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荚螟Etilazinckenela(Treitschde)是杂食性害虫,为害大豆、绿豆、豌豆、菜豆及紫云英等植物,同时也是为害南方春大豆种子的最主要害虫。鉴于目前在豆荚螟危害程度及其地理分布和品种间的抗性方面没有严格、系统的研究结果可查,为明确南方...  相似文献   

2.
灌溉对受玉米根叶甲为害的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W.E.Riedell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sp.)幼虫取食为害引起花期中度干旱(Riedell,1990)。干旱抑制玉米叶片生长,降低光合速率。玉米花期及籽粒灌浆早期的...  相似文献   

3.
玉米根叶甲的为害与玉米的异羟肟酸含量和植株发育的关系RafikA.Asabgui等玉米的生产和产量受病虫害限制。在北美洲造成最大经济损失的害虫之一就是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virgiferaLeConte)(鞘翅目:叶甲科)。在美国由于害虫...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有限生长习性的诱导和遗传H.A.VanRheenen等几种豆科植物如菜豆(PhaseolusvulgarisL.),大豆(Glycinemax(L.)Merr)和木豆(Cajanuscajan(L.)Huth)可以表现出有限生长习性或无限生长习...  相似文献   

5.
西番莲死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福建南部地区杂交种西番莲(Pasiflora edulis X P.edulis var.flavicaupa)死顶的病原病毒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物中的11科54种(或品种);能够由桃蛭(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失毒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6.
粉虱拟青霉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虱拟青霉(Paecilomyces aleurocanthus)是从茶园中罹病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虫尸上分离获得的一种新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为一新种。目前,有多种拟青霉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有的种类如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us)等已开始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虫。经对粉虱拟青霉的研究表明,该菌分布广泛,在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各省茶园中均有发现,对黑刺粉虱、椰圆蚧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了探…  相似文献   

7.
庄炳昌  席以珍 《大豆科学》1994,13(4):336-339
对大豆属中的G.max,G.canescens和G.tabacina三个种的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豆属(Glycine)下两个亚属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在内外层比例,覆盖层,柱状层等特征上均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做为大豆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品种资源抗菌核病鉴定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也是大豆出口重要商品基地。自进入80年代,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日趋严重,发病率由1983年的5%左右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9.
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担子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产于云南和福建的19种兰科植物的根中分离到内生担子菌株26个,均为不育菌丝,无锁状连合,其特征类似于从其他兰科植物根中分离到的兰科丝核菌类(orchidaceousrhizotonias)真菌。根据菌落和菌丝的特征,将上述分离物划分在角菌根菌属(Ceratorhiza)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和念珠菌根菌属(Moniliopsis)等3个属中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甘薯抗黑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抗黑斑病育种研究进展谢一芝邱瑞镰戴起伟张黎玉徐品莲吴纪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210014)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tHalsted)是为害甘薯最普遍而严重的病害。该病于1890年首次由Halsted在美...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Chry5对我国栽培大豆子叶致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洪泉  李红卫 《大豆科学》1994,13(2):112-115
本文报道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Chry5对我国10个大豆栽培品种子叶的致瘤效应。结果表明对7个品种的致瘤率略高于超毒菌株A281,对所有品种的致瘤率均高于T37。通过抽样检测发现,Chry5所诱导产生的瘿,瘤上的不定根和子叶含有胭碱。有1个品种诱发出畸胎瘤苗,并进行了生长测定。  相似文献   

12.
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永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5,14(4):341-348
本综合论述了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自80年代后期RFLPY以大上,现已明确了栽培大豆OGlycine max),野生在豆(G.soja)和半野生大豆(G.gracilis)RFLP的变异性;、大量探针已被制备和筛选出来。利用G.max×G.max和G.max×G.soja两类组合已绘制出含约550个基因座3000cM的RFLP遗传连锁图。一些质量性状基因座和数量性状基因座  相似文献   

13.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稻瘿蚊品种“植选一号”的栽培试验陈景辉,陈井山,赖耀先(漳州市植保植检站)(华安县植保植检站)(平和县植保植检站)稻瘦蚊Orscoliaorgzae(WOOd一Mason)是漳州市山区半山区中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为害逐渐扩大和加重。19...  相似文献   

15.
Toexplorethemechanismsofthedifferencesincapacitiesrelatedtophotodamage_resistanceofindicaandjaponicasubspecies,thexanthophyllcyclecomponents,violaxan thin(V),antheraxanthin(A),zeaxanthin(Z),PSⅡ_D1_proteincontents,andPSⅡ photochemicalefficiency(Fv/Fm)w…  相似文献   

16.
稻田福寿螺化学防治试验(宁德地区农科所,福安355003)李惠明,林起(福安市甘棠农技站)苏铬义福寿螺(AmpullariumcroseanaHidalgo)属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食性杂,适生性强,繁殖速度快。近年来,我区沿海稻田福寿螺为害的损失逐...  相似文献   

17.
Pretreatmentofriceseedlingsbyfo liarspraying withbenzothiadiazole(BTH)couldinducesystematicac quiredresistance(SAR)againstblast(Magnaporthegrisea)andbacterialleafblight(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diseases.Toelucidatethe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mecha …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抗病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抗病育种进展王德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胡炳志(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于1915年在日本最先报道,相继在美国、巴西、印度、苏联、委内瑞拉、危地马拉、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大量报...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研究进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佰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SCN)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对该病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刘汉起等1976年调查表明,在黑龙江省除边远县...  相似文献   

20.
Hoen.  RW 王娇娟 《杂粮作物》1995,(5):39-40,52
大田玉米籽粒果皮厚度与镰刀菌穗腐病感病性之间的关系R.W.Hoenisch等在加利福尼亚,玉米镰刀菌穗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的发生与害虫为害籽粒有关。Farrar和Davis证明了穗腐病的严重性与玉米穗内西花蓟马(Frank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