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朵椒不同引种栽培方法的研究发现:朵椒育苗前以沙藏处理种子较牛粪处理种子的效果好,苗木生长量大;朵椒苗期高生长节律分为四个阶段,7~8月为苗木的快速生长期;在野生朵椒苗和实生苗的造林方法中,野生苗用5%的磷肥沾浆、实生苗进行截干造林效果较好,造林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对平茬苗和实生苗造林后进行的生长量调查分析对比中可以看出,平茬苗较实生苗生长快,在18龄时,平茬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实生苗大1 m和2.5 cm以上。  相似文献   

2.
应用蓄水渗膜袋造林后,树种造林成活率均比对照区平均高8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2.5m金丝柳、香花槐截杆苗木进行了蓄水渗膜装水量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植树坑穴中放置2个蓄水渗膜袋造林,对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最大。蓄水渗膜袋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3.
刺槐播种育苗,在一般管理条件下需两年出圃。为提高留床苗的生长量,我圃根据青岛市林业局种苗站的意见,于1984年春对留床苗进行截梢、平茬试验。试验结果是,截梢30%的,平均苗高和根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大31.8%和1倍;比平茬的分别大1.39倍18.5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常规造林成效低。采取多树种搭配、精选苗木、ABT生根粉泥浆蘸根、大苗深栽、1穴多株、穴内多种、2次整地3次灌水、截干平茬、造林前后防治鼠兔害等集成技术,大规模治沙造林。结果表明,4年平均成活率85.6%,较常规造林提高约10百分点;3年生梭梭株高69~135 cm,地径0.8~1.3 cm,新梢长30~42 cm,防风固沙效果明显;流动沙丘成活率高而且稳定,丘间低地成活率年际变化较大,相差13百分点。集成技术治沙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合格标准,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于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  相似文献   

5.
辽西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枫香苗木短截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枫香苗木短截与未短截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生长量明显提高,造林当年新梢平均高提高了70%,平均地径提高了28%;造林后第4年平均树高提高了37%,平均胸径提高了34%。方差分析表明,造林当年的新稍高、造林后第4年的树高与胸径3个调查项目的枫香苗木短截造林与不短截造林间生长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只有造林当年的地径调查项目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苗木不同强度截梢造林效果分析姜岳忠(山东省林科所,济南250014)毛白杨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幼林时期往往出现顶梢生长不明显、枝杈横生、树干弯曲等现象,不仅延长成材年限,而且降低木材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毛白杨苗木不同强度截...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来,湖北省大量引进意杨Ⅰ—63、Ⅰ—69、Ⅰ—72在平原湖区进行了育苗和造林。但在有的地方发生了花叶病,特别在苗期尤为严重。发病苗木高生长比正常苗术一般少14—20厘米,严重的达38厘米。该病主要发生在无性繁殖的扦插苗床上和埋蔸的苗床上,平茬留蔸繁殖的苗木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苦楝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苦楝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阐述了苦楝用材林培育的难点。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作者研究工作经验,提出了选育良种、降低造林苗木规格、合理采用播种或扦插技术造林等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或林分产量技术对策。针对景观绿化工程中常用的大苗造林或幼树造林,提出了采用修枝、修根、切根、打浆、截梢或树干保湿等配套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正>华北落叶松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也是冀西北高原山区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该树种具有早期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由于华北落叶松2a生移植苗秋季生长旺盛,木质化程度较差,一般采取苗圃就地假植,很容易受到严冬干冷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枯梢、苗木生理活性显著降低等症状,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而且春季造林时,由于春季山地解冻时间与苗圃里的落叶松苗木发芽时间不相吻合,这样就会耽误了春天的大好栽植季节。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认识的逐渐深入,造林绿化工程的开展越来越普遍。作为造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苗木移栽成本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经费支出,为保征苗木在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需要有效提高相关技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建设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探讨了苗木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就其在造林绿化工程中对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苗木,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探讨对苗木质量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的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胚根短截(RP)和不短截对照(CK)的种子分别播在2种容器(D40,Slit)中,测定苗圃阶段栓皮栎根系结构、生长、养分浓度和造林效果。【结果】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结构和养分浓度影响显著,D40-CK组合促进2 mm径级根系发育,并提高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而D40-RP组合有利于提高K浓度,证实2种育苗方式组合研究的必要性。主效应表明,D40容器更加有利于2~5 mm径级根系发育和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导致苗木根茎比下降;造林1年后依然促进幼树高和地径生长;造林2年后,促进作用消失。胚根短截抑制5 mm径级根系发育,并且对苗高、地径和根生物量有负面影响;造林1年后,对幼树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造林2年后,胚根短截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降低,但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苗木根系结构、生长、养分和造林初期效果证实采用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组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培育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的最佳组合为D40容器和胚根不短截(CK)。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实现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高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苗木成活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质量管理的通知》和《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用)》,采用史上最严厉的九项措施,加强造林苗木质量监管。1高起点设计,实行源头把控。一是原则上使用北京市本地苗,特殊情况需要采购外地苗的,距离造林地不超过300公里;二是使用在苗圃培养三年以上的带冠健壮苗,禁止使用山地苗;三是禁止使用截干苗以及带有检疫对象和有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4.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林区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营造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在生产上,由于经常发生苗木枯梢,使育苗和皆伐迹地更新造林失败,群众总结的“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就是枯梢及其危害的生动写照.为解决这一问题,自1977年,我们对红松苗木枯梢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采用截冠和留冠两种类型苗木进行杨树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得知:苗木留冠与截冠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留冠苗林分平均树高4.9m,胸径4.8cm,分别比截冠苗木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大1.8m和0.6cm,且留冠苗林相整齐、林木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林46生长健壮,耐假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干性强,蛀干害虫危害较轻,是四旁绿化和小片荒地造林的理想树种。采取适合其生长特点的育苗配套技术措施,即三大(大水、大肥、大行距>一深<深中耕>和全条利用<除去梢部20厘米外均可>,当年苗平均高4.17米,地径2.9厘米,留床苗平均高5.4米,地径3.7厘米,苗木出圃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黑茶山林局位于吕梁山脉的西侧中段,海拔1200~2260米,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冬、春季干旱多风,水土流失严重,给造林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近年来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在1983、1984两年的造林实践中,首先对华北落叶松苗木高度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地理种源的种子育苗后,苗木高度不同,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我局的具体条件下,造林苗木以选用苗高20~50厘米,地径在0.3厘米以上,根系较完整的二年生苗为好。一、造林苗木状况本区上山造林苗木全部采用同一种源的落叶松二年生留床苗,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造林苗木规格一般高15厘米以上,地径  相似文献   

18.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核桃容器育苗截根培育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核桃(Csrya cathayensis)大田育苗受环境条件影响,通常要2~3年才能出圃造林,而且苗木根/干比值偏高,根系结构中直根较发达而侧须根稀少。采用容器育苗结合截根培育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育苗效益和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佟俐 《新疆林业》1997,(2):13-14
近年来,我区林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平原造林年面积突破百万亩大关,植树造林事业方兴未艾。然而,造林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区盲目的追求数量、造林速度,而不顾苗木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造林所用苗木质量的管理大大滞后于造林绿化速度,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造林成效。(二)由于造林用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又反作用于造林的质量和速度。造成造林苗木中不合格苗木的混杂现象主要原因是苗木质量管理力度不够。许多苗圃在苗木出困时没有按苗木种类、苗批进行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