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麇鹿苑户外生态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两大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原产地的麋鹿苑将植物按自然、人工、半自然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结合生态学生境保护与恢复原理,营造富有生机和野趣的户外环境,实现湿地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长春亚泰花园2001年入选"中国名盘20强",通过"ISO10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市安全联检金牌工程,被长春市民推选为"长春市十佳楼盘第一盘"。亚泰花园由4"苑"组成,桃花苑是4"苑"之首,余为杏花苑、樱花苑和梅花苑。    相似文献   

3.
同传统植物景观相比,现代植物景观具有总体规划性、功能多样性和形式多元化等特点,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公共空间选择合适的植物景观形式是增强公共空间标识性和归属感,提升其魅力的有效处理方式。无锡惠山惠智广场景观设计体现了在城市公共空间创造现代植物景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结露天博物馆的特征、功能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并以聚宝湾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铺装、植物景观、景观小品等方面探讨露天博物馆概念在乡村景观项目中的应用方法,以期对乡村景观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普遍存在"缺乏人性关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设计人员角度探讨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的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景观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具有复合功能的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为城市景观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并为城市景观设计指引了新的方向。生产性景观是否适合在旅游休闲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生产性景观在旅游休闲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设计和管理途径能发挥生产性景观给城市所带来的好处而能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问题?这些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蓬勃发展的北京森林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的野外活动;她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山野林趣的寻觅,对孕育人类文明大自然的回归,对森林优美生态环境的享受;具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科普性和参与性,并且具有猎奇、求知、放松、健身、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创造灵感的多种功能。近年,随着首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森林旅游成为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和追求。森林公园是专门为森林旅游而人为保护和开发的公共园地,以大面积森林为基础,生物资源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并可为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生态郊野公园。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文化及其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文化作为森林文化的一部分,包含园林文化,公园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名木古树文化,山水文化,森林休闲文化,森林生态文化等诸多形态,表达现代都市人的公共理念、人本理念、审美理念、生态理念、平等理念、和谐理念等。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我们走进巴西,踏上这个拥有"地球之肺"美誉的国度。从圣保罗到坎皮纳斯,从巴西利亚到里约热内卢,森林无处不在,绿色无时不有。10天考察之旅。我们仿佛在不同风格的城市森林中漫游,迷人的海滩、神奇的高原,千姿百态的热带雨林、千奇百怪的民俗风情……在层峦滴翠的绿荫华盖之下,在如云似霞般的花园街景之中。显得那样宁静、自然而充满神韵。    相似文献   

10.
通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确定人对周围环境感觉舒适的程度,采用舒适度列线图确定汝城县近三年逐日气候舒适程度。根据舒适程度分类标准,计算各等级的天数和各年的气候舒适期及其逐月分布状况,取三年平均值。采用Biiltner确认的日舒适有效温度等级,用日舒适有效温度计算式,计算每日逐时舒适有效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汝城县中部盆地,年气候舒适期长达196d,是目前湖南气候舒适期最长的县域。盛夏7月,昼夜24h内,夜间舒适有效温度持续长达9~16h,无极不舒适时间。适宜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地域。    相似文献   

11.
清朝园林营造与风景名胜开发活动蓬勃兴盛,加之该时期绘画与刊印技艺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风景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根据数量和主题的不同,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分为发展、鼎盛、衰退3个阶段。选取了较为典型的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根据主题内容、材料与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宫廷园林绘画、地理志插图、民间园林水墨绘画、游记类园林绘画4种类型。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梳理各绘画类型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探讨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在记载、表现、传播清朝园林名胜中的史料意义和在历史景观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中国林业处于古代传统林业阶段.在林业思想上,表现为受农本思想和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林业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农业的水平,主要是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强调发展经济林.在民间乃至上层统治者,林业思想中包含着相当程度的迷信成分,风水说相当盛行.同时,少数先进人物已能较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的生态作用,提出了森林防灾和多效益的思想,尽管其内容还不完善,还主要是为了保护农田、为农服务,但森林生态思想毕竟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园林作为私家庭院的附属空间,对古代女性的教育及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以《增评补图石头记》中的园林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古籍文献,对清代私家园林与女性教育的关系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清代女性在园林中接受的教育主要为自然科学教育、智力体育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文化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徐昕昕  林箐 《广东园林》2021,43(4):41-46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的水利系统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特征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分别是因水而兴的驱动因素,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统人居理念。  相似文献   

15.
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及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清代湘妃竹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考证和分析,来重塑其美学价值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实现物质传承。通过文献考证和实例分析,分别从造型、结构、工艺、色彩4个方面研究了清代湘妃竹家具的艺术特色及美学特征,对目前我国湘妃竹家具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了关于复苏和传承清代湘妃竹家具的方法。清代湘妃竹家具是我国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却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传统造物文化精神的迷失。因此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早已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清代湘妃竹家具的研究和思考是重塑其美学价值,进行现代传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徐畅  谢纯 《广东园林》2020,42(1):15-20
天岳书院是湖南平江县在清代建立的地方教育机构,是湖湘地区现存县级书院的代表之一。与省会书院岳麓书院相比,天岳书院规模更小,空间精巧实用,着重在主要庭院营造园林景观。其空间布局严整,形成入口、祭祀、讲学、藏书、生活5大功能区,反映了清代书院重视科举、官学化的特征。书院庭院空间多样,小空间的组织颇有园林意味。天岳书院园林营造要素质朴大方,且具本地特色,多用有文化寓意的乡土植物,硬质景观和建筑细部与书院朴素清雅的风格契合。  相似文献   

17.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江宁织造曹寅带领众盐商出资,于康熙四十三年(1686年)建成高旻寺行宫。行宫分成东、中、西三路纵深布局,呈现前宫后苑格局,其中园林区约占三分之一,以水景为主。乾隆皇帝南巡时,高旻寺行宫得以扩建,行宫继续保持三路布局,但园林区面积大为增加,呈环抱之势,而形成宫苑分置格局,同时高旻寺周边风景得以充分开发。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园林风格综合南北造园手法,高旻寺行宫园林采用集锦式的手法兼收多种园林风格,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营造技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中国竹林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睿 《竹子研究汇刊》2002,21(2):67-70,78
气温是决定植被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竹林分布范围的变动状况表明 ,历史上我国的气候条件经历了温暖和寒冷的几度波动 ,竹林的分布范围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在气候较温暖的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 ,竹林分布到较高纬度的地方 ;在气候较寒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及明清时期 ,竹林的分布北界则向南移动。在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 ,未来我国竹林的分布北界将可能会逐步北移。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时期甘肃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甘肃生态环境继秦汉、唐宋以来遭到了第三次人为更大的破坏,虽经一些开明官史的努力治理,但由于政策难以持续,最终无法改变其恶劣局势。  相似文献   

20.
拙政园为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遗存,在中国园林文化、园林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考据了拙政园的始建时间、初始规模、历史分期,认为拙政园始建于正德四年(1509年)至正德八年(1513年),建成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初始规模包括了现在的东、中、西三部分。按照时代变迁和园林形式变化,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大体可分为明至清初的山林雅致时期(1509—1662年)、清代的繁复变迁时期(1662—1911年)、民国至新中国早期的破败毁坏时期(1911—1951年)以及新中国文管部门接管拙政园后的保护恢复时期(1951年至今)4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