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9年 12月 3 0日 ,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海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 ,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就其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1 考核方法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 ( 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 1992 )农 (牧 )字第 43号文规定的布病诊断方法 ,疫区判定标准和控制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2 考核结果 在 1992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海北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19…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布鲁氏菌病防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控制和减少布鲁氏菌对养殖业的危害 ,促进畜牧业发展。2 0 0 1年 12月 18日 ,由青海省畜牧厅组织 ,邀请省、地畜牧兽医和卫生部门的有关专家 ,组成考核验收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农业 (1992 )卫地字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1992 )农发字 4 3号文的规定 ,对海东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制效果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考核 ,海东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效果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海东地区牛羊布病防治工作 ,在 1995年全区牛羊布病防制效果达到卫生部、农业部“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我县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由防制前的38.8%、34.14%,至1996年降为0.12%和0.27%,分别下降了38.68个百分点和33.87个百分点。流产病料分离布氏菌,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我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从1965年开始,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先后用S2号菌苗、M5号菌苗,采用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疫,至1…  相似文献   

4.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60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于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是预报、发现、监测疫情、掌握疫情动态的有效手段。为此,我省在1992年采取了固定监测、流动监测和专门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稳定控制区,考核已达标的泾川等10县(市),和布病防制工作薄弱、未进行考核及固定监测的酒泉市等6县、市(以下称重点监测县)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迅速拔掉我省城镇奶牛布病疫源,使城镇居民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安全,我省于1988年开展了城镇布病奶牛净化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奶牛布病采取了检疫、扑杀病畜和健康奶牛免疫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并调整了免疫程序、加强了监测和考核验收。1989年长春、吉林两市郊区布病奶牛首先净化。可见,我省城镇布病奶牛净化进展迅速,大有希望。 1.对奶牛布病坚决采取“检、免、杀”的原则 1989年对全省32个县(市、区)城镇奶牛布病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请看下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3日,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海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将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9.
果洛州家畜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自1959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验收三个阶段。据196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牛的阳性率为14.2%—25.1%,牛的检出率最高达58%,羊的阳性率为7.22%—16.6%,山羊的阳性率为5.8%,马和猪都有感染;1959年牛羊流  相似文献   

10.
同仁县绵羊布病免疫工作开始于1959年,但1965年前免疫密度仅在0.15—2.6%之间。从1973年起,应用了布病羊型M_5号菌苗气雾免疫技术,免疫密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986年,全县共免疫羊1878169只(次),收到了明显效果,羊布病阳性率从1984年的4.46%下降到1.62%。1986年对该县进行绵羊免疫效果考核,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达到“控制区”标准。为此,该县从1986年开始,认真总结经验,着重抓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强重点乡、村的免疫工作,至1988年共免疫羊528996只(次),平均免  相似文献   

11.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 ,于 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进一步考核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 ,从 1993年至1995年 ,在天峻地区 4个乡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连续三年用血清学试验凝集试管反应和细菌学检查。共血检羊 6669只 ,检出阳性 5只 ,阳性率 0 .0 8% ;血检牛 3 2 15只 ,检出阳性 4头 ,阳性率 0 .12 %。菌检羊流产胎儿94例 ,牛流产胎儿 71例 ,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 2 0 …  相似文献   

12.
玛沁县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牛羊布病阳性率由1965年的14.3%(155/1 087)和12.7%(96/756)下降到了2005年的0%(0/1 004)和0.05%(1/2 084)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防制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14.
正布病曾于70年代初在我县人畜间发生流行,经过认真防制于80年代初达到控制区标准,又经过1990~1993年三年防制,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庆城县畜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阳性率高达3.26%,采取了"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布病疫情呈下降态势,2018年开展羊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检测阳性率1.88%,下降了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以前,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广泛流行,危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据调查资料记载:人的布病平均感染率为15.32%,家畜布病平均感染率牛为25.40%,羊为17.92%,母畜因布病流产也很严重。七十年代后,全省普遍应用M_5号布氏菌苗对羊只不经检疫进行一年一次的气雾免疫。据各县报告,羊的  相似文献   

16.
尖扎县布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从 1965年开始进行了家畜布病的检疫摸底 ,在查清疫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布病防治规划 ,于 70年代初和 80年代末对牛羊采取了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 2 0多年的防治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收集的牛、羊流产胎儿 (胎衣 ) ,经细菌学分离培养均为布氏杆菌阴性 ,从而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现报告如下 :尖扎县从 1965年开始进行牛羊布检和防治工作 ,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 ,先后用M5、S2 号菌苗 ,采取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布病的科研与防治具体措施中取得了成功的进展。根据近年来陆续报道的猪二号布氏菌苗(S_2)对黄牛(含奶牛)免疫的成功经验及对牦牛免疫控制试验结果,结合我省牧区牦牛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希望通过对布病流行疫区的牦牛口服 S_2菌苗免疫的效果观察,为今后大面积牦牛布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畜牧部门都很重视该病的防制工作,但是,由于畜间布畜多以隐性感染和临床表现为慢性特征,易使人们产生麻痹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物流动量增大,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肉、奶量的增加,均增加了布病感染的机会,给布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因而布病防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河南省布病疫情现状   “九五”期间我省确定布病疫区县 71个,截止到 2000年 6月底,共有 53个疫区县达到控制区标准,其中 37个疫区县达到稳定控制标…  相似文献   

19.
“七五”期间我省通过应用检疫、免疫接种、扑杀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取得明显效果。1985年我省在全国第一个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目前,我省有18个县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占46个布病疫区县的36%。1991年我省被农业部评选为布病防制先进省。只要坚持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八五”期间,完全有可能提前达到国家给我省的60%的县为布病稳定控制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海东地区牛羊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郭世梅(海东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810600)海东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于1995年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控制区”标准。1流行病学调查:据资料记载,60~70年代海东地区采用血清平板凝集反应和变态反应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