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的蚕桑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几十年来都比较先进。战后十多年间,日本每年的蚕茧产量约占世界总产茧量的40%;每年的产丝量约占世界总产丝量的60%。1930年为日本蚕桑生产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桑园面积达1071万多亩,占日本总耕地面积的12.1%,蚕茧年总产量达798.47万担,生丝年总产量达85.23万担,蚕丝生产的年产值在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桑蚕茧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很大.自一九七二年起,我国桑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一九七七年总产茧量达三百二十二万余担,比日本约多一倍.我国桑蚕茧数量虽已超过日本一倍,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  相似文献   

3.
【亩产茧】 1.1976年日本全国215.1万亩桑园亩产茧81.9斤;2.1976年日本埼玉县秩父郡崎定六有桑园22.5亩,全年亩产茧445.3斤。【斤茧劳动时间】日本全国1976年生产茧1斤共须劳动时间1.21小时。【产丝显】 1976年日本全国产上茧175.6万担,产丝17660.28吨,平均每100斤茧产生丝20斤。全年平均出丝率18.5%。【蚕茧损失】 1975年日本全年因蚕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损失蚕茧占总产茧的3.9%。【上车茧率】日本近年约95%。【原蚕种茧质】 1962年春长安品种茧层量0.554克,茧层率26.9%,茧丝长1751米。  相似文献   

4.
建国三十年来,蚕业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国桑蚕茧量,从1950年的61.4万担上升到1978年的330万担.今年可收购420万担,将比1950年增加五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产茧和产丝最多的国家,我国出口生丝已占国际生丝贸易量的80%.78年换取六亿美元自由外汇,占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二位(仅次于石油),对支援四化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05,26(2):67-68
1现状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与供应国.自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蚕业生产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70年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首位,目前年产蚕茧50万t左右,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年生丝产量7万t左右,占世界总量的75%左右;年生丝出口量1.2万t,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年丝绸出口量1.15亿m,占世界总量的45%左右;年创汇32亿美元左右.我国在国际茧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和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6.
1现状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与供应国。自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蚕业生产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70年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首位,目前年产蚕茧50万t左右,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年生丝产量7万t左右,占世界总量的75%左右;年生丝出口量1.2万t,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年丝绸出口量1.15亿m,占世界总量的45%左右;年创汇32亿美元左右。我国在国际茧丝绸生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也连年上升.我国蚕茧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1985年达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而日本蚕茧产量已下跌到80万担左右.我区1985年蚕茧总产量达10.4万担,年年有所发展,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8.
1.生产概况继1970年我国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1位以后,1980年我国桑蚕茧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上最高水平22.05万吨(441万担),改变了多年来丝绸工业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六·五”期间,桑蚕茧收购总量达135.1万吨(2702万担),比“五·五”期间的94.45万吨(1889万担)增长43.00%。以1986年为例,全国700余万亩桑园共生产桑蚕茧32.15万吨(643万担)、蚕茧收购为30.75万吨(615万担),1985年产丝4.18万吨,丝绸工业总产值82亿元。  相似文献   

9.
<正> 七○年代以来日本蚕业变成夕阳工业,正在走下坡路,世界蚕业中心正向我国转移,l986年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8.83%,产丝量占世界总量的48.89%,国内国外市场对蚕丝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我国蚕丝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六五期间,我省蚕桑生产不论数量与质量都处在全国先进行列,我省蚕茧总产量仅次于四川居全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全省蚕茧获得了丰收,比1984年增产12.27%,就湖州市而言,总产茧27624吨,比1984年增长20%,达到亩产茧84.5公斤.但是,也有的地方蚕茧减产,甚至期期减收;当然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蚕病而损失的蚕茧有所增加.剖析蚕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武胜县1988年全县发蚕种16.7万张(盒),总产茧4.2万余公担,比1987年增产蚕茧1万余公担,增产33%。全县5个区,区区蚕茧产量超5000公担。1988年已有两个区蚕茧产量超过1万公担。全县1988年人平产茧达6.3公斤,比1987年人平增加1.5公斤,茧款收入3200万元,增收1600余万元,实现了全县户平养1盒蚕。武胜县是以“四边桑”为主的县。全县有7400余万株“四边桑”,占总桑树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孙晓明 《蚕学通讯》2007,27(3):45-45,47
预防蚕病发生,落实蚕病综合防治措施,是当前蚕茧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由于蚕茧收购政策不稳,影响蚕农积极性,也给蚕病防治工作带来不利.目前蚕病损失的主要因素已由传染性蚕病损失转变为非传染性蚕病损失.根据笔者的统计及实际调查结果,2005年至2007年本镇实发蚕种2 600张,因蚕病损失的蚕种量占全年饲养量的10%,平均每张种损失85元.  相似文献   

14.
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湖州市,是全国蚕茧产量最多的一个县,也是我省推行蚕桑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较早的一个县.去年这个市生产蚕茧29.79万担,比1981年增产3.18万担,是我省增产数量最多的一个县.今年春蚕生产虽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该市产茧量仍然有较大幅度增产,总产蚕茧达14.56万担,比去年同期增产2.15万担,增长17.4%,占我省春茧增产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又是我省春茧增产最多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日本蚕丝业的现状日本曾是世界上蚕茧和生丝的生产大国。1938年其产茧量达到28万多吨,产丝量达4万多吨,分别占当年全世界蚕茧总产量和总丝量的64%和69%,在国际上处于垄断地位。50年代有所下降,但在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日本政府在经济上对蚕丝业制订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使蚕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省蚕茧受各种因素影响连续下降,一九八七年收购蚕茧24.63万担,比一九八六年减产37.42%。蚕茧产量已经下降到六十年代后期的水平,这与我省缫丝工业和不断发展的外贸出口需要是不适应的。我省现有17家缫丝厂,需要原料茧60万担;从出口和织绸用丝来看,也需要原料茧60万担,而目前茧蚕缺口较大。近几年,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17.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夏秋茧的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60%以上,因此,夏秋蚕品种的优劣从整体上直接影响我国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茧丝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全国各个蚕茧主产区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国以后通过几次大的品种更换,使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在党的一系列农村工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蚕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蚕桑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获得了蚕茧连续六年增产和苗、桑、茧、种全面丰收的可喜成绩。 1984年全省全年发种240.5021万张,总产蚕茧129.8997万担,比上年增产33.3978万担,增长34.6%,提前一年实现并超过了“六五规划”。第一次实现全省原料茧满足现有丝绸工业的需要,达到了茧、丝、绸的同步增长。全省除南京市以外,其余10个市普遍增产,南通市总产达33.6737万担,继续保持全省总产最高市的桂冠,盐城市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