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红颜草莓组培苗的炼苗最佳基质,以红颜草莓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测量其成活率、株高、新叶数与鲜重等各项指标,研究草莓组培苗在不同基质中对组培苗炼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质体积配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1∶1∶1,草莓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100%,且草莓株高、新叶数与鲜重等各项指标均为最佳,幼苗生长发育健壮。  相似文献   

2.
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及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瓶的开口方法、组培苗的根部冲洗、组培苗定植移栽的密度和方法,以及栽培棚室的温度、湿度等,均能影响草莓脱毒试管苗的成活及生长状况。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章姬草莓组织培养苗移栽驯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组培苗驯化栽培基质种类及混合比例、基质消毒与否及消毒剂使用、湿度条件等因素对组培苗驯化栽培效果的影响均比较明显,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2∶2∶1的栽培基质,并使用400倍多菌灵消毒处理,配合驯化移栽后的10~14 d用塑料膜搭拱棚覆盖保湿,移栽后保持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章姬草莓组培苗的驯化效果良好,移栽成活率达100%,且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草莓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操作简便、脱毒效率高的病毒脱除技术,促进草莓脱毒苗产业化发展,采用感染草莓斑驳病毒的草莓母株为材料,通过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组织培养法、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等方式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比较几种脱毒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草莓组培苗的脱毒率虽然比直接茎尖培养有所上升,但其成活率却下降。而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与直接茎尖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培养法相比,在相同茎尖长度时,脱毒率和生存率更高,且茎尖长度为0.8~1.0 mm时,其存活率和成活率达到93.3%和96.4%。因此,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对草莓脱毒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草莓生产中连年采用自繁苗而出现的种性退化、种苗劣质等问题,提供优质生产用苗。[方法]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草莓脱毒苗,并按小区间比排列法进行草莓组培苗和自繁苗田间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自繁苗。[结论]在草莓生产上,应大力推行组培苗作为生产用苗。  相似文献   

6.
草莓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与优化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简易高效的草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春香和女峰品种的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影响草莓组培苗移栽驯化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组培苗根系状况、栽培基质种类、消毒剂使用与否、湿度条件等因素对驯化效果的影响都很显著;在选用根长2 cm以上的组培苗,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1∶1∶1的栽培基质,并配合使用400倍多菌灵消毒处理,移栽后保持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草莓组培苗的驯化效果良好,移栽成活率可达100%,且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找到了草莓组培快繁的移植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组培苗落地前炼苗3~5天,可提高成活率6.7%~13.4%,不同栽培基质影响大花蕙兰组培苗的落地成活率,水苔是较为理想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3个月成活率达86.7%.瓶苗移栽后浇水时切忌过干或过湿,等新根长出每周宜进行一次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草莓生根工作效率,以"赤颜"草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种类、生长素浓度及种类、活性炭浓度、糖源种类及浓度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颜"草莓组培苗在基本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IBA浓度为0.5 mg/L时,试管苗生根率达100%,其根鲜重(75.5 mg)和干重(8.5 mg)均达最大值;且根粗壮,根数达16.8条,根长为2.6 cm。当培养基中活性炭浓度为1.0 g/L和蔗糖浓度为30 g/L时,利于"赤颜"草莓组培苗的生根及生长。因此,"赤颜"草莓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8 g/L。  相似文献   

9.
探讨木薯组培苗与常规苗大田栽培生长状况的差异,为木薯组培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桂热3号、GR-0245、GR-047、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品种5个作试验材料,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分别进行对比种植,研究植株生长的长势、株高、茎粗、抗逆性、鲜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差别。试验表明,木薯组培苗植株比常规苗植株株高稍矮,但是种性更纯种健壮、高产、高淀粉、抗逆性、适应性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木薯组培苗很值得推广种植,特别是在低温冻害天气情况下,组培苗可以弥补常规种茎的不足,是补供薯苗的一条可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草莓组培苗生根过程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培苗成本高是影响草莓脱毒苗推广的主要障碍,简化草莓脱毒苗的组培过程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为此进行了草莓组培苗生根过程的简化研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将传统组培过程中小于1cm的小苗,进行先壮苗再生根的两步培养,合并为“壮苗生根一步成”。将传统组培过程中需要生根的大苗(  相似文献   

11.
IBA浓度对草莓组培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35-36,52
草莓作为公认的高档水果受到了广东人的喜爱,但由于草莓种苗病毒害严重,限制了广东地区草莓的生产和发展,利用草莓脱毒苗的组培快繁技术发展广东的草莓产业需求极其迫切。该试验以草莓品种佐贺清香为材料,将草莓脱毒组培苗植入丛芽增殖培养基中,研究IBA浓度对草莓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其温湿度较为适宜稳定,与外界环境相差较大。为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及增强其生命力,一般在假植栽培前须进行炼苗处理,然后再经历过渡栽培与盆花生产阶段,即可成为商品盆花。1、假植栽培组培瓶苗的假植栽培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1)炼苗:将组培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移至假植栽培的阴凉通风处,视天气情况在光照为2000~5000lux的环境中炼苗4~5天。2)基质的准备:红掌瓶苗的假植培养在前2个月的生长状况以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宝交早生草莓品质好,甜味足,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病害年年剧增。为了减轻草莓上的病毒病、炭疽病、黄萎病、灰霉病、褐斑病的发生,为了广大群众能吃上放心草莓,2001~2003年进行了宝交早生草莓组培苗与自然繁殖一代苗的对比试验和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彦芹  姚霞珍  邢震  刘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9-12010
[目的]研究西藏长鞭红景天的炼苗及移栽技术。[方法]在长鞭红景天组培苗的炼苗及移栽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使用高浓度青霉素钠处理组培苗,抑菌能力强,无严重污染现象,未污染苗株数最多;在4种对比基质中,腐殖土-珍珠岩(5∶5,W/W)的栽培基质最有利于长鞭红景天的生长,成活率可达65%;移栽预处理过程中对组培苗洗根后的成活率高于未洗根的;对栽培基质消毒后,移栽苗的成活率高于未消毒的。[结论]长鞭红景天组培苗需要2个月左右才生根,且苗长势较弱,部分苗为徒长苗。  相似文献   

15.
草莓已逐步在闽北推广一定规模,但种苗均从外地调运,或采用无性分株育苗繁殖,因而品质退化、病害严重、产量不高等问题困扰着种植户.笔者引进了一批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采用花粉诱导培育的草莓良种丰香、春香组培脱毒苗进行过渡培养及大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脱毒苗具有种质纯、苗生长整齐、病害少的特点,现就草莓组培苗过渡培养及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草莓脱毒组培苗的特性及应用技术试验表明,草莓脱毒组培苗具有植株生长快、耐热性强的生理优势.但在生产上应用必须采用第2代原种作母本繁育的生产便能获得稳产高产.与常规苗相比,二代原种繁育的生产苗区增产23.3%.而第1代原原种作母本繁育的二代原种作生产苗区花芽分化迟、结果性差、畸形果多,反而比常规苗区减少5%.  相似文献   

17.
鄂慧娟 《新农业》2014,(3):19-19
丹东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雨量900~1200毫米。春季雨水调和,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草莓可溶性固形物积累,采收后充沛的降水又有利于草莓迅速恢复生长,促进草莓花芽分化,保证翌年草莓稳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配以公司加农户的订单农业,加速了丹东草莓产业发展,使草莓栽培面积达15万亩(露地约占总面积的2/3,温室及冷棚约占总面积的1/3),年出口量8万~10万吨。由于丹东草莓芽线虫发生较普遍,受害植株以3%~8%速率递增,严重影响产量,且主栽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因此生产上须应用组培一代苗(原种苗成本太高)。下面就组培一代苗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烤烟组培苗与常规苗在光合特性及产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以烤烟品种(系)K326、粤烟97、华烟06的组培苗与常规苗为试验材料,研究组培苗与常规苗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等光合指标,并对烤后烟叶的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果]大田生育期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NR活性及各项光合指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旺长期前,不同品种(系)组培苗与常规苗间差异不大,从旺长期到成熟期,组培苗各项光合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常规苗,尤其是在成熟期,K326、粤烟97、华烟06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常规苗高15.58%、8.63%、10.07%,NR活性分别高18.57%、2.26%、13.13%,P_n分别高10.15%、7.53%、7.88%。相同品种(系)组培苗内在化学品质较常规苗均有所提升,且中部叶优势更为明显;相比较而言,K326组培苗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均有突出表现,华烟06次之;结合经济性状来看,产值最大的是华烟06组培苗,而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最高的是K326组培苗。[结论]从光合特性、烤后烟叶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来看,烤烟组培苗与常规苗相比较在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半夏组培苗炼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会军  陈美霞  巨荣峰  房师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18-1919,2018
[目的]掌握半夏组培苗的炼苗技术,提高成活率。[方法]将半夏组培苗移栽到不同基质中,设置不同光照、温度、湿度、施肥水平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半夏组培苗的炼苗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蛭石+珍珠岩的栽培基质既保水又透气,最有利于半夏生根,成活率达98%。半夏怕强光照射,加遮阴网光照处理的成活率达92%,小苗生长正常,长出新叶、新根。16~25℃的温度最有利于半夏成活和生长。5 d浇一次水湿度处理的半夏成活率达98%,小苗生长良好。半夏是喜肥植物,移栽7 d后施肥的成活率为96%。半夏组培苗的成活主要取决于新生小块茎。[结论]选蛭石+珍珠岩为栽培基质,配合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适时追肥,半夏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20.
4年花卉组培苗大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10~15 ℃时组培苗发生僵苗,35~40 ℃时生长缓慢,25 ℃是生长高峰.大棚内防止高温烫苗,要做到早通风、早揭膜.喷水次数以2~4 d喷1次为宜,4 d以上则影响生长.基质的选配影响到植株对肥料的吸收,植株对养分三要素的吸收依次为K>N>P,处理与对照相比,K吸收量增加0.36~0.62百分点,N增加0.23~0.55百分点,P增加0.08~0.18百分点.株高增加1.2%~29.7%,单株根数增加15.0%~4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