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果树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育种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在果树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条件、方法和植株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培养的有关因素,并根据有关文献讨论了今后果树原生质体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原生质体为遗传转化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试验材料。采用原生质体技术可进行基因瞬时表达研究,可获得突变体材料,也可导入外源目的基因以改良植物种质资源,在芸薹属植物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综述介绍了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详细阐述了影响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芸薹属植物种质遗传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原生质体融合的步骤——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及融合入手,分别详细阐述了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相关因素,随后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方式以及融合获得的杂种细胞的筛选、鉴定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了杂种细胞常用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最后对这一技术在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木本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原生质体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方式的优缺点,研究总结出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已在多个棉种上取得成功,体细胞杂交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创造出多个种间体细胞杂种,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基本技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棉花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苹果组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主要生长调节剂在苹果的叶培养、花药培养、体细胞胚培养、胚培养,胚乳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原生质体在品种改良、基因遗传转化、远缘杂交的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给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禾谷类作物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再生、应用四个方面对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的3种途径,对其在遗传改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细胞融合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香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20多年来香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概况;对提高香蕉产量、品质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农民种植高产优质香蕉提供了指导;并对提高香蕉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培育新型林木品种,综述了国内外近10多年的林木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技术以及其在林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前人在原生质体的材料选择、解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上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体细胞融合方法、方式和后期杂种细胞筛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在林木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可融合物种范围、影响因素和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尤其是四川大学植物研究所对新种质资源诸葛菜的评价和研究结果。包括诸葛菜的种质资源评价、染色体的图象分析、远缘杂交和种胚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诸葛菜的遗传转化等。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起重要作用。原生质体的来源、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观赏植物原生质体在细胞融合、遗传转化上有了一定发展,为创造观赏植物新种质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人务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3%+果胶酶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为IAA0.5mg/L+K  相似文献   

13.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近年来,香蕉生产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大多数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生长周期长,而且不孕。由于没有种子,给繁殖和育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香蕉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香蕉的遗传转化方法有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是香蕉品种改良的一个重大突破。香蕉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也发展到多种,有原生质体,胚性细胞悬浮系,分生组织,以及横切薄片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效率更高,重复性更好的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如农杆菌和基因枪结合法,离心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真空渗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必将推动香蕉产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名红  陈学军  熊立 《种子》2007,26(5):4-7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影响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of Iris germanica 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 Shimizu  T. Yabuya  T. Adachi 《Euphytica》1996,89(2):223-227
Summary 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enzymatically from suspension cultures derived from embryogenic calli induced by leaf base culture of Iris germanica. In protoplast culture, the effects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different sugars and combinations of 2,4-D and KIN on protoplast divis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were examined. N6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1–1 mg/l 2,4-D, 1 mg/l KIN, 200mg/l casein hydrolysate, 250 mg/l proline, 0.2 M glucose and 20 g/l agarose was suitable for protoplast divis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When colonies formed were transferred onto hormone-free MS medium, many plantlets were regenerated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Thus, we could establish a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 from protoplasts of I. germanica.Contribution from the Laboratory of Plant Breeding, Faculty of Agriculture, Miyazaki University, Japan, No. 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