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特有树种沙地云杉为试材,采用2株乳牛肝菌属外生菌根真菌短柄乳牛肝菌Suillus brevipes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与盆栽沙地云杉幼苗人工接种进行菌根合成,以期探讨乳牛肝菌属2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沙地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S.brevipes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苗的总鲜质量、地上和地下的鲜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5.16%、7.07%、63.80%;菌根苗的总干质量、地上和地下的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91%、15.86%、57.58%;菌根苗的主根和侧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0.00%和16.20 cm;菌根苗的苗高低于对照,而地径比对照提高了7.74%。接种S.luteus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苗的总鲜质量、地上和地下的鲜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9.52%、34.24%、79.64%;菌根苗的总干质量、地上和地下的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39%、19.31%、77.27%;菌根苗的主根和侧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7.14%和19.10 cm;菌根苗的苗高也低于对照,而地径比对照提高了23.26%。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菌根生物技术应用于沙地云杉造林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生态调查中,笔者从未发现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树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结构。为了进一步证实暗褐网柄牛肝菌是否为外生菌根菌,在温室条件下,用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种和液体种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栲树(Castanopsis sp.)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后,思茅松一、二级侧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缠绕生长;菌丝有锁状联合,但是并没有菌丝套和哈氏网发育的迹象。接种10个月后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也缠绕在栲树根的表面,有发达的菌索;菌丝有锁状联合,呈结晶体状,但没有任何菌根结构形成。在同样的温室条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块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室内接种条件下也不能与思茅松和栲树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网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种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4.
许多大型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为外生菌根。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已知的有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菌属,腹菌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外生菌根菌的菌丝附着于植物根系上并深入根的皮层细胞间,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营养物质的面积,并能产生刺激生长和具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固  徐冰  秦岭  李晓林 《园艺学报》2003,30(3):311-313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在施磷水平为0、50和100 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39%-54%和15%-35% ,表明在土壤肥力贫瘠的板栗产区菌根真菌对板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两种外生菌丝扩大了根系吸磷范围,同时具有通过降低pH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能力;增加适量无机养分能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改进菌根合成技术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的外生菌根,描述了人工条件下合成的外生菌根形态.针对菌根合成基质、宿主苗龄和接种方式进行了正交实验,通过对苗成活率、培养6个月的树苗地径和苗高、茎根比、菌根根尖数、菌根感染率6个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在菌根合成中,采用模拟自然土壤结构的二层基质体系的菌根合成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泥炭蛭石基质,且向基质中添加海泡石矿粉更有利于外生菌根菌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3个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季的增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催菇剂对褐环粘盖牛肝菌菌塘进行诱导出菇,可以增加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数量,但产量提高不明显;而使用菌塘复壮或催菇与菌塘复壮结合处理,可以使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时间提早、潮次增加2~3潮、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luteus)是一种优良的菌根食用菌,对油松具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在国内广泛分布,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从2001年开始承担市、省级多个牛肝菌科技研究项目,包括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液体培养、生态学、野生促繁、人工栽培技术等。褐环粘盖牛肝菌液体培养及菌剂制作是实现其人工栽培产业化的基础。现将液体培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生菌根菌的分离与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生菌根菌在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大型真菌领域研究及发展的主要对象。归纳了真菌研究过程中基础且关键的步骤即分离与培养,从分离材料、分离方法、分离部位、分离过程、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筛选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结合已分离培养成功的外生菌根菌的例子,旨在为未培养成功的外生菌根菌提供参考,以及为外生菌根菌的深入研究和资源拓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大柳塔矿采煤沉陷地为试验地,自然状况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了丛枝菌根对沙棘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并对接菌后根际微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接菌处理植株地上和根系发育生长指标优于不接菌组。接菌后宿主植物与菌根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根际菌丝密度远高于对照。接种丛枝菌根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了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也高于不接菌组。接种菌根对采煤沉陷地土壤具有一定的土壤改良效果,改善了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对当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