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磷石膏改良贵州黄壤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壤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共738.37万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6.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1.92%.其中,黄壤旱地面积为154.97万hm2,占全省旱耕地总面积的46.2%[1].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酸性旱地超过1 000万hm2,土壤粘、酸、瘦、瘠,生产力低下.贵州省农科院自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黔中黄壤丘陵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以来,结合贵州省实情,利用磷石膏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改良低产酸性黄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磷石膏改良贵州黄壤的效果及其对土壤、作物的影响和应用前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21,(7)
正衢州市是浙江省的柑橘主产区之一,2020年全市柑橘总面积2.24万公顷,产量41万吨,产值14.7亿元。近几年,浙江省衢州市着力推进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柑橘转型提升发展。柑橘品质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土壤是重要因素之一。衢州土壤大多为红黄壤,未经改良的红黄壤虽然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低(1%)、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89)Sr在青紫泥、小粉土和红黄壤中的吸附。结果表明,~(89)Sr进入淹水土壤中之后,将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小粉土(?)_1=682.47(1—e~(-3.9337t),红黄壤(?)_2=554.56(1—e~(-2.9856t),青紫泥(?)_3=718.81(1—e~(-4.8244t)。可见,它们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小粉土约2.0d,红黄壤约2.5d,青紫泥约1.7d。它们的吸附率皆在50%以上;同时还求出了~(89)Sr在三种土壤中的分布系数:青紫泥为3.43cm~3/g、小粉土2.53cm~3/g、红黄壤1.54cm~3/g;因此,就它们吸附~(89)Sr能力来说,青紫泥>小粉土>红黄壤。  相似文献   

4.
根据红黄壤利用改良区划的原则与分级标准,把福建省划分为两个土壤地带、四个地区和八个土区,即:Ⅰ中亚热带红壤黄壤地带Ⅰ_1武夷山-戴云山-鹫峰山山地红壤、黄壤、水稻土,林、粮、茶地区。Ⅰ_1(1)闽东北中山山地红壤、黄壤、黄泥田,改低、防蚀区。Ⅰ_1(2)闽西北中山山地黄壤、红壤、冷浸田,改低、培肥区。Ⅰ_1(3)闽北低山山间盆地红壤、冷浸田、潮泥田,改低、培肥、防蚀区。Ⅰ_1(4)闽中中山红壤、山地黄壤、黄泥田,综合治理区。Ⅰ_1(5)闽西南中山河谷盆地红壤、山地黄壤、紫色土、黄泥田,改低水土保持区。Ⅰ_2闽浙东部滨海丘陵平原红壤、水稻土、盐土,粮、茶地区。Ⅰ_2(1)闽东滨海丘陵平原红壤、乌泥田、黄泥田、埭田,防旱、培肥、水土保持区。Ⅱ南亚热带砖红壤性红壤和红壤地带Ⅱ_1东南沿海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水稻土,粮、经作、热作地区。Ⅱ_1(1)闽东南滨海丘陵平原砖红壤性红壤、乌泥田、埭田、赤砂土,水土保持、培肥、防旱区。Ⅱ_2闽粤低山丘陵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水稻土,粮、林、经作地区。Ⅱ_2(1)闽东南低山丘陵砖红壤性红壤、红壤、赤砂土、潮泥砂田,防湿、防旱区。  相似文献   

5.
<正> 红、黄壤是我国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本文用Fuzzy贴近度来定义待识别土壤与标准识别模式间理化性状相似性的综合程度,从而根据择近原则,确定待识别土壤的所属类型,为红、黄壤的分类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土芯装置研究了~(89)Sr在淹水土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1.通过18cm土柱后的淋溶水中~(89)Sr含量甚微:青紫泥约占标记量 0.2%,小粉土约占 0.3%,红黄壤约2.4%。2.滞留于土壤中的~(89)Sr,一半以上残存于表层2cm内:青紫泥67.4%,小粉土65.7%,红黄壤 55.1%。3.土壤中~(89)Sr-Sr含量随土壤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青紫泥 C_3=892.93 e~(-0.5073 x),小粉土C_1=498.96 e~(-0.3365 x),红黄壤C_2=341.29 e~(-0.1924 x);就随深度衰减速率而言,青紫泥>小粉土>红黄壤。  相似文献   

7.
酸性红黄壤施用白云石对小麦、红豆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皖南酸性红黄壤“酸、瘠”特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粉可改善土壤酸度状况,提高作物产量。小麦、红豆的增产效应与不同白云石施用量存在明显差异,施用1 100~2 500 kg/hm2白云石粉时,小麦、红豆生长发育状况较优,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
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力。结果表明红、黄壤粘粒矿物组成不相同,红壤的酸度及游离Fe2O3高于黄壤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红壤粘土矿物为三水铝石时,不存在永久负电荷,胶体可带正电荷,正电荷来源于游离Fe2O3。阳离子交换量黄壤高于红壤,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19.5%、53.5%~209.7%、72.7%~229.3%和20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南红、黄壤矿物组成及电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黄壤是以可变电荷为主的土壤,黄壤的点电荷、永久电荷、可变负电荷都高于红壤,其差异性达极显著,可变电荷零点红壤高于黄壤。游离Fe2O3是产生正电荷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壤高于黄壤,其差异性也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参比及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40-42,68
选取了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的5个代表性剖面,采样进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及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从红壤→黄红壤→黄壤,有机质累积逐渐增加,而粘粒含量、黏化率及粉粘比逐渐减小。在上述理化性质参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夷山保护区红壤、黄红壤及黄壤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了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现状,详细论述了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盐碱地利用技术,针对苏打盐碱地改良与利用领域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吸钾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钾吸收特性的影响,给河南省各烟区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3种土壤类型烤烟的钾吸收状况。结果表明,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施钾处理与不施钾相比,在移栽后60d烤烟生物学性状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3种土壤类型的施钾处理烤烟干物质积累强度表现为红黏土>褐土>黄褐土。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烟株中各部位全钾含量,褐土施用钾肥对叶片中钾含量的提高最显著,移栽后90d的烤烟叶片钾含量为3.404%。3种土壤类型施钾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初期迅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的过程,褐土的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33.0mg/kg)。黄褐土、褐土和红黏土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5.24%、40.96%和38.85%。因此,在褐土上应特别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率特征;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了基础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对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黄壤区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0.8、1.13、4.57和5.73 Mg·hm~(-2),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0.8%、49.0%、59.0%和70.8%;基础地力产量越高,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的贡献率越大。作物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直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476、0.284、0.382和0.366(P0.001)。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施肥产量潜力分别为42.8、4.07、11.8和12.4 Mg·hm~(-2);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提升作物施肥产量,降低产量差,有利于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植株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了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的根干重、根长度、养分累积量和分配量以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变化顺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紧实胁迫下叶片中的养分分配比例高于茎鞘,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了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的增加,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较小;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磷、钾转移率随紧实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紧实胁迫影响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和吸收,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土壤类型可通过降低紧实度来改善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养分的吸收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江西红壤科研进展与成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西红壤面积1.62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64%,红壤科研工作起步早,进展快,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大面积红壤的开发利用。本文从学术上首次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建国以来我省红壤科学技术的进展与成就。在红壤的形成与分类方面,扼要阐明了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红壤脱硅富铝化过程的基本特点,评述了我省红壤分类的历史演替、最新成就和发展方向;在红壤的肥力特征方面,深入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层(A层)浅薄、活性铝含量高、胶体品质差和土壤物理性质不良等主要障碍因素的形成和演变,揭示了红壤在合理利用下,越种越肥的必然规律;在红壤利用改良方面,着重指出了开发利用、培肥改土和耕作改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传统的地质重砂矿物测量法,穆斯堡尔谱以及光学显微镜技术,鉴别福建南亚、中亚热带的赤红壤、红壤和黄壤诊断层的粗粒氧化铁矿物。结果表明,黄壤电磁性矿物以针铁矿为主,铝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含有较多的Fe~(2+);而红壤和赤红壤则以赤铁矿和针铁矿为主。黄壤中残留的原生矿物种类远较红壤和赤红壤复杂多样。由此认为,土壤粗粒矿物的组成特性,尤其是粗粒氧化铁矿物,与粘粒矿物一样反映了相应的土壤发生环境和过程,可作为自然土壤发生分类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夷山5种主要的茶园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储量均存在很大差异。5种土壤类型茶园0~20cm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20~40、40~60和60~8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表聚作用明显。5种土壤类型茶园同一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黄壤〉紫色土〉潮砂土〉红壤;0~8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253.29t·hm-2)〉紫色土(134.17t·hm-2)〉黄壤(132.44t·hm-2)〉潮砂土(102.95t·hm-2)〉红壤(46.28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孔隙度比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氮与土壤水分、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烟区选取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土壤钙、镁含量较丰富,明显缺氯;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等明显缺钾和氮;水稻土和沉积土缺磷。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有差异,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基本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红壤、紫色土和黄壤上烤后烟叶钾含量相对较高,接近优质烟叶钾含量;沉积土、水稻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氯含量较高,接近优质烟叶氯含量。不同土壤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黄壤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黄壤、红壤和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较高;水稻土、紫色土和红壤上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及致香成分总量较高。不同土壤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高到低对应的植烟土壤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黄壤、沉积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