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彰显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次内涵和全方位意义的解读.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战略的提出,是新时期我们森林公安值得研讨的一个课题,森林、湿地保护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到生态建设的成败,而生态建设关系到美丽中国能否空气清新,山川秀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突显了森林公安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施也给森林公安机关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森林公安机关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做好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工作,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顺利实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构建好和谐林区.  相似文献   

2.
从森林林冠层、林下枯落物层、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对冀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与数学软件MATLAB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冀北山地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3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并进行了排序。结果为: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0.348 4)>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0.334 1)>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0.317 5)。事实证明,层次分析法是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1973—2008年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从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气候带定量分析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净生产量由1973—1976年间的803.359×106t·a-1增加到2004—2008年间的1 478.425×106t·a-1,增加了84.03%;相应的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由7.302 t·hm-2·a-1增加到9.502 t·hm-2·a-1,增加了30.13%。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杨桦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对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贡献较大;热带林、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生产力较高,油松林和马尾松林平均生产力相对较低。不同气候带中,热带地区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呈波动中减少趋势,其它气候带呈增加趋势;1973—2008年间各气候带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为:热带(18.625 t·hm-2·a-1)寒温带温带(9.610 t·hm-2·a-1)亚热带(8.499 t·hm-2·a-1)暖温带(7.800 t·hm-2·a-1)。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凯  贺敏 《防护林科技》2007,(3):134-134,142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植被恢复的主要途径,重点阐述了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其主体在西藏墨脱县境内。从海拔不足600米的河谷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高差在7000米以上。加之又是印度洋水汽通往西藏腹地的重要通道,因此降雨丰富,气候湿润,从低山到高山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山地垂直植被带,拥有从中国海南岛到极地的主要的植被森林类型。河谷地区气候湿热,呈现出浓郁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森林郁郁葱葱,四季常绿,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高山地区为温带针叶林景观,林海茫茫,色彩斑斓。在这里,许多典型的热带、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不同森林类型共1 266个样地的生物量、生产力和蓄积量资料,建立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生物量与群落生长量和年凋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1973-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3年间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为1 360.64×106t/a,平均生产力为9.53 t/(hm2.a),植被净生产量构成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北和西南地区植被净生产量较高;其它地区植被净生产量相对较小。近30年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由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时的790.13×106t/a增加到1999-2003年间的1 360.64×106t/a,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较低,之后开始逐步增加;中国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的变化与净生长量的变化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较高,而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之后才开始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7.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搞好火险等级预测预报是森林防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992年5月国林业部颁布了三级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Ⅰ级,高度危险,容易蔓延;Ⅱ级,中度危险,较易蔓延;Ⅲ级,低度危险,不易蔓延。其局限性是仅从单一的气象条件方面来预报,我认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应在此结合当地社会条件从植被状况、干旱指标、气温、风速几个方面来综合测报。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197项自然遗产中,包含许多与山地森林有关的自然遗产,像美国西部的约塞美蒂国家公园、美国东部的大雾山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蓝山国家公园、马来西亚的穆鲁国家公园、中国的九寨沟、中国的三江并流、中国的峨眉山等。这些拥有巨大山地森林的自然遗产可以说都是闻名世界的自然名片。在整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评选过程中,森林,尤其是包含了  相似文献   

10.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循环演替、森林特殊的生境、边缘效应、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及森林景观格局多样性等方面论述了林窗干扰作用,并讨论了林窗理论在山地型城市森林建设中森林动态管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和林相改造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其中,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要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  相似文献   

13.
评选"中国最美森林",此举用意很好,十分有助于向人们推介值得去欣赏的森林景观,创出中国森林名牌,而且有利于当地进一步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我这一辈子工作到现在已逾50年,除了教书就是钻林子。1960年从北林毕业后留校,首先在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美丽中国建设中不能缺少森林。森林,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元素。(一)森林是自然美的象征。树木使人感受到生命之神奇。一粒小小的种子,从阳光、雨露、风云和雷电中汲取能量,从泥土中吸  相似文献   

15.
森林城市建设是以构建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乡人居生态系统为着力点,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氛围为主要目标,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海口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调查入手,通过对市域人居环境、城乡绿化美化现状等要素的分析,对海口市绿地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角度,分别从城市森林体系、美丽乡村、生态廊道、城郊森林(湿地)公园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优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磐安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美丽生态变成了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森林城市建设十五周年之际,在"绿色中国行——走进森林城市"启动仪式上,磐安县委书记、县长王志强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周国辉手中接过"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7.
"珍贵的灵芝森林里栽,美丽的翡翠深山里埋,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上世纪80年代,《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悠扬婉转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正是这个时候,王福生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森林调查队,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郁郁葱葱的森林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给人无限的憧憬和向往。林业调查设计工作就是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劈波斩浪,用智慧和汗水获取各项资源数据。30多年来,王福生跋山涉水,居无定所,饭无定餐,踏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还到过福建、海南、西藏、湖北等10多个省市区以及柬埔寨等国家开展资源调查工作,其艰辛程度非常人可想。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中国"确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再一次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号角,为森林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人会问,为什么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能够从一个林业宣传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到今天进入到  相似文献   

19.
绿文 《国土绿化》2018,(12):18-19
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持续加大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修复,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着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林地、草原生产力,下大力气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力争到2020年,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迈入林业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0.
正1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要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森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和基本色调。美不美,看山和水;只有山青,才能水秀。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