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双苗移栽对杂交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鞘叶物质输出率上。单苗移栽产量比双苗移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栽插密度下水稻深两优5814的产量、苗蘖、穗粒性状,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对移栽密度要求不高,移栽密度以33.0cm×19.8 cm、29.7 cm×26.4 cm产量最高,以为深两优5814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费正府  谢强  雷晓  张永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9-12910
[目的]探索烤烟漂浮苗假植后移栽对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育苗和田间试验,对常规漂浮育苗和假植后漂浮育苗进行对比。[结果]与漂浮苗直接移栽相比,漂浮苗假植能明显减少移栽用水,漂浮苗通过捏营养团移栽节约移栽用水量80%,提高移栽成活率1.3%,提高烟叶产量0.4kg。[结论]漂浮育苗假植有助于烤烟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春玉米不同育苗移栽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春玉米 4种育苗移栽方式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壮秧剂拌营养土 434孔育秧盘乳苗的苗情优势明显 ;地膜覆盖移栽后 ,壮秧剂拌营养土 434孔育秧育出的乳苗田间生长情况、穗部性状、产量性状均明显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茶树营养袋短穗扦插育苗技术是采用营养袋直接扦插短穗培育植株的过程。这种无性繁殖的方法,能有效保持母本茶树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一致纯一;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不伤根系,能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割苗技术在宁夏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以明玉268玉米为材料,在苗期不同叶龄时进行割苗处理,研究割苗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苗会延长玉米苗期、孕穗期的生育周期,同时会减少玉米灌浆期的生育周期,但对玉米拔节期的生育周期影响不大。割苗会适当降低玉米株高、地径、穗位高、增大玉米穗长、穗粗,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3~6叶期割苗可使玉米增产4.13%~4.53%,7~8叶期割苗会使玉米减产2.68%。因此,割苗技术在宁夏灌区玉米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单季杂交晚稻嘉丰优2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密度19.5万丛·hm-2处理的产量与6.0万丛·hm-2处理的产量在10%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他的均未达显著水平;移栽密度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5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以及5个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移栽密度增减,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于产量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很明显;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千粒重外,其他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比较大,高产高效栽培应特别重视在促进较大群体形成并获得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健壮个体,提高结实率,促进穗大粒多;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和生产实际认为,嘉丰优2号的移栽密度以15.0万丛·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密度设置为基础,对晋南冬小麦主要性状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穗数、穗粒数、株高等性状在高、低密度下的差异较大,这些性状在杂种后代选择中宜在高密度下进行,选择单株的基本苗以150万苗/hm2为宜,选择单穗的基本苗以225万~300万苗/hm2为宜。叶面积系数在基本苗200万苗/hm2密度下相对较小,此叶面积系数条件下库、源、流较协调,同化物生产积累最经济。在当地水肥条件下,大田生产基本苗以300万苗/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在蒙阴县云蒙湖葛墟村进行烟苗不同移栽方式试验,通过试验发现,膜下井窖移栽烟田在农艺性状、经济形状、外观质量等方面综合表现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金沙江干热河谷烟区适宜的起垄高度。[方法]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对比试验,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烟株根系干重、烟株生育期、烟株农艺性状和烤后烟叶经济指标。[结果]平地移栽技术利于土壤水分保持,促进烟株根系健壮生长,烟苗移栽后恢复性生长快,能按时进入旺长期,旺长时间长,大田烟株长势良好,打顶后烟叶能正常成熟采烤,烤后烟叶经济指标高。[结论]该研究为干热河谷烟区烤烟进行科学移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对灿稻S9042的株形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苗、茎、穗、产等农艺性状的观测与分析,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了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和常规营养坨移栽2个不同移栽方式对湘西地区烤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能够提早成熟,提前采收,在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上有一定的效果,在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上都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目前采用的408孔漂浮育苗方式,烟苗直接进行膜下移栽,烟苗素质上还有所欠缺,导致补苗现象较多,烟田整齐度较差,同时由于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比较费工费时,烟农不太接受膜下移栽方式,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茎高2 cm左右烟苗(苗龄50 d)进行膜下移栽,以常规移栽(苗龄65 d)作对照,开展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小苗膜下移栽后整体缓苗快、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病毒病危害轻,植物学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值优于常规移栽。  相似文献   

15.
以云烟87烤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采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对膜下小苗移栽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进行膜下小苗移栽均可明显促进烤烟大田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其中以黑色地膜效果最好,病害显著低于不盖膜,在烟株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方面均好于不盖膜和白色地膜。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中稻再生稻的育种提供依据,以37个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率、株高及穗长整齐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杂交再生稻产量性状优于常规再生稻品种;单株再生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再生稻的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与其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超级早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形成与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问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其中优势表现较明显的是早育秧移栽和点播处理;各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呈现移栽抛秧与点播撒播处理的趋势;栽培方式间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很小,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8.
酵素炭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在云南省的4个地区,进行了酵素炭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并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烟苗移栽时增施烟草种植用酵素炭可以促进烤烟的落黄,优化烤烟农艺性状,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间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其中优势表现较明显的是旱育秧移栽和点播处理;各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呈现移栽〉抛秧与点播〉撒播处理的趋势;栽培方式间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很小,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最适揭膜培土时间,研究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对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完善腾冲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提供依据。本次试验设计了膜下小苗移栽后25、35、45 d揭膜培土以及常规膜上移栽35 d揭膜培土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处理对烟株大田生长势、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及烤后原烟外观质量有较大影响,膜下小苗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产值为65 109.00元/hm~2,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21.63%、28.68%,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为75.85%,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9.55%、10.42%。因此,腾冲烟区膜下小苗移栽烟株最佳揭膜培土时间是在移栽后35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