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辉教授谈太空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宜军 《新农业》2004,(1):45-46
神舟五号载着中国宇航号首次升入太空,同时搭载了30种作物种子,进行又一次太空育种实验,近日我们向沈阳农业大学冯辉教授详细了解了有关太空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峰 《北京农业》2012,(28):47-48
正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种子上天的奥秘"太空育种"技术是将普通种子搭载卫星、飞船、太空飞行器上天,利用特有的太空环境,如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重粒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二、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的1987年8月5日,随着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被送向了遥遥天际,这是我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当时搭载作物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看看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性是否有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无意发现,上过天的种子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遗传变异,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太空诱变后薰衣草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变异程度。[方法]以经太空诱变的薰衣草种子为试材,与未经太空诱变的种子进行发芽及出苗比较试验;同时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及不同浸种时间对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和陆地薰衣草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较陆地薰衣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出苗率均明显下降。在清水浸泡处理下,太空种子的发芽率为25.00%,发芽势为21.50%,发芽指数为1.904,分别比陆地种子降低了70.59%、74.71%和93.58%。赤霉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空种子的发芽指标,但与陆地种子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仍较低,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时间对薰衣草种子发芽影响差异不显著。当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时,最有利于太空种子成苗。[结论]该研究为太空薰衣草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太空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神舟5号”飞船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飞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在太空育种领域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什么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是指将农作物种子或枝芽放在航天器上,随之在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及大温差的宇宙空间遨游一定时间,使种子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返回地球后经地面培育4代~8代,即可获得稳定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农作物良种——太空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0世纪50年代以来,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相继问世,使空间生命科学应运而生。俄罗斯宇航员在“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上长期…  相似文献   

6.
柯豹 《北京农业》2012,(22):49-50
<正>太空育种成效显著"神九飞船我们搭载了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作物种子,这些种子随神九返回舱一起回来。"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日益成熟,已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多种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  相似文献   

7.
浅谈航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有多家媒体报道,太空蔬菜开始在北京上市了,我国已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玉米、太空棉花、太空花卉等。这些农作物品种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用太空种子种植出来的粮食、蔬菜、瓜果等,对人体有无不安全因素等这些问题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是最先利用航天技术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0,(9):10-11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中国的太空蔬菜基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蔬菜种子,回到地面后便在宁阳落地生根。依靠这些珍稀的太空种子.宁阳与中科院建起太空蔬菜育种基地,在当地衍生出一条超过亿元的产业链;更为国产种子应对洋种子全面入侵培育了一支突围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是将种子随航天器进入太空,让种子接受一定时间的太空辐射产生变异后,再送回地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太空种子在2013—2017年通过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在福建省部分地区进行试种、引种试验的情况,探讨了种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太空种子的推广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太空种子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新农业》2012,(15):5-6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一些优变的个体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虽已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争论之中。虽说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的太空环境对植  相似文献   

12.
新闻链接日前,江西省展示了我国新近试种成功的“太空一号”花生,出油率比普通花生高出20%以上。太空育种所谓太空育种,就是利用卫星和飞船将种子搭载上太空,借助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  相似文献   

13.
太空条件处理不同水稻亲本材料诱变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就太空条件诱发不同籼稻基因型材料变异效果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太空条件处理水稻干种子后,细胞学观察发现,被处理的材料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而其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分蘖率等与对照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刺激作用;后代出现丰富的变异类型,选出的突变体能遗传到下一代。  相似文献   

14.
《今日农村》2004,(2):8-8
“太空蔬菜”在天上遨游时,经过了宇宙射线的强烈辐射。食用了辐射变异后的“太空蔬菜”,会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上海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张圣君教授分析说,太空育种只是利用太空中特殊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诱使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中,作物种子基因变异并非因为导入其它基因而发生,属自身发生的畸变,并没有其它有害基因的参与,所以不会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上海宇航学会秘书长夏荣祥说,检测表明,太空辐射对作物种子的诱变效应并未增加其放射性,如果与地面辐射强度比,太空辐射只…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航天集团把30份太空搭载生物材料交给了农科集团,这些材料是今年9月搭乘我国首颗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邀游太空后返回地面的。此次搭载是农科集团两年来组织的第4次太空生物材料搭载活动,4次太空搭载共直接搭载生物材料60多个,至今已有包括蔬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花卉、果树、药材、微生物等太空育种材料100多种落户深圳市。在深圳市航天育种基地太空作物园和中国航天集团设在农科集团坪山基地的太空育种基地,目前共栽种展示了400多种利用太空技术改良的农作物,走在了我国太空农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航天育种     
<正>87种太空诱变种子选育工作展开记者从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了解到,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诱变的87个品系的蔬菜种子的选育工作已经展开,一些蔬菜苗已显现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目前在黑龙江省农委已经立项,并投入数十万元试验示范经费,黑龙江省还对相关机具给予30%的购机补贴。由于该技术是将模拟太空种子处理的原理应用于现代设备来处理种子,因此经过处理的种子被俗称为“太空种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航天育种产品初具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0,(5):46-46
你知道“神七”飞船上还有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乘客”吗?正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上,参观者们将有幸零距离接触那些曾经随“神七”飞船遨游太空的“太空种子”。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严格审查,顺利获得“太空门票”——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航天育种基地的103克种子,目前正搭载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这也是该校选送的第二批“太空种子”。此前,搭载“神八”返回地面培育的甜瓜种子,经过五代繁育,已成为我国首个“太空甜瓜”品种,因其优质的“太空血缘”,今年计划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