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施肥对产量的效应及其对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平均单产5141.6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公顷产量可达5958.0kg;(2)施肥对该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影响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无效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株高>千粒重>容重.这表明增加有效小穗数,减少无效小穗数,增加穗粒数是施肥提高产量的关键;(3)从相关关系看,除千粒重和株高外,施肥与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效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种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等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和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两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间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和-2.1%~5.3%,采用配合力的同在归分析,克时9A和克82R27特殊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克丰6号简介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由黑龙江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克85F’一869/克85F。一784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克90一514。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产麦区推广,当年种植面积即达1...  相似文献   

4.
明确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可为盐城市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江苏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9个长江中下游小麦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千粒质量(0.517 1)、结实小穗(0.439 0)、穗粒数(0.389 6)、有效穗数(0.382 8)、全生育期(0.378 3)、旗叶宽(0.372 1)、株高(0.333 2)、穗长(0.331 3)、不孕小穗(0.318 5)、旗叶长(0.312 6)、基本苗(0.264 9)、高峰苗(0.264 6),千粒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高峰苗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江苏盐城地区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质量、结实小穗、穗粒数等几个性状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5.
长麦6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号是以80-189作母本、铁春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11年(1985 ̄1996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12月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80cm,穗长方形,穗粒数35粒,粗蛋白15%以上,湿面筋33.7%,沉降值46.2ml,品质优良,耐旱性与抗病性好,抗黑穗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综合性状较好。在高产栽培情况下,产量可达5000kg/hm^2。  相似文献   

6.
利用通径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麦的主要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小穗数〉穗长〉千粒重。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各性状的重要性排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试验通径分析中得到的贡献率大小及次序与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的关联度有...  相似文献   

7.
西农8727是以小偃6号为母本、83(39)4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10年(1987-1997年)分别在杨凌和蒲城郭村两种生态条件下,采用系谱法、相互渗照造反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小穗排列紧密,多花多粒,结实性好,耐旱节水,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综合性状全面,好种好管,便于经济栽培。在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吓,产量可达8208.0kg/hm^2,特别是1995-  相似文献   

8.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蓄;(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  相似文献   

10.
绵阳26号是以绵阳20号为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7年(1984—1991年)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多抗性、早熟性、商品性、综合农艺性、品质优良、适宜多种耕作制度等优良性状于一体,倍受种植、加工、粮食、营销等各行业的喜爱。在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的情况下,产量可达7850kg/hm2。  相似文献   

11.
多抗、丰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阳26系以自创的“连续优势型”及“稳一攻二法”选择理论及技术为指导培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小麦新品种。1995年及1996年分别通过四川、陕西两省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丰稳产性突出,专家组验收,产量达7854kg/hm2。连续6年抗性鉴定表明,绵阳26是四川抗耐条锈病最好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湿面筋含量34.9%,沉淀值57ml,蛋白质15.5%。源、流、库协调,千粒重平均达47g,综合农艺性状理想。绵阳26已在国内17省市区推广种植573×104hm2,是我国小麦育种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长麦 6 号是以 80—189 作母本、铁春 1 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 11 年(1985~1996 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97 年 12 月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 80 cm ,穗长方形,穗粒数 35 粒,粗蛋白 15% 以上,湿面筋 33.7% ,沉降值 46.2 m l,品质优良,耐旱性与抗病性好,抗黑穗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综合性状较好。在高产栽培情况下,产量可达 5 000 kg/hm 2。  相似文献   

13.
1993-1994年度小麦生长季节在两个地点对新育成的小麦品系(福繁11,福绵2号,福太2号,86-5,晋914435,586,系6)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晋麦2148。结果:两点平均,参试品系产量水平为144.7-204.1kg。福太2号和586比对照减产11.4%和11.7%;86-5比对照增产2.5%,其余4个品系比照增产1.4-4.5%。多数品系有效穗和穗粒数比对照略多或相仿,千粒重有  相似文献   

14.
波斯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为从波斯小麦中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对来自15个国家(地区)的81份波斯小麦进行了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表现为植株高大,平均为110.0cm;有效穗数平均为12.6个;穗粒数较多,平均为42.4粒;播种至抽穗平均为185.5d;千粒重偏低,平均为17.3g。简单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16和12对性状相关极显著。其中分蘖数与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有效穗数与穗长、小穗数,穗长与小穗数,小穗数与千粒重,抽穗期与穗粒数间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四个主成分(分蘖因子、粒重因子、穗粒数因子、抽穗期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61%。  相似文献   

15.
绵农2号是由四川省绵阳农业专科学校选育、1992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穗大、粒多(65~80粒/穗)、小穗数多(结实小穗数达20~25个/穗)、产量高(比绵阳11号增产10%~26%)等特点。该品种的选育方法也具有独创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多组合小群体确定目标组合;(2)在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目标组合;(3)在重点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株系;(4)进行阶梯式杂交。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完善水旱协调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充分灌溉、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旱作雨养产量比较和干旱棚抗旱性鉴定3种生态环境4种处理,分别研究了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应性状相关关系及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1)产量比较试验中,小麦的抗旱性与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较大正相关;在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条件下,小麦抗旱性与单株次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较大正相关;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抗旱性与农艺性状则无显著相关。(2)按照育种目标,充分灌溉条件下单株选择田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单株成穗数、穗长、株高,旱作雨养条件下,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穗长、单株次生根数。(3)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性状的遗传力有所不同,穗长、株高、千粒重、基部不孕小穗在水旱两种环境下遗传力较高,因而具有双重的选择高效率,易于早代进行双重选择;遗传力高、易于早代选择的其他性状,在旱作雨养环境下为顶部不孕小穗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在充分灌溉环境下为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而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水肥措施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不同水肥措施对坝上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的基础上,进行补水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并以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补水150mm产量最高,补水225mm(三次)则降低产量.施肥可显著增产,水分和肥料间互作效应显著,以补水150mm、施N180kg/hm2、施P120kg/hm2产量最高.肥水措施可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抗虫短季棉霜前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PLTPA浸种对麦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LTPA小麦浸种试验表明,药剂浸种具有明显的增根促蘖和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的作用。苗期调查结果表明,PLTPA浸种使小麦蘖,次生产根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显著增加。收获时测定发现,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和成因因素变优,其中成穗提高了12.5%,穗数显著增加,不孕小穗也显著减少14.6%,最终获得5812.5kg/hm^2r lu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PLTPA小麦浸种试验表明,药剂浸种具有明显的增根促蘖和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的作用。苗期调查结果表明,PLTPA浸种使小麦蘖、次生根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显著增加。收获时测定发现,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变优,其中成穗率提高了12.5%,穗数显著增加,不孕小穗也显著减少14.6%,最终获得5812.5kg/hm2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