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与ArcGIS分析相结合并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漳州南靖县下割村九龙江边草地随机选取样点进行草地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对群落内植物的数量、频度及群落相似性等进行统计,分析江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为江边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恢复已退化的草地,于2012年在退化草地上设置切根、围栏封育、浅耕翻等3种措施,与同期设置的由自由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作为对照,并于2020年生长季高峰期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退化草地相比,实施改良措施9 a后,3种改良措施均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且浅耕翻方式最好;3种改良措施均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根茎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浅耕翻>切根>围栏封育>对照),而显著降低了丛生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对照>围栏封育>切根>浅耕翻)。(2)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围栏封育下具有明显升高趋势,在浅耕翻和切根方式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切根方式下显著低于浅耕翻(P<0.05)。(3)群落中丛生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3种改良措施中,长期围栏封育对于多样性的维持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浅耕翻措施对群落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地沙化严重影响了植被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植被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川西北高寒沙区典型沙化县若尔盖、红原、阿坝、色达、稻城、理塘等6个县的典型沙化区域为研究地,对不同沙化程度的植被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化进程中,物种种类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植物群落优势种不断发生演替,禾本科、莎草科种类数量逐渐减少,被菊科、蔷薇科植物等替代;物种多样性呈显著先上升后降低趋势,露沙地和流动沙地物种多样性较低,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较高;βT与CN呈基本相反的变化趋势,物种组成随沙化程度的加剧差异更加明显。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受沙化程度影响最大,但最终分布是环境及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康定县退化草地空间分布与治理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康定县绿色植被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康定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基于对康定县的草地退化情况进行评价,依据退化程度评价为4级,即无明显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以及重度退化草地。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坡向、居民点信息,分析康定县退化草地的分布情况,并对草地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桂南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物种多样性是反映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有效指标,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量度.通过对桂东区域植被类型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对野外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定,测定方法和记录都比较严谨并对记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南地区桉树、大叶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森林植被中,马尾松覆盖度较高,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有利于保护生态结构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武汉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群落中共有植物219种,分属74科156属;运用组平均法(UPGMA)对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1种植物群落类型;利用Par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中群落类型紫玉兰-杜鹃-小苜蓿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圆柏-八角金盘+山茶的物种丰富度最低,水杉-杜鹃+洒金桃叶珊瑚-早熟禾+车前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表现为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人工配置决定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他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建议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构建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结构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7.
鱼永芝 《绿色科技》2020,(5):121-123
指出了实施草地围栏建设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自2011年以来,会泽县在实施天然退化草原治理工程中,共实施了围栏封育建设工程21.92万亩。结果表明:采取围栏封育,禁止放牧和生产活动,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了天然草地恢复,遏制了石漠化沿重度方向发展。围栏封育3年以上的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围栏内的草地植物量明显高于围栏外草地,随着草群结构的改善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牧草涵养水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草地地表径流和泥砂流失量减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建设技术可以有效地遏止草原草地退化,对草地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0%,在国家生态安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过量的放牧和毁草开荒等人为因素,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退化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场的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及多样性的变化,根据土壤因子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团聚体结构数量、总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下降,土壤pH值和EC值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随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并与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EC值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样品DNA中扩增AM真菌特异性片段并采用DGGE技术对AM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变化均呈现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且都与土壤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对草原土壤根际AM真菌群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可为更好地理解草原退化原因及更有效地进行草原植被开发和修复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乔木林下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运用重要值、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指标,研究杨树林、落叶松林和榆树林林下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杨树林生活型功能群中,灌木处于优势地位,落叶松林和榆树林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处于优势地位,具有稳定群落的效应;(2)Simpson指数:落叶松林与榆树林(两者差异较小)>杨树林,Shannon-Wiener指数:杨树林>落叶松林与榆树林(两者差异较小);(3)McIntosh指数、Pielou指数3种乔木林下物种均匀度差异性不是很明显;(4)Margalte指数和Patrick指数:杨树林>落叶松林>榆树林.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西北高寒草地的严重退化正危及着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原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认为草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内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干扰(草地开垦、旅游开发和过度放牧等)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草原鼠虫害频发及草地管理不善等加速了川西北高寒草地的退化.提出了依据草地退化成因,以科技为主导,以草定畜、提高出栏率,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进行草地改良和围栏,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栽培草地建植,同时结合草地合理开发和鼠、虫害综合治理,加强草地监测、人才建设与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恢复举措.  相似文献   

11.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26 ms·cm-1.群落植被和土壤系统的适应性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线法对民勤荒漠草地红砂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10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红砂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红砂群落灌木层盖度和总盖度5月份最大,而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较大,从5月到10月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密度、盖度、冠幅逐渐增大,10月份植物种最多,密度、盖度、冠幅最大,结构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为遏制若尔盖草原沙化进一步蔓延,急需开展草地沙化治理模式研究.试验选取若尔盖草原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毯覆盖对两种沙地类型土壤环境、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毯覆盖1 a后,有效提高了沙地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较对照处理的增量高于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的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0倍和1.19倍,而流动沙地则分别为对照的4.74倍和2.83倍;生态毯覆盖均降低了两种类型沙地的土壤温度,增加了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生态毯覆盖对两种类型沙地土壤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一致,均比对照高0.01 ms·cm-1;半固定沙地中生态毯覆盖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容重相同,流动沙地中生态毯覆盖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处理低0.02 g·cm-3;生态毯覆盖初期对流动沙地的恢复效果优于半固定沙地.生态毯覆盖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是由于试验年限较短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主要调查草原样地基本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主要植物种类、样地综合植被盖度等要素,综合测算广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广西共布设监测样地812个,测算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2.76%,较2019年提高0.93%,其中,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植物的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84.11%、82.88%、89.00%。同时对关系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广西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基础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面积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低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地区桉树人工林与同等条件下的天然林植物种类进行比较,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数量流失,多样性下降和外来物种的入侵,说明一旦种植桉树以后,原有的生态系统都完全改变了,单一栽培桉树树种通常都造成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对民勤境内沙质草地发育成熟期和发育中期两种不同条件下白刺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群落的结构特征差异不明显,均呈现植被稀疏,结构单一的特征,几乎没有其他的灌木物种分布,零星伴有芦苇、刺蓬、骆驼蓬等草本植物,建群种白刺优势明显。(2)不同发育阶段群落白刺的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发育成熟期群落白刺的密度及盖度高于发育中期群落;发育中期群落白刺在整个生长季都有较高的生长量,而发育成熟期群落白刺在整个生长季生长量很小,已基本没有生长能力。(3)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群落长势均较稳定,但更新苗很少,在没有人为干预促进更新的状况下,随着植株的逐渐增长并老化,白刺群落将走向衰败,最终导致草地沙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红花尔基鸟类群落与植被类型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内蒙北部红花尔基夏季鸟类群落,一共记录了28种鸟类。在每个实验地取5个10m×10m的样方进行植被调查。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来确定植被郁闭度和鸟类数量和鸟类密度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鸟类数量和鸟类密度的变化及鸟类群落的形成是随着森林类型和总植物量而变化。鸟类数量和密度都随总植物量的降低而减少。鸟类群落的相似性在繁殖时期非常低,在同一分类簇中,最大相似性不超过0.65。这表明鸟类群落间种类的构成存在着显著差异。鸟类的繁殖密度与森林的生长阶段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从稀疏的草原生态系统到顶级生态系统鸟类的密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图3表4参21。  相似文献   

18.
竹林区竹类种质保育需要建立避免人为干扰的竹类自然生态系统,但现有的竹林粗放遍及各处的经营策略则直接威胁到竹类种质栖息地的保护。通过对蜀南竹海人工经营和未经营下楠竹林群落环境与种群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保护区内楠竹林经营强度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地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的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考虑天然楠竹林结构演替,楠竹的人工经营(纯林经营)是维持楠竹林生产力和楠竹林的必然途径。基于现代林业理论,提出了县域楠竹林适度经营与保护的空间分工性、集约化策略,以期获得保护区长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安全屏障的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以模型池塘微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水质、水生动物植物种类与数量测量方法,测定了在单甲脒农药影响下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采用McConnell提出的水生群落代谢功能测定方法,测定了单甲脒农药影响下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单甲脒影响下,池地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单甲脒浓度越大,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程度也越大,其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明显下降,总氮、总磷含量增加,溶解氧浓度降低,最终导致水质下降,群落的代谢功能失去平衡,呼吸量大于生产量,群落由自养型向异养型退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半固定沙地中白刺群落开展围栏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白刺群落围栏封育3年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数与对照区相比灌木种类增加了2种,草本种类增加了6种;群落总盖度比对照区增加了126.7%,且第3年灌木盖度比草本盖度增加幅度较大;灌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68.7%和62.6%.实施围栏封育后,有利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的生长及退化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