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泉薯84是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金山57、岩粉1号、泉薯940、文城金瓜薯、American№7、日本薯和徐薯18等为亲本进行计划集团杂交,从金山57为母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特性研究表明,泉薯84叶面合理、净同化率较高、中后期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增长率和经济系数是其丰产的主要生理特性。泉薯84具有优质、高干高淀粉、产量好等优良性状,可作为优质食用型和淀粉加工型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阳青  廖福琴 《杂粮作物》2004,24(4):212-213
岩薯5号是以岩齿红为母本,岩9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全国南方区试中平均鲜薯产量各为40.70 t/hm2和36.51 t/hm2,分别比对照种新种花、金山57增产34.30%和8.97%.平均薯干产量各为10.64 t/hm2和8.92 t/hm2,分别比对照种新种花、金山57增产31.41%和4.09%.晒干率26.2%,出粉率11.7%,每1 000 g鲜薯中含胡萝卜素97.00 mg、维生素C 167.6 mg.高抗蔓割病,适应性广.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南方夏秋薯区非薯瘟病地推广种植,目前累计种植面积34.71万hm2.  相似文献   

3.
2001年引进9个甘薯新品种(系),以金山57为对照,进行品种生产试种试验。在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鲜薯产量以龙薯9号产量最高,达3787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41.4%。其次为宁薯303,鲜薯产量31249.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6.8%,增产显著。薯干产量以金山291最高,达8200.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24.7%,其次是龙薯9号,薯干产量为7875.0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8%,达显著水平。金山291淀粉率最高,达18.7%,晒干率最高,达30.8%,食味最好。  相似文献   

4.
优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烟薯2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薯21号是优质、加工型深黄肉甘薯新品种,3年6点次品比试验结果:春薯鲜薯平均产量为40252.5kg/hm^2,比徐薯18增产25.9%,薯干产量为11769.0kg/hm^2,比徐薯18增产40.3%。平均烘干率29.4%,比对照徐薯18高1.93个百分点。抗茎线虫病、黑斑病,耐贮藏,薯块光滑,整齐集中,是加工出口型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鄂薯7号两年省区试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44 064.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9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薯干产量11 64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1.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研究表明,鄂薯7号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6.
豫薯868是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农科院繁育的甘薯新品种,1999年引进桃江县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抗性强、加工性状好等特点,深受广大薯农及食品生产厂家的喜爱。1 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1999年在桃花江镇花园洞村、浮邱山乡近仑村、枳木山村等20个村引种示范豫薯868,面积66.7hm2,鲜薯平均产量41.4t/hm2,比南京118增产10.5t/hm2,比南薯88增产5.7t/hm2。浮邱山乡近仑村种植19.8hm2,鲜薯平均产量45.3t/hm2,其中单薯最重5.5kg,单蔸最重7.5kg。2001年豫薯868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267hm2。豫薯868蔓长中等,蔓粗,蔓尖紫红色;叶片心脏…  相似文献   

7.
福优晚三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该所育成不育系福伊A与恢复系晚三配成的新组合。1995年测交试种,1996年参加省早季区试平均产量6.87t/hm2,比对照威优64增产2.4%,1997年龙岩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02t/hm2,比对照汕优77增产26.1%,莆田县早稻对比试验产量6.62t...  相似文献   

8.
李延生  顾小燕 《作物研究》2009,23(4):281-282
马铃薯是溆浦县仅次于油菜的第二大冬种作物。2007-2008年进行了稻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22.76t/hm2和24.64t/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并从稻田选择、种薯处理、精细整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了舂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甘薯品种金山57为对照,共八个甘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普薯30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每666.67m~2产量分别为3897.28 kg、1066.69 kg、599.40 kg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德化县是福建省马铃薯生产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0.37万hm2,鲜薯总产量5.6万t,平均667 m2产量1 020 kg,最高产量达2513 kg,单产差异较大.近几年来,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2002年德化县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0.51万hm2,平均667 m2鲜薯产量1 567 kg,比当地自留种增产44.4%,且脱毒种薯商品率高,售价高,销路好,农民增收明显,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降雨对火龙果产量造成的损失,探索红肉型火龙果雨季授粉技术,比较了不同降雨类型气候条件下,套袋授粉和自然授粉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红肉型火龙果雨季套袋授粉后,座果率提高18.89%~51.67%,平均单果重提高181.79~201.77 g,增产23006.55~27073.95 kg/hm2,为自然授粉处理的2.63~4.19倍;套袋授粉还促进了火龙果的果实发育,增加了一、二级商品果比率,每公顷比对照净增收18.92~20.62万元,增幅达240.7 %~433.2%,大幅提升了火龙果种植效益,同时对火龙果的内在品质无影响.雨季套袋授粉在生产上是简便、有效、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2001~2003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为100~120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38.9%~47.6%,产量增加0.48~1.48t/hm^2,增幅6.32%~27.3%,减氮增产的效果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为99~147.5kg/hm^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为146.9~194.3kg/hm^2。改进的施氮处理AEN平均为10.6~14.3kg/kg.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0~10.7kg/kg;PFPN平均为65.2~96.8kg/kg,比农民的习惯施肥增加34.1~65.7kg/kg;REN平均为68.5%~76.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4.1%~21.8%,增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析了氮肥用量对植株干物质在茎秆、叶片和稻穗分配的影响,讨论了植株后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盈江危地马拉草是云南省盈江县有较长栽培历史的粗糙型热带牧草地方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早期生长缓慢,刈后再生性较弱,营养生长期长且营养价值保持相对稳定;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2.57~19.22 t/hm2,比对照德宏象草低29.02%~42.55%,但干季可利用干草产量比对照德宏象草高166.36%~242.03%。在饲草的可利用季节上盈江危地马拉草与德宏象草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云南南亚热带地区饲草的全年均衡供应,适合南亚热带冬季霜冻较轻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岛儋州、屯昌和琼海3个地区的2、4和6龄桉树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为430.5~439.6 g/kg,氮含量为13.3~15.2 g/kg;枯落物碳含量为427.7~475.2 g/kg,氮含量为16.2~18.9 g/kg。0~100 cm土层碳含量为3.11~47.99 g/kg,氮含量为0.34~2.34 g/kg。土壤碳含量和氮含量均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0~10 cm土层的碳含量和氮含量最高。3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83.98、158.13和189.58 t/hm2,总氮储量分别为9.61、11.59、和13.08 t/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琼海地区碳、氮储量均高于儋州和屯昌。土壤层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的碳库和氮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的54.93%~98.54%和94.53%~99.65%,其次是乔木层。就3个地区林龄平均水平相比而言,土壤层碳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琼海>屯昌>儋州,而乔木层碳占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儋州>屯昌>琼海。土壤层氮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屯昌>琼海>儋州。  相似文献   

15.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15N示踪尿素氮的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海南花岗岩砖红壤蕹菜栽培条件下尿素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蕹菜吸收尿素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吸收率在22.50%~43.84%之间,平均吸收率为33.32%,施氮量为2.696 kg/(0.09m^2)(300kg/hm^2)时,蕹菜的产量、干重和氮肥利用率最佳;土壤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残留率在24.25%~47.28%之间,平均残留率为32.68%,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80%以上都分布在0~40 cm土层中,无机氮主要是NH4^+-N,施氮量越大,在40cm以下土层中残留尿素氮所占的比例越大;尿素氮的损失率在30.22%~39.55%之间,平均损失率为34%,其中挥发损失率在0.78%~28.10%之间,平均挥发损失率为19.11%.  相似文献   

16.
茶园滴灌施肥的增产提质及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设计3个不同氮素用量(450、300、150 kg/hm2),研究了茶园滴灌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3.4%~9.3%,施氮量与产量间呈明显正相关,以年施氮量300~450 kg/hm2产量较高,滴灌施肥对茶叶品质影响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成熟叶含氮量显著高于对照,且季节性差异明显,秋茶﹥夏茶﹥春茶,滴灌施肥可促进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土壤pH值影响显著,滴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明显高于对照,可能因其氮素利用率较高而有助于减弱无机氮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株型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2年开展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以来,山东省共有50个大豆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本文分析了这50个审(认)定品种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最高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平均产量由1982-1985年的1892.73 kg/hm2提高到2001-2005年的2820.67 kg/hm2,增幅为49.0%;最高产量由3072.0kg/hm2提高到4389.3kg/hm2,提高了42.9%;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时代和选育目的的不同而在37.00%~46.44%和16.80%~22.50%之间变化。山东省夏大豆的理想株型应是株高70~80cm,主茎节数14~16节,有效分枝1~2个,并且在此基础上,有密而均匀的结荚。  相似文献   

19.
为同步检测花生中5种常用农药残留量,采用液-液分配反提取方法,对花生中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涕灭威、吡虫啉、辛硫磷等5种农药同步提取、净化与浓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加标水平为0.01、0.05、0.10μg/m L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9%~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1.5%~7.8%,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成本低,检出限及定量限低于国家最大残留限量值,检测灵敏度高,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标准,能满足实际样品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花生高产高效适宜的磷-锌配施模式及其可能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锌方式下外源磷对花生根系形态、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磷促进了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P45、P90、P135和P180处理的产量分别比不施磷(P0)平均增加36.8%、60.7%、48.3%和39.2%。不同施锌方式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和地上部营养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叶面喷锌(Znf)和土壤施锌(Zns)处理的花生产量分别比不施锌平均增加6.4%和10.1%,表明土壤施锌方式增产效果较好。施锌方式与施磷量交互效应对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各指标在ZnsP90处理达到最大。综上,在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土壤施用90kg P2O5/hm2配合30 kg ZnSO4·7H2O /hm2改善了花生根系形态特征,提高了光合特性,是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和高产的适宜磷肥和锌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