%;10年生分别为16.3%~39%、31.5%~44.4%和58.7%~146.5%。从种源与优树子代试验林选出的优树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大于对照4.9%~10.5%、1.6%~36.4%、15.1%~115%。建园无性系生长结实性状良好,种子园植株3年生树高1.8~2.2 m,胸径2~5.5 cm,有65.3%的无性系开花结实;收集区5年生采穗嫁接建园的无性系平均树高4.4 m、胸径6.2 cm、冠幅2.4 m、轮枝5.3盘,有90%的无性系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桉树人工林亟需发展补充更多优良无性系,对2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和遗传分析,以选出遗传稳定、生长优良的无性系,增加桉树人工林品种多样性,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方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无性系单株材积,通过SAS软件对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其方差分量和重复力等遗传参数。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对2.5年生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无性系的总体生长情况生长较好,2.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7.7 m、11.8 cm和9.96×10-2 m~3;生长性状在各个林龄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明有必要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对各无性系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大于对照的无性系分别有2个、2个和3个。无性系遗传分析表明各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在86.30%到93.90%之间。以2.5年生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初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H12和P6,其中无性系H12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大于对照无性系,且单株材积达到显著水平,无性系P6的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对照无性系,而树高与对照无性系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并且受遗传效应和固定环境效应控制较强,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初步筛选出H12和P6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以13个桉树(Euca;yptus spp.)无性系在桂西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测定1年生、2年生和3年生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研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显著;生长性状重复力为0.27(D_1)~0.70(H_3)。同林龄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呈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1年生胸径和各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相关。初步选出在桂西地区较有潜力的无性系4号、11号和2号,为当地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在浙江省开化县对开天3、开天57和开天新6三个杉木(Cunninghamia lauceolata)无性系的5个规格扦插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无性系、不同苗木规格对杉木造林的影响。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不同苗木规格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85%以上,无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开天新6号表现最好,23年生时其平均树高15.56 m、胸径15.48 cm、单株材积0.159 8 m~3;不同苗木规格间其胸径、材积差异显著,Ⅰ级苗木生长表现最好,23年生时平均树达14.39 m、胸径14.34 cm、单株材积0.130 9 m~3。对不同规格杉木苗1、3、5、8年生时各生长性状的比较发现,Ⅰ、Ⅱ、Ⅲ、Ⅳ级苗造林后随树龄增加,其树高、胸径、材积间的差距也逐步减少,8年生时其树高由原来差异极显著变成差异不显著,胸径、材积由原来极显著变成显著;高径比在无性系及不同规格苗木间差异都不显著,以开天57最大,达到100.64;冠径比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开天新6冠径比最小,为14.26,不同规格苗木之间差异不显著。选育的开天新6无性系在生长性状与形质指标上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开化县类似杉木产区中等立地推广。  相似文献   

12.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年生46个油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育种值评分法、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树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家系树高遗传力0.68。通过综合选择,选出优良家系5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对照大13.84%,42.81%和79.97%,遗传增益分别为7.42%,15.29%和36.34%。  相似文献   

13.
对清远26个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 a生林分中,不同无性系之间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P0.05);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中,材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参试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 4、0.546 9、0.345 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调查,在对比分析、方差检验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计算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各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材积等生长性状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选择效果良好。以树高作为评价因子、结合胸径和材积差异以及一般配合力,认为优树无性系16、51、27、20、13、37、21、41、46、7、6的子代表现良好,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9%、为参试家系平均值的122%。通过这11个优树无性系的选择,在树高性状方面可望获得18.71%的增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1个桉树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第一、二年桉树无性系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区组和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1年生时树高和材积表现最好的3个桉树无性系是DH33-26、DH201-2和GL9,胸径是DH33-26、GL9和DH201-2;2年生时树高表现最好的3个无性系是DH33-26、DH32-29和DH201-2,胸径和材积是DH33-26、DH32-29和EC53。  相似文献   

16.
经过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与纬度呈紧密负相关,胸径早晚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参试的优树,优良林分及湿地松与马尾松种源之间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根据试验结果:选出了适宜桂中及相应地区引用的广西宁明,广东高州和广西忻城三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7.
170个红松无性系生长及结实性状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红松无性系营建坚果用材林。[方法]以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17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38年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株球果数、单塔出籽量、单株出籽量、千粒质量、球果鲜质量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发芽率外(P=0.280),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57%~66.09%;除发芽率外(0.07),各性状重复力均超过0.45;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0.680r0.975);除发芽率外,各结实性状间也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0.411r0.996);结合生长和结实性状看,胸径和单株材积与单株球果数、单塔出籽量及单株出籽量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0.201r0.227)。利用生长性状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以10%的入选率,初选出17个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9.42%和32.20%;根据结实性状对无性系进行评价,初选出的17个无性系千粒质量和单株出籽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9%~142.99%;结合生长和结实性状对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初选的17个无性系各指标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2.23%~137.44%。[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利用生长性状、结实性状及生长与结实相结分别初选出适用于不同育种目标的1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无性系138均被选出,表明该无性系生长及结实均较优良。  相似文献   

18.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6年生的9个桉树优良无性系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单株材积、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有6个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优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现最好的无性系为广林4号,其次为DH3327,其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对照的325.4%,323.6%,是总体均值的153.0%,152.2%。运用标准差法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广林4号和DH3327两个无性系入选,入选率为22.2%。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