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三倍体桑品种嘉陵16号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嘉陵16号系用四倍体桑与二倍体桑人工杂交育成的三倍体(2n=3x=42)新桑品种。该品种发芽率高,发芽较早。枝条直立粗长,大形裂叶,叶肉肥厚,叶色深绿。全年公顷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20%。万头蚕产茧量比对照高13%,万头蚕产茧层量比对照高12%,100kg桑叶产茧量比对照高16%。桑叶(干物)蛋白质含量28.08%,可溶性糖含量4.67%,均高于对照。营养生长旺盛,农艺性状好,适宜丘陵、山区密植和间作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不同杂交桑品种在江西的适应性,引进11个杂交桑品种在南昌进行草本化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驰桑、粤桑51、粤桑11的发枝数较有优势,浙杂2发枝数无优势,产叶量浙杂2有明显优势,叶枝比桂优12最大,粤桑51、粤桑11在发枝数、产叶量等方面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3.
沙2×伦109杂交桑生长快、叶质好。本文总结了沙2×伦109杂交桑栽培及养蚕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移栽、管理、收获养蚕等技术,当年育苗,当年成园,质好叶嫩,1~4龄期最好选用湖桑适熟叶养蚕,5龄期则用杂交条桑养蚕,这样配合养蚕较好,1年可养3期。  相似文献   

4.
对3个杂交桑品种在荔波县的生长物候期、桑叶的生长速度、产量构成因子和产叶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桂桑优62号的发芽早、桑叶生长速度快、桑叶硬化迟、全年养蚕供叶时间长,产叶量高,较适宜荔波县和相似生态区种植。特优2号的发芽、桑叶生长速度表现也较好,全年养蚕供叶时间较长,产叶量较高,是比较适宜荔波县和相似生态区的优良杂交桑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二倍体栽培种×六倍体野生桑和六倍体野生桑×二倍体栽培种两种杂交类型的F1代性比分析表明2n(栽)×6n(野)主要因杂交母本不同,F1代性比呈现多样化特点,有的雌性比与雄性比接近,有的雌性比或雄性比较高,有的雌性比处于支配地位;6n(野)×2n(栽)的F1代性比则呈现单一化特点,雌性比均接近90%以上,处于F1代性比的支配地位.因此,在远缘杂交时,要根据对F1代的不同目标性状要求,选择不同的杂交类型和选配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三倍体桑品种"嘉陵20号"成林桑为供试材料,对夏伐和冬季重剪两种剪伐形式的桑叶的光合速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种剪伐形式桑叶的生产季节与重庆地区养蚕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夏伐的桑树,其春叶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冬季重剪桑,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冬季重剪桑.夏伐与冬季重剪两种形式全年产叶量虽差异不太大,但产叶量在养蚕季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夏伐桑春叶占全年产叶量的56.05%,而冬季重剪桑的春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的25.79%.夏伐桑在夏季初不产叶,而冬季重剪桑夏叶产量高,占全年产叶量的37.47%;夏伐桑在秋季产叶量占全年产叶量的43.95%,冬季重剪桑秋季产叶量占全年产叶量的36.74%.夏伐桑叶的高产出时期与重庆地区最佳养蚕季节吻合,建议在该地区有条件的地方试行推广桑树夏伐采收形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栽桑养蚕,多采用实生桑。由于实生桑叶小、叶质差、产叶量低而影响产茧量。为了改善叶质,提高单位产叶量,应采用改良桑栽植养蚕。在繁育改良桑生产中,我们采用不同粗度的砧木室内硬枝嫁接,室外坑内覆盖薄膜愈合,取得了良好的嫁接愈合和成苗效果。  相似文献   

8.
养蚕技术 按以下方法进行种养,每亩成龄树每年饲养3盒蚕种,蚕茧产量平均为120~130公斤。1养蚕前的准备1.1 蚕种与桑叶的平衡。在每期养蚕前要做好桑叶产量的评估,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和当年桑园的管理水平估测出桑园产叶量。一般春蚕每公斤茧用桑14~15公斤(芽叶),每盒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潜山县蚕桑产区采用桑枝条做原料、并运用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的试验,总结创建了“桑叶养蚕、桑枝种菇、菌糠肥桑”的高效生态模式,已在部分乡镇400多农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镇蚕桑站于1998引种镇江蚕研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公斤。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种植该品种桑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镇蚕桑站于1998引种镇江蚕研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每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公斤。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种植该品种桑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芳 《河南农业》2006,(6):12-12
桑品种育71-1是中国农业科学蚕业研究所培育,其树型稍开展,枝条直立较粗壮,皮色青灰,节间较直,冬芽饱满,叶片较大,叶肉厚,属中生中熟品种,发芽率高,生长旺盛,发条力强,叶质优良,抗旱性较强,抗病中等,667m^2产桑叶3000kg左右,比湖桑32增产20%左右。育71-1是近年来商丘市主要推厂品种,并取得较大成功。当年春季利用育71-1速成桑园建园技术栽桑,即可饲养夏秋蚕,第二年就可达到高产,比普通栽植模式达到高产年限缩短1~2年。其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主持完成的“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项目,于2000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 该系列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高产、优质、抗病虫性较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为国内外育成的品种中抗桑微型害虫桑蓟马、红蜘蛛能力较强的新桑品种。在桑树育种技术上,提出了以发挥本地区优良品种优势为亲本的原则,采用高纯度花粉采集方法,是人工杂交育桑新品种的成功范例。 该系列品种产叶量高,早熟品种产叶量比对照种荷叶白增产17%,中熟品种比荷叶白增产35.95%。桑叶采摘方便,扦插繁殖容易,抗病、抗微型害虫能力较强。农桑系列品种育成时间快、投资省、效率高、推广迅速,在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等10多个省市种植面积已达1.64万hm2,其中浙江省种植0.87万hm2,现已成为浙江省主要推广新品种。累计增加收入达4.23亿元。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吕志强)  相似文献   

14.
用两个组合60头三元杂交猪做了两批饲养试验,以考察各组合胴体品质,饲料报酬及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约克·本地,丹系长白×长白·本地从体重20公斤左右开始,育肥113天,分别达到93.60±5.30,90.45±5.08公斤;日增重645.13±23.6、611.11±40.7克;瘦肉率为54.28±1.78、58.92±3.05;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47公斤、3.54公斤;耗青饲料3.96公斤、3.72公斤。实验结果认为用本地猪作母本,长白、约克作第一轮杂交父本,丹系长白作终端杂交父本的三元杂交猪,在适宜的饲养条件下,胴体性状指标均达到农业部对杂交商品猪相关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NaOH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可以直接氧化芦丁和桑色素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桑叶中芦丁和桑色素含量。结果表明,芦丁和桑色素浓度在1.0×10-2~1.0×10-6g/ml和1.0×10-4~1.0×10-6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10-9g/ml和3.4×10-7g/ml。该法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度高,首次用于桑叶中芦丁和桑色素的测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鲁中平原亩产桑叶3000公斤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先进实用,系统完整。主要内容有良种壮苗,好地深耕,适密浅栽,快速养成,优化群体,足肥勤灌,摘心盖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泰安市郊区鲁里村、莱芜市陈家楼村共80.55亩桑园,自1989年起系统贯彻此项栽培技术,已连续三年平均亩产桑叶3000公斤以上,其主要技术规范如下。一、建立桑园 (一)良种壮苗选用选792、新一之濑或荷叶白(湖桑32号)优良品种建园,苗木新  相似文献   

17.
为杂交桑的组合选配及栽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对贵州主要栽植的10个桑树杂交品种的产叶量与其相关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主要数量性状中,杂交桑产叶量与米条产叶量的关联度最高,为0.799 2,与新梢总长的关联度其次,为0.794 8,与发芽数的关联度最小,为0.583 7;各性状依次为米条产叶量新梢总长新梢数三眼叶重叶长叶宽单叶重单位面积叶重节距发芽数,其中米条产叶量、新梢总长、新梢数、三眼叶重、叶长和叶宽6个数量性状与杂交桑产叶量的关联度均0.710 3,对杂交桑产叶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杂交桑的组合选配及栽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贵州主要栽植的10个桑树杂交品种的产叶量与其相关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主要数量性状中,杂交桑产叶量与米条产叶量的关联度最高,为0.7992,与新梢总长的关联度其次,为0.7948,与发芽数的关联度最小,为0.5837;依次为米条产叶量>新梢总长>新梢数>三眼叶重>叶长>叶宽>单叶重>单位面积叶重>节距>发芽数,其中米条产叶量、新梢总长、新梢数、三眼叶重、叶长和叶宽6个数量性状与杂交桑产叶量的关联度均>0.7103,对杂交桑产叶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新品种皖桑2号。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皖桑2号产叶量比湖桑32号提高25%-30%左右,100kg桑产划量比对照湖桑32号有显著提高,可缩短养蚕经过,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广、抗逆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长穗桑与栽培桑的远缘杂交育性,进行了长穗桑×栽培桑和栽培桑×长穗桑2种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穗桑×栽培桑的杂交受孕率在56.76%~90.20%,杂交结实率在52.06%~81.28%,杂交可育性在17.52%~60.57%;栽培桑×长穗桑的杂交受孕率在31.86%~54.07%,杂交结实率在30.69%~48.53%,杂交可育性在6.78%~20.56%。长穗桑×栽培桑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品种×长穗桑分别提高25.27、28.37和23.21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