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桑产业是发展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几年来,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到10万亩桑园规模,其中新栽桑园累计达4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特色。下面就我市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的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省蚕桑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稳面、提质、高产、增效”的总体思路,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提高蚕农素质,努力实现今年全省蚕桑面积达到20万亩,发种20万张,鲜茧总量确保13万担,力争15万担,增幅确保30%,力争50%的目标。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一是满足巩固我省蚕桑产业地位的需要。我省气候条件优  相似文献   

3.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传统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以推行蚕桑机械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路。江苏省海安县是一个蚕桑生产大县,现有桑园规划面积12.8万亩,拥有养蚕农户1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桑园面积1.3亩。  相似文献   

5.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蚕桑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9年,全市桑园面积达22.5万亩(1.5万hm2),养蚕22.58万张,产茧885.97万kg,蚕农茧款收入3.92亿元. 1 项目资金扶持“给力” 1.1 强化规划引领 市...  相似文献   

7.
<正>射阳县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级蚕桑生产规模列江苏省第三位、盐城市第二位。全县现有桑园4000hm~2(6.0万亩),年发种量18万张左右,年产鲜茧7000t,年蚕桑产值近4亿元。全县有蚕桑产业的乡镇10个,桑园面积66.7hm~2(0.1万亩)以上的村16个,蚕桑产业基  相似文献   

8.
开发大巴山区,是四川省“星火计划”的重点项目。素有“大巴山”之称的达县地区,蚕桑资源丰富,但是至今还没能合理开发利用,亦很少有人综合考察,鉴于此,笔者对大巴山的蚕桑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初步探讨。一、达县地区蚕桑资源达县地区地处川东北,幅员30805km~2,土地837万亩,其中田475万亩,土362万亩,有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现有桑园160万亩每年剪伐桑枝条达1000万t左右,利用其为原料生产桑枝食用菌,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稳固蚕桑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9,(3):47-4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住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机遇,推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8-19日,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仪陇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特色产业处处长肖祥贵、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等领导及全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单位150余人参加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南充家丰(香港)丝绸公司服装生产车间及服装展览厅、仪陇县高标准桑园建设示范点、仪陇蚕桑专家大院、蚕桑科技创新中心、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宜丰县是我省“蚕桑工程”基地县之一,1990年成立了县蚕桑领导小组和蚕桑开发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现有桑园面积3450亩。为了支持蚕桑开发,县财政拿出贴息贷款50万元,决定发展1亩桑园扶助无息贷款50元。计划到1995年全县发展桑园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200吨。这项任务已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2.
射阳县蚕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稳定提高在21世纪初,生产总量现列江苏省第四位。2010年全县有桑园6万亩,全年实发蚕种16万张,蚕桑产值2.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1%和66%,亩平产值达4951元。“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5,(4):39-40
<正>蚕桑产业是涪城区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全区现有桑园2.5万余亩,养蚕农户1万户,2015年养蚕6万张,产茧2400t,农民茧款收入9600万元。养蚕农户户均售茧收入近1万元。近年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返包给农户,扩大户营规模、提升集约化水平,重点培育2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促进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从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四川蚕业》2008,36(2):49-50
水观镇黄龙滩村有9个社,630户,2237人,耕地2150亩,其中旱地1650亩。近年来,该村按照“一村一品、一业富民”的思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茧款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不断美化,是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广西蚕桑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30万亩猛增到现在的201万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目前,蚕桑业已经成为继甘蔗产业之后,广西又一重要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江西地处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之南,全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蚕业历史悠久,是桑蚕生产最适宜区之一。解放后,江西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8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蚕桑工程”后,创造了江西蚕桑产业的黄金时期,至199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71万亩,比1989年增长了11倍;生产鲜茧35万担,比1989年增长了7倍,进入全国第7位。然而在1996年全国茧丝绸市场滑坡的冲击下,全省出现了桑园面积明显减少、产茧量严重下滑的趋势。2000年后江西蚕桑产业在加入WTO、市场行情回升、全行业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龙南县是江西省蚕桑基地县之一。省里要求该县到1992年发展桑园1.5万亩,年产鲜茧1.5万担。该县现有桑园4350亩,1990年产鲜茧4000担。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形势,该县一方面抓好发展桑园面积,提高养蚕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蚕桑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县蚕桑丝绸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涪城区是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川蚕丝产业确定的30个重点县及50万亩(3.33万hm^2)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工程15个开发县之一。涪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将蚕桑产业列为全区主导产业,出台了项目、资金、土地等系列扶持政策。2019年着力打造涪城区"千鹤桑田"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9.
王玉芳 《中国蚕业》2008,29(4):94-95
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桑蚕品种、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配套技术和建立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河桥镇在浙江省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中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市首个“万亩”蚕桑乡镇;2004-2007年的蚕桑生产与“西进工程”前的2003年相比,蚕种饲养量平均增加3900张以上,产茧量平均增加180t以上,农民蚕茧收入平均增加859万元以上,户均蚕茧收入平均增加1847元,养蚕农户4年共增收7392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