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太原市常绿针叶树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太原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太原市12种常绿针叶树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依托5个评价指标,利用1-9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根据综合得分进行适应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树种划分为:Ⅰ级(极适应)、Ⅱ级(适应)、Ⅲ级(较不适应)、Ⅳ级(不适应)、Ⅴ级(极不适应)。[结果]5个指标(冠势、干形、生长势、枝叶态势、虫害表现)入选太原市常绿针叶树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分别为0.395、0.068、0.333、0.113、0.091,适应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划分12种常绿针叶树为四个等级。[结论]太原市常绿针叶树Ⅰ级树种为圆柏、侧柏、白皮松,Ⅱ级树种为白杄、青杄、杜松,Ⅲ级树种为樟子松、华山松、油松,Ⅳ级树种为雪松、辽东冷杉、南方红豆杉。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彩叶树种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与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城市绿地景观色彩单调、彩叶植物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详细调查兰州市城市绿地彩叶树种资源的基础上,以兰州市近年来主要利用的21种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的观赏特性及生态习性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同时选择13个重要评价因子,建立城市绿地彩叶树种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观赏价值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观赏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在13个评价因子中耐寒性、呈彩期、耐旱性和抗病虫害对观赏价值的贡献率较大。(2)综合评价等级分为3个等级,Ⅰ级(M≥80%),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共计4种;Ⅱ级(79%≥M≥60%),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共计13种;Ⅲ级(M≤59%)观赏价值一般的种类,共计4种。(3)Ⅰ级的种类建议作为兰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的首选物种,Ⅱ级的种类建议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大量使用,Ⅲ级的种类建议根据实地情况,在特定条件下选用。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青岛地区彩叶植物种类,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引种到青岛地区的彩叶树种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途径。以引种到青岛地区的34种彩叶树种为评价对象,通过2个生长季节的露地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价值进行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4 种彩叶树种根据综合评价分值高低共分为4 个级别,Ⅰ级(>4.0)为综合应用价值高的树种,共9种;Ⅱ级(3.5~4.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树种,共10 种;Ⅲ级(3.0~3.5)为综合应用价值一般的树种,共11种;Ⅳ级(<3.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低的树种,共4 种。建议综合价值高的树种在青岛市园林景观工程中重点推广应用,本研究首次对青岛地区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彩叶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济南园林水生花卉综合评价及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园林水生花卉,为日后济南园林水景绿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评价法筛选45种观赏性高的水生花卉,专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在2轮专家评价后,其评价的分级结果为:综合评价为Ⅰ级的水生花卉共有12种(黄菖蒲、花菖蒲、菖蒲、红蓼、香蒲、芦苇、芦竹、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再力花、莲(荷花)、睡莲),在济南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综合评价为Ⅱ级的水生花卉共有16种,综合评价为Ⅲ级的水生花卉共有6种,Ⅱ和Ⅲ级水生花卉应用价值逐渐降低;综合评价为Ⅳ级的水生花卉共有11种(水莎草、磚子苗、水毛花、巴天酸模、石龙芮、水芹、泽芹、苹(田字萍)、狐尾藻、豆瓣菜、眼子菜),Ⅳ级水生花卉不太适合在济南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引进的 30 种草本花卉在郴州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观测并记录了其生物学特性、观赏性状、生态适应性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适合草本花卉的综合评价模型,以草花的观赏性、适应性、生长性作为优良草花品种选择的主要依据,确定了花色、花姿、花期长度、花覆盖度、抗逆性、抗病虫性、管理难易、繁殖能力等14个评价指标,对30种花卉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香彩雀等Ⅰ级草花15种,雏菊等Ⅱ级草花13种,天竺葵等Ⅲ级花草花 2种,为草本花卉在城区园林绿化中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熵AHP法对鸢尾宿根花卉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能够让引种工作者在引种材料较多时定量的比较宿根花卉观赏性状及景观应用价值,从形质性状、开花性状、生长性状等方面确定了鸢尾宿根花卉评价的3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测算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鸢尾宿根花卉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沈阳市植物园近几年引种栽培的鸢尾宿根花卉的50个种和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级,其中Ⅰ级的有10种、Ⅱ级的有18种、Ⅲ级的有15种、Ⅳ级的有7种。研究为鸢尾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山市城区行道树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道树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行道树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为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黄山市城区15条主干道路行道树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乔木树种24种,灌木树种37种,分析行道树的组成、直径和冠幅结构及行道树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黄山市城区行道树组成优势种明显,直径在6~14cm的行道树占55.7%,街道之间行道树冠幅差异明显,新安北路的冠幅最大,为11.31m,天都大道冠幅最小,为2.4m,滨江中路树种多样性最大,H指数为2.6850,黄山东路树种多样性指数最小,H值为0.7498。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9,(4)
科学合理地选用乡土树对城市绿化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南京地区的城市绿化树种,在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分布的41种乡土树种的美学价值、抗逆性、生态价值和生物学特性中的17项指标进行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值构建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各树种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1)根据综合评价值,宁镇山脉乡土树种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乡土树种表现最佳,Ⅱ类乡土树种开发的潜力较大,Ⅲ类和Ⅳ类乡土树种不宜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使用。2)综合评价值较高的Ⅰ类树种为全缘叶栾树(4.796)、珊瑚朴(4.472)、黄连木(4.273)、杜梨(4.053)、五角槭(4.025)、乌桕(4.024)和三角枫(4.005);Ⅱ类树种中榔榆(3.975)、朴树(3.970)和枫香树(3.929)也具有较好的表现;表现最差的是Ⅳ类中的米槠(2.534)、宝华玉兰(2.520)、黄檀(2.500)和小叶青冈(2.365)。结论:应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建设树种。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区茶梅露地栽培试验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在西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ph值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研究,通过对其物候观察和生物学习性的掌握,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梅在西安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行道树种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横交错的城市街区道路,四通八达的城郊公路,其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理想的行道树种选择标准,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便于养护管理,要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抗病虫害、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的树种;另一方面要考虑景观效果,要选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美,冠整形优的树种。 城区道路多以树冠广茂、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而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多注重生长快、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养护的树种。甬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应用,则多以常  相似文献   

11.
青钱柳苗木质量分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青钱柳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贵州青钱柳栽培主要产区苗木检验提供依据,调查了贵州黎平青钱柳育苗基地的一年生芽苗育苗主要生长指标,通过主要指标相关矩阵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以苗高和地径作为青钱柳苗木分级质量指标,分别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标准差2种方法开展了苗木分级,初步制定了1年生青钱柳芽苗培育苗木的苗木分级标准研究。其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Ⅰ≥150cm、DⅠ≥1.00cm;Ⅱ级苗,150cmHⅡ≥100cm、1.00cmDⅡ≥0.65cm;Ⅲ级苗,HⅢ100cm、DⅢ0.65cm。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武汉气候条件的多肉植物品种资源,于2015—2016年在武汉市简易温室中进行了29个多肉植物品种的观赏性、适应性评价,并结合观赏性和适应性试种了29种多肉植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29种多肉植物在武汉地区的简易温室中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火祭、乙女心、虹之玉等22种多肉植物的综合评价在Ⅲ级或以上,适宜在武汉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北碚主要支流河流水质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的三条主要支流河流璧北河、磨滩河、黑水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5个监测断面和11个污染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个断面水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表明黑水河流域地表水质总体状况最好,除了偏岩断面2月份为Ⅲ级水质外,均处于Ⅰ级和Ⅱ级,符合功能水环境质量标准;而磨滩河的水质最差,甚至出现了劣Ⅴ级水质,可见其污染严重,需要治理;璧北河水质较好,2月份为Ⅳ类水质,5月份为Ⅲ级水质,8月份的河水水质较好,为Ⅱ类。评价结果为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张家界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现状,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和总结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区野生观赏藤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张家界市观赏藤本植物共有192种,隶属于40科87属。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192种藤本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其中开发利用价值为Ⅰ级的野生藤本植物共有17种,Ⅱ级43种,Ⅲ级42种,Ⅳ级90种。该分析结果将为后期张家界市园林建设筛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茶树根部土壤养分及茶树叶片品质变化,本研究以‘金观音’、‘铁观音’、‘黄金桂’3种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施肥2年内茶树根部土壤理化指标及叶片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3种茶树根部土壤p H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达到肥力Ⅰ级,全磷含量为Ⅲ级肥力,0年茶树土壤全钾含量为Ⅱ级肥力,1、2年为Ⅲ级肥力;土壤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在0年时为Ⅰ级肥力,1年后为Ⅱ级肥力,2年后为Ⅲ级肥力;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1年时为Ⅰ级肥力,2年后为Ⅲ级肥力。(2)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茶叶品质指标及品质指数呈下降趋势,但茶多酚含量变化较为微弱,茶氨酸、咖啡碱变化则呈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3种茶树在不施肥种植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特性上存在差异,导致茶树根围土壤养分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茶叶品质相关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6.
<正>白蜡树干通直,树形端正,冠姿优美,枝繁叶茂,夏叶翠绿,秋叶橙黄,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已成为城乡绿化植物中重要的行道树、绿地景观乔木树种和固沙树种。近几年来,随着栽植量的增加,白蜡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导致树体长势差、观赏性及生态价值下降。现将白蜡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1.叶部病害①发生规律。白蜡褐斑病主要危害白蜡叶片,早春发病重,导致叶片变黄、变小、早落,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在河北省选取12个县的无公害果品产地作为土样采集点,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值范围在0.085~0.991之间,等级范围在Ⅰ~Ⅲ级之间,其中8个县评价等级为Ⅰ级;1个县为Ⅱ级;3个县为Ⅲ级,各重金属之间除Pb与Cd在0.0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它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状况为安全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可以满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适应性非常强,既耐湿,又抗旱,且耐低温,抗风性也很好。柳树冬季落叶后可修剪、整枝。耐旱,耐水湿,为湿生阳性树种。喜生于河岸两旁湿地,短期水淹及顶不致死亡。高燥地及石灰质土壤也能适应。发芽早,落叶迟,生长快速,也是主要庭园绿化树种嘉峪关市各大景区、公园、行道树普遍种植。常见虫害蚜虫蚜虫早期发生在4月底至5  相似文献   

19.
翅果油树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定翅果油树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测定翅果油树种子百粒重、种子活力、净度、含水量和发芽率等指标,使用SPSS13.0软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制定翅果油树种子的分级标准。结果:翅果油树种子质量等级分为3个等级。结论:制定翅果油树种子的Ⅰ、Ⅱ、Ⅲ级标准可作为翅果油树种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FAHP模型,选取资源质量、环境条件、开发条件3个Ⅰ级评价指标,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区位特性、区域条件6个Ⅱ级评价指标以及22个Ⅲ级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Ⅱ级指标层中,得分最高的是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略次之,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共同构成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框架;环境质量的得分位居第3,区位特性和区域条件的得分较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Ⅰ级指标层中,资源质量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环境条件,开发条件的得分较低。最终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得分为90.6分,评价等级为1级,说明其生态旅游资源整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