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长效肥料一次性底施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玉米长效肥料一次性底施技术⒇宋慧欣李国靖付铁梅王长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101)(房山区农科所)(顺义县农科所)为探讨适宜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的简化施肥技术,适应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京郊部分玉米追肥不到位的问题,我站于199...  相似文献   

3.
江淮旱地玉米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隆平206’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玉米植株,研究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产出投入比和氮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施氮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在0~37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在0~225 kg/hm2施氮量阶段,玉米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0、75、150、225 kg/hm2施氮量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354.0、9462.5、10847.3、11352.6 kg/km2;施氮量超过225 kg/hm2后,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增加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玉米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关系,氮肥用量和玉米产量数学模拟方程为y=23.37x+7475,x<169;y=11426,x>169(R2=0.97**,n=18),江淮旱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69 kg/hm2。该研究为江淮地区玉米生产的合理施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在相应施肥情况下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翔  陈泽辉 《种子》2001,(1):37-39
利用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在相应施肥情况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玉米种质Ac8328BNC1在不同施肥情况下,667m^2产量以④施底肥和追肥最高,314.71kg,②只施追肥次之,207.41kg,①不施底肥和追肥最低,67.27kg,且差异要显著,说明在肥力下、低等地,玉米正常施肥(施底肥和追肥)的重要性和施追肥的必要性;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在相同施肥情况下,667m^2产量以9331最高,393.99kg,Ac8328BNC1最低,314.71kg,但差异不显著,说明抗旱耐瘠群Ac8328BNC1是适宜贵州的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应加在利用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5.
在京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进行小麦,玉米两茬间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全年氮素投入0.036-0.048kg/m^2,以小麦,玉米各半或玉米居多为宜。冬小麦施氮在下茬玉米上无明显后效。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0.024kg/m^2,夏玉米适宜施氮量0.030kg/m^2,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磷肥不仅对当季有增产作用,而且对下茬作物也有明显的后效。冬小麦施P2O5 0.015kg/m  相似文献   

6.
一季不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连续二季和三季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都大幅度减产;连续四季以上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稳定在1693~1807kg/hm^2和4575~4782kg/hm^2范围的较低水平。不施氮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夏玉米。不施氮主要通过降低两种作物的穗粒数影响产量。一季和连续两季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迅速下降,连续两季以上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氮量,进而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化学氮肥减量增效和控释尿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H,冬小麦季施氮270 kg/hm2,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基追比为1∶1)和不同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的处理(N1、N2、N3和N4:冬小麦季分别施氮243,216,189,162 kg/hm2,其中控释氮占40%;夏玉米季分别施氮216,192,168,144 kg/hm2,其中控释氮占30%;均一次性基施)。结果表明:与FH处理相比,仅N1处理可实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连年增产增收,可使冬小麦在2017—2018年,2019—2020年分别显著增产4.0%,5.4%,即使在2018—2019年其他减氮处理均减...  相似文献   

8.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单交种豫玉22为材料,设置2个光照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下玉米酶活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植株和籽粒氮积累量下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果穗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但弱光胁迫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多,产量增加效果也越显著。可见,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物质生产具有显著影响,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部分缓解其致害效应,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施加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试验探究不同施肥策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实现玉米种植的减肥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是实现减肥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辽西半干旱地区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西部半干旱抗旱灌溉区玉米生产实现超高产(1000千克/亩以上)目标,虽具有光照充足和热量充沛的自然条件优势,但存在水分亏缺和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在玉米种植中,我们通过选用优良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深松整地加厚耕层和在玉米需水关键时期补充水分等措施,连续5年实现玉米超高产。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