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本方法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03%-94.39%;土壤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72%-91.70%。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 其半衰期分别为5.53d -7.37d和3.09d -7.15d。在小白菜上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按照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7.5g/hm2 )最多施药3次, 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收的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小于0.2 mg/kg。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蔬菜中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影响,对采摘前8 d分别喷施0.12 mg/kg吡虫啉(H1)、0.04 mg/kg吡虫啉(L1)、180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H2)和60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L2)的蔬菜(西红柿、青萝卜和小白菜)进行煮制和炒制加工,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加工前后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蔬菜煮制加工后均无吡虫啉残留,而炒制加工后的青萝卜和西红柿H1组均有残留,其中西红柿H1组残留量为0.097 mg/kg,青萝卜L1和H1组残留量分别为0.224 mg/kg和0.275 mg/kg,均低于加工前残留量;3种蔬菜加工后均有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但总体低于加工前的残留量,且煮制加工后的残留量总体低于炒制;加工后的蔬菜中,仅西红柿组检测到吡虫啉代谢物6-氯烟酸,小白菜组检测到高效氯氟氰菊酯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以上结果说明,煮制和炒制加工均能降低蔬菜中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含量,但煮制加工的效果更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家庭及餐饮行业去除蔬菜中农药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值为0.145mg/L,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10天,在45~60g a.i./hm2时,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保蕾和保顶防效均可达90%以上,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由此可以看出,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可应用于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4.
正为验证精高效氯氟氰菊酯效果,安徽省砀山县农委土肥中心联合砀山果业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于7月21日(第3代梨小食心虫羽化后向梨园迁入峰期)在砀山果树场三分场31号果园用1.5%精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2500、3000倍,2.5%三氯氟氰菊酯1500倍,48%毒死蜱1500倍,2.5%三氯氟氰菊酯1500倍+48%毒死蜱1500倍,以及喷清水(对照)等8个处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器械选用手动式压板喷雾机。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近期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丁虫腈(丁烯氟虫腈)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以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mg/L。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良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但由于无内吸性,一般很少用作种子处理剂。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批准登记的含菊酯类农药的种子处理剂产品共有13个(含分装登记产品,其中2个登记证已经过期),涉及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等3种菊酯类农药。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产品介绍:劲勇是由高含量的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配制而成的杀虫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和胃毒功能。悬浮剂剂型使劲勇在作物的各个生育期可以安全应用,劲勇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鞘翅目、鳞翅目、缨翅目害虫等,具有更快的击倒杀伤速度,和更长的持效期。提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含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农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触到皮肤,会造成皮肤刺痛、瘙痒、红肿等。而劲勇采用独特的助剂和工艺,对其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特殊  相似文献   

8.
<正>菜粉蝶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龄期,可选用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剂3000~4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500~35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2000倍液、5%S-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续喷洒2~3次。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的抗药性现状,利用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122团、143团、145团、147团、新湖农场等5个试验点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浸渍法进行了抗性测定,并与敏感棉蚜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54~9.04,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8.56~9.07,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2.32~3.6,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为1.37~1.57、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1.12~1.31,表明利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可能加快棉蚜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期通报了2012年全省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该省运城地区麦长管蚜对抗蚜威的抗性为1.11倍,对氧乐果的抗性为0.92倍,对吡虫啉的抗性为0.25倍,对啶虫脒的抗性为0.04倍,对灭多威的抗性为2.68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为0.33倍,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0.25倍,对毒死蜱的抗性为0.17倍;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为1.8倍,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为27.4倍,对辛硫磷的抗性为0.7倍;棉蚜对氟氯氰菊酯的抗性高达13636.36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高达3991倍,对吡虫啉的抗性高达1179.84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水稻恶苗病、纹枯病及二化螟抑制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处理水稻种子可明显抑制水稻恶苗病发生,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可降低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评价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叶面喷雾法测定20%氟虫双酰胺WDG和24%虫酰肼SC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和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20~3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4%虫酰肼SC 8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79%以下,极显著低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4%虫酰肼SC 10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3%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40 g a.i./hm2和20 g a.i./hm2+10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1%以上;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 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 + 40 g a.i./hm2、20 g a.i./hm2 + 100 g a.i./hm2、10 g a.i./hm2+80 g a.i./hm2和7.5 g a.i./hm2+12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同时,这些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为此,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持效期长,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10%阿维·甲虫肼等6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抗药性问题逐年加重,容易爆发成灾,有必要开展研究控制其危害蔓延。试验选用6种药剂对单季稻二化螟进行防治,在危害稳定期调查各个处理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药剂。结果表明:10%阿维·甲虫肼悬浮剂1.2 L/hm~2对二化螟防效最好,5%丁虫腈乳油1.5 L/hm~2、5%阿维·丁虫腈乳油0.75 L/hm~2、5%阿维菌素微乳剂0.75 L/hm~2、40%三唑磷乳油0.975 L/hm~2防效一般,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50 g/hm~2防效最差。试验筛选出了10%阿维·甲虫肼,可临时替代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为二化螟性信息素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种市售二化螟诱芯,比较了诱捕器的类型、颜色及悬挂高度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引诱效果较好,粘胶板式(三角板)和水盆式2种类型诱捕器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诱捕器颜色对引诱效果有较大影响,其中白色效果优于绿色、蓝色、黄色、黑色、红色、棕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在1.4m和1.2m处的效果优于1.0m和0.8m。田间应用时建议选用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采用白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2~1.4m为宜。  相似文献   

15.
邹华娇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10-412
采用浸渍法对三唑磷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对荔枝蒂蛀虫的联合毒力,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83.2~255.0,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成增效混剂21%乳油进行防治荔枝蒂蛀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效良好,用量168~210mg/kg的护梢效果达81.65%~86.87%,虫口防效达85.05%~88.11%,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相当,显著优于40%三唑磷乳油。  相似文献   

16.
常用杀虫剂对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螺旋粉虱是新入侵中国海南的危性害虫,为迅速压低虫口密度,进而将其逐步扑灭,开展了螺旋粉虱的药剂防治研究;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480g/L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功夫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常用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敌杀死乳油的防效在94.09%~100%之间,2.5%功夫水乳剂的防效在91.72%~100%之间,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防效在32.24%~70.96%之间,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11.54%~21.54%之间;因此,2.5%敌杀死乳油和2.5%功夫水乳剂是防治时可供选用的良好药剂,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不适用于螺旋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亦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9-252
为寻找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高效且对家蚕Bombyx mori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品种,以此指导桑园科学合理用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4种常用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顺序依次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虫酰肼〉阿维菌素〉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对家蚕的毒性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虫酰肼〉灭多威〉氟虫腈〉丙溴磷〉甲氧虫酰肼〉溴虫腈。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家蚕LC50/斜纹夜蛾LC50)为36.26;其次为茚虫威,毒力选择性比值为5.56;阿维菌素的毒力选择性比值最低。由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转基因抗虫超级粳稻田间目的基因表达及抗螟虫性,将10个来自于不同独立抗性愈伤组织的转cry1C*基因抗虫超级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目的基因mRNA,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孕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及收获后糙米的Cry1C蛋白,利用田间目测调查二化螟危害的白穗率。结果及分析显示,转基因超级粳稻不同品系及不同器官cry1C*基因田间表达量明显不同,cry1C*基因mRNA表达量叶片>茎鞘>幼穗,蛋白质表达量叶片>茎鞘>幼穗>糙米。转基因超级粳稻田间目的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不同器官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器官Cry1C蛋白质含量和糙米Bt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在本研究范围内,不论转基因粳稻植株Cry1C蛋白质含量高或低的品系,田间均表现为高抗二化螟。培育转基因抗虫粳稻品种时,注意对目的基因适量表达的抗虫基因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幼虫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系统测定了二化螟幼虫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虫体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94.8、5.7、218.9、138.3和6.1g/kg;含Cu、Mn、Zn、Fe、Ca、K和Mg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03.2和93.7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仅为3.7g/kg;检测出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9.76g/kg,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44.92%和81.55%,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发现二化螟幼虫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的施药技术对提高药效与减少用药量至关重要。2009年,氯虫·噻虫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性好。同一剂量下,药后7 d的防效受喷头与用水量的影响较大,药后14 d喷雾器、用水量显著制约药效,药后21 d各因素对防效影响无规律性。同一药械(喷雾器类型、喷头型号)下,用水量、剂量和助剂对该药剂防治上述水稻螟虫的作用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