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为均降低,其中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相似文献   

2.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温培养一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后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无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提高了石灰性土壤Ca2-P、Ca-P含量,Al-P和Fe-P也有一定的增加,其中磷肥的影响大于猪粪;Ca2F和Ca8-P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都大于Al-P和 Fe-P。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垦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垦区石灰性土壤中磷石灰(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80%-90%;耕层中磷酸二钙(Ca2-P)和磷酸八钙(Ca8-P)占无机磷总量的8.0%,底层占3.0%;耕层中铝结合态磷(Al-P)和铁结合态磷(Fe-P)占5.5%,底层占2.6%,耕层中无机磷含量高于底层。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磷酸二钙(Ca2-P)和铝结合态磷(Al-P)是有效磷源,磷酸八钙(Ca8-P)和铁结合态磷(Fe-P)是缓效磷源,闭蓄态磷(O-P)及磷灰石(Ca10-P)是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顾益切、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分级方法,研究了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含磷肥料(化肥或有机肥)均可显著地增加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其中钙磷增量约为铁铝磷的2倍;②Ca10-P和O-P在短时间里是不能生成的。旱地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可明显地提高O-P和Ca10-P的含量;③长期施用含磷肥料,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残留在土壤中的无机磷,约有60%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含磷肥料(化肥或有机肥),均可显著地增加Ca_2-P、Ca_8-P、A1-P和Fe-P的含量,其中钙磷增量约为铁铝磷的2倍;②Ca_(10)-P和O-P在短时间里是不能生成的。旱地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可明显地提高O-P和Ca_(10)-P的含量;③长期施用含磷肥料,除被作物吸收利用外,残留在土壤中的无机磷,约有60%以上是以有效磷源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种无机磷分级测试方法对鲁西北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蒋柏藩等把土壤中的Ca-P分为3级能更好地说明潮土中各级磷的有效性,真实地反映Al-P的情况:在潮土中磷以无机磷为主,约占全磷总量的94.22%;无机磷中以Ca-P类磷酸盐占主导地位,约占全磷总量的72.76%;Ca2的含量虽少,但对作物的有效性较高,Ca8-P和Al-P是土壤的缓效磷源,Fe-P的有效性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Ca10-P只能是潜在磷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麦稻轮作高条件下无机磷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冀南麦稻轮作高产区土壤无机磷的形态,水溶性磷肥施干稻季和施于麦季土壤中的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土壤中无机磷以Ca-P为主,Ca-P占无机磷总量的66.9%,Ca10-P占Ca-P的57.6%,Cag-P、Ca2-P分别占37.2%和5.2%;AI-P、Fe-P和0-P占无机磷总量的11.4%、11.2%和10.5%。在麦稻轮作中,水溶性磷肥短期内只转  相似文献   

8.
施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土壤培育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培育时间对灌漠土、黑垆土和褐土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石灰性土壤的磷肥,除作物吸收利用外,主要以Ca_2—P、Ca_8—P、Al—P的形态积累;随着培育时间的推移,Ca_2—P、Ca_8—P又明显降低,并经由Al—P、Fe—P逐渐向Ca_10—P转化。经生物试验和相关分,Ca_2—P、Al—P和Ca_8—P均是灌漠土、黑垆土和褐土的有效磷源,以Ca_2—P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4年和1993年对棉花-大麦轮作下的土壤进行无机磷分级测定以及土壤磷减少量与作物产量,吸磷量的通径分析,研究了施用磷肥,有机肥等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磷肥大大提高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p-P含量,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无机磷的积累,对增加O-P也有一定作用,在土壤无机磷长期处于耗竭状态下,其各组分对作物总产量,总吸磷量的直接  相似文献   

10.
石灰性土壤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供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马粪)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显提高土壤的供磷水平,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以Ca-P为主,其中Ca2-P是土壤有效磷库的主体;Ca8-P对土壤效磷库超重要调节作用,A1-P在供磷上也有一定意义。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速效磷,尤其是Ca2-P和Ca8-P的含量,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显提高土壤微生物体磷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