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丽梅 《花卉》2021,(4):74-75
圆明园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作为一座遗址公园,还原历史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其本体价值,所以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要力求植物品种与景观意境相符,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增强圆明园整体景观效果的影响,通过概述不同季节植物叶色的变化、花色变化以及果实色彩和形态的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的景观特性。进一步分析观叶植物季相、观花植物季相和观果植物季相,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以及其他皇家园林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为圆明园植物景观恢复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植物群落景观作为评价样本,请50位评判者参与评价,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植物景观样本进行了景观美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景观因子为季相与色彩(0.358)、健康状况(0.320)、协调与对比(0.280)、植物层次(0.088)、树种组成(0.042);该研究通过对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进行定量评价,旨在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肇庆星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从景观生态功能、美学观赏功能和行为心理功能3个准则层以及层次丰富性、物种多样性、色彩与季相、舒适愉悦感等9个指标层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对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植物给人们带来的景观视觉美;公园在植物适应性、色彩与季相以及整体协调性植物景观效果上较好,但层次丰富性、景观可持续性、景观意境美上效果较差。评价结果能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景观建设对城市环境具有重要贡献,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江苏省沭阳县城市公园的建成时间、区位、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虞姬公园和南湖公园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园中典型的30个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按照SBE平均值排列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从低到高依次是安静休息区(1.128573)、儿童游乐区(4.149060)、入口集散区(4.944290)、文化教育区(9.158180)、观赏游览区(21.399982)、滨水游憩区(34.794371);分别从配置模式、生长状况、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植物配置美景度的因子,以及不同功能分区人们喜欢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而提出提高美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南充市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植物景观进行美学评价,并分析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优点和不足。结果表明,北湖公园景观效果整体较好,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层次清晰;部分植物群落长势较差,景观单一,乡土树种较少。研究提出加强植物养护管理,增加乡土树种,提高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南充市北湖公园的艺术性、地域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诸暨市具有代表性的新老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调查分析,调查各公园植物种类及数目、群落结构、季相变化、色彩搭配、空间营造、养护管理等,分析植物景观对诸暨城市绿地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等的影响,总结诸暨植物景观特色。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植物景观优化方案,以期为生态园林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沈阳为例,对公园、街道和广场这3类场所中容器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结合美景度评价法(SBE)和SD语义法获得美景度值和影响景观效果的因子。通过软件量化景观因子与美景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不同场所容器植物景观的区别加以分析,为今后容器植物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是季节变化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营造丰富、具地域特色的季相景观,加强景观与人的联系,是植物景观规划和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植物季相变化从颜色、质地、形态等多个方面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季相变化的多个方面,分析了景观季相变化对人心理建设的影响,以福建农林大学(南方)和保定竞秀公园(北方)为例,通过总结两地的景观季相变化特点,提出基于心理积极影响的季相景观营造优化措施,以期为两地季相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内外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理论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市厦寺公园、凤城公园开发建设现状,从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入手,分析了2个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规律;并在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园林学、生态学、造林学、植物景观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发现并找出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改进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厦寺公园、凤城公园的实际情况,比如地形、公园用地情况、不同景点的不同要求、公园园林植物构成、林相状况以及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情况等,对2处公园重点景区的植物群落提出了林分景斑特色规划,最后在景区设计、植物品种选择、有害昆虫防治方面提出了适合这2处公园现阶段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哲琪 《现代园艺》2023,(18):150-152+155
通过对太原市晋祠公园的40个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选择影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12个因子,以美学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4个方面为评价准则,采用AHP法构建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得出晋祠公园植物景观评级,并对晋祠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排序由高到低为B1美学功能(0.4181)、B2生态功能(0.2497)、B4文化功能(0.2226)、B3社会功能(0.1096);(2)指标层中C2与环境的和谐程度(0.1782)、C1色彩与季相变化(0.1562)、C4群落层次丰富度(0.1373)位列权重的前3位;(3)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度较高,较好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古树名木具有历史见证价值,具有更高的文化功能;(4)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怡秋 《花卉》2020,(22):70-71
通过对公园绿地中植物的季相分析情况,总结出盘龙区需因地制宜的使用不同物候现象植物提升公园绿地内植物的季相变化,优化乔、灌、草多层次搭配等丰富盘龙区公园绿地季相变化,展现盘龙区的特色与景观。  相似文献   

12.
选取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的主要公园和集中街景绿地,对常绿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摄取相关照片,采用心理物理学评判(SBE)美景度评价法对常绿园林植物冬季、夏季景观进行评价,以期为北方地区常绿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夏季常绿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因子为植物观赏色彩数量、颜色对比度、常绿植物树形种类、常绿落叶比等;影响冬季常绿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因子为常绿落叶比、园路景石等人工设施、常绿植物树形种类、植物生长状况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趵突泉公园的植物景观配植特色进行总结,就植物景观的美观、功能、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论述公园植物在美观方面的空间围合、季相变化、色彩配合、乔灌草搭配;在功能方面的与建筑的配合、与水的结合、对于道路的围合引导作用以及人性化的功能;同时分析了公园植物景观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下马坊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公园植物的种类组成、空间结构、植物群落、季相变化、植物应用等方面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古迹中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是园林设计各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要素,利用它特点鲜明的季相变化做好规划设计是丰富园林整体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分为色彩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论述,包含了叶、花、果、枝干的色彩季相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植物空间特征,再从美感与功能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景观效果的影响,试图较为全面地阐述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景观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生态环境的发展建设也被不断推向高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其中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对环境优化的重要契机。基于此,应用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原理(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温州市大学城滨水植物空间进行美景度评价,研究表明,在选取的13个指标中,树种组成形式、植物竖向结构、水体驳岸类型、植物空间通透性、植物色彩与季相、意境联想、地表裸露程度、林下枯枝量等7种指标对美景度影响较大,依据此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温州大学城滨水空间的植物配置形式,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花境的概念、作用、特点以及花境设计要点,包括植物选择、色彩设计、季相变化、立面效果、地形等因素,对花境在福州公园、城市道路景观的应用以及如何用花境创造节约型园林进行景观建设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包头市劳动公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该公园的植物季相景观的变化。针对其植物景观季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以后同类问题出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驻马店市开源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其植物种类构成空间、季相以及配置形式,对公园植物景观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开源公园共有各类植物114种,隶属于52个科81个属,其中以蔷薇科、木犀科植物较多。植物空间配置形式多采用乔灌草搭配,季相变化较明显,季相景观以春夏季观花、秋季观秋色叶和冬季观干为主。  相似文献   

20.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具有完整生命特性的元素之一,各种植物随四季季节更换,继而演绎出多彩的季相景观,这种植物效果在景观中起到了添彩的作用。每到秋高气爽之时,各种色彩绚丽的秋叶呈现在公园、道路、小区,街头绿地内,为市民展现大自然的色彩。随着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日渐关注,对环境生态的要求也日渐提升,对彩色植物需求较多。通过对苏州阳澄湖畔仙樱湖公园及工业园区道路及其周边绿地的观察和调查,探索园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表现形式。相信随着苗木市场对彩色新品种的研究及景观多样化的软景设计,彩色植物将必定更加受到欢迎,在苏州的园林绿化项目中,彩色植物的运用也会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