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金城山淫羊藿生长适宜环境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淫羊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对嘉陵江流域金城山森林公园淫羊藿在不同环境因子范围上的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定,探讨自然植被群落中金城山淫羊藿生长的适宜环境因子。[结果]从生态位的角度来看,金城山淫羊藿的适宜海拔为574~623 m,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4%,适宜土壤pH值为5.73~5.83,适宜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8~2.48 g/kg,适宜土壤深度为16.0~19.7,适宜光照强度为796.6~1 015.0 lx。[结论]该研究对开发淫羊藿中药资源和加强淫羊藿野生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城山草本层淫羊藿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嘉陵江流域金城山草本层淫羊藿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方法]研究对象是金城山森林群落草本层植物淫羊藿,以及作对照的鸢尾、复叶耳蕨、苔草、卷柏、细柄草.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了20个2 m×2 m样方.对每个样方进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群的频度、盖度、密度、高度和生物量的测定.最后计算金城山草本层几种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测定金城山草本层几种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金城山草本层植物植物群落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有限的,还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结论]对建立农林复合体系,开发淫羊藿中药资源和加强淫羊藿野生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异质性生境中淫羊藿克隆构型,初步分析环境因子对淫羊藿克隆生长的影响及克隆构型可塑性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生境中相对光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淫羊藿的克隆生长影响较大,土壤pH值对其影响较小。建立了淫羊藿克隆构型可塑性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程。淫羊藿以地下根茎为克隆器官进行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有着较强的克隆构型可塑性。保护淫羊藿地下根茎,以及生境中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淫羊藿的克隆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影响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采集吉林省6个地区26个样点的朝鲜淫羊藿植株和根际土壤,分析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总黄酮5种成分质量浓度,测定了土壤无机元素、pH等12个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通化地区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较高,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影响朝藿定A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效钙;影响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效钙、有效镁;影响总黄酮的土壤决定因子是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碱解氮.土壤因子对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有重要影响,在海拔较低、土壤呈弱酸性的朝鲜淫羊藿种植地区,增施钙肥、减施镁肥有利于提高朝鲜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柔毛淫羊藿的光合生理生长特性及其对移栽环境的适应性,为合理开发与人工种植柔毛淫羊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移栽柔毛淫羊藿的光合生理特征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生理生长特性与移栽环境间的关系。[结果]叶绿素含量在移栽淫羊藿植株之间差异不显著;柔毛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为1.68~3.39μmol CO2/(m2·s),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相关性分析表明,柔毛淫羊藿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空气湿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其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柔毛淫羊藿的移栽种植中,可通过遮阴或雾灌等方法来解决移栽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遮阴对圃地栽培的朝鲜淫羊藿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遮阴和对照2种处理方法,连续观测3年朝鲜淫羊藿株数、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和收获量。[结果]遮阴的朝鲜淫羊藿株数、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和收获量均逐年递增,且前4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朝鲜淫羊藿。对照组的朝鲜淫羊藿在栽植第1年被过强的光照灼伤,导致植株产生抗逆性,生长指标均低于遮阴组,并在第2年全部死亡。[结论]在圃地栽植朝鲜淫羊藿时,必须加盖遮阴网,且遮阴强度最好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中国淫羊藿属植物性状的影响,对引种到贵州正常生长3年左右的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2个种的植株性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株高、花果期、腺毛与非腺毛、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一些种类性状稳定,几乎无变化;同时对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实验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际走访调查,对临夏州野生淫羊藿资源的分布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临夏州野生淫羊藿质量较好,太子山沿线非常适合淫羊藿的生长,产区主要在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县、积石山县。野生淫羊藿生长环境pH为7.9~8.1,偏弱碱性,碱解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的含量较高,速效磷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叶褐斑枯病(Macrophoma sp.)的发生对巫山淫羊藿生长势与质量的影响,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发病较重田块的病情指数、株发病率、叶片发病率、病株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叶宽、叶长等,同时取样作药材质量检测,比较分析病害的发生对生长势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该病害的发生造成植株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叶宽、叶长等生长势减弱,其中对分枝数影响较大,其次是叶片数。病害的发生对药用部位叶,以及茎、根状茎和须根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含量无影响。[结论]叶褐斑枯病对巫山淫羊藿药材质量无影响,但能造成巫山淫羊藿植株生长势减弱,该病害发生对巫山淫羊藿生物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拟巫山淫羊藿是首个实现人工栽培的淫羊藿属植物,箭叶淫羊藿的种植生产技术仍很不成熟。为了进一步研究2 种淫羊藿需光特性,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用CI-340 型光合测定系统原位测定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拟巫山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测定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气温(Ta)、表观叶肉导度(ALMC)、蒸腾速率(E)、叶温(Tl)、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且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和生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拟巫山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表观叶肉导度和气孔导度均呈现“双峰型”变化,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存在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2)箭叶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均高于拟巫山淫羊藿;(3)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表观叶肉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2 种淫羊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其中表观叶肉导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对2种淫羊藿采用不同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双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34-5136
[目的]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的评价方法,通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和综合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对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资源、水文资源、地文资源、天象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评定研究,进而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结果]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总得分为44.42分,达到《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结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可  赵岩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8-11239,11335
[目的]研究海拔与生长时间对栽培人参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地区不同人参生长时间、不同海拔的人参土壤,测量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研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参龄条件下,土壤中大量元素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整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同参龄土壤,大量元素含量整体随着参龄年限的增长而变化,其中土壤pH值随着参龄的增长有变小的趋势。[结论]不同海拔与生长时间对人参大量元素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野生蓝莓生殖特性,为野生蓝莓人工化种植提供重要的指导。[方法]依据蓝莓生长的土壤类型不同,划分了3个生境类型的蓝莓种群,分别进行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草甸土蓝莓种群结实量较大,是蓝莓生长的最适生境;环境因素对蓝莓生殖也有很大的影响,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光照强度、人为干扰等环境条件对蓝莓生长有积极的作用,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越大越不利于蓝莓的生长。[结论]在野生蓝莓的经营管理中,以就地保护为主,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生态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促进蓝莓种群生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园林绿地节肢动物各功能类群的生态位,为城市园林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立地条件、管护措施、人为影响等因素,在保定市植物配置丰富的绿地中选取4种不同绿地类型,研究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均是刺吸类害虫的时间生态位最宽,天敌中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最宽。从时间生态位重叠上看,刺吸害虫与捕食天敌的生态位重叠:植物园>军校广场>滨河公园>竞秀公园。[结论]刺吸害虫危害期最长;捕食性天敌在时间上能有效跟随害虫并控制其危害。地处市郊、管护措施较好的植物园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能力最强,能有效地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5.
野生笃斯越桔适生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  王恩久  刘春起  邱宏  王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4-18716
[目的]考察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桔的适宜生境。[方法]根据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桔生物学特性及生境条件,利用数量化Ⅰ方法,通过对影响野生笃斯越桔株高生长和平均单株产量的8个环境因子的分析,研究野生笃斯越桔的适宜生境。[结果]影响野生笃斯越桔株高生长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全氮含量、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A层厚度;影响野生笃斯越桔平均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A层厚度。样地聚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样地可分为3种类型,以样地平均株高及平均单株产量作为笃斯越桔适宜生境衡量指标,表明第1类样地的生境条件最适宜。[结论]该研究为笃斯越桔模拟自然栽培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明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大明山土壤提供参考.[方法]按土壤发生分类法采集9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与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三大菌的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体以粗骨土最多,为88.53×105 CFU/g,以草旬土最低,为8.87×105 CFU/g;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土壤三大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全K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表聚现象明显,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除了与全K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大明山土壤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韦建玉  金亚波  屈冉  吴峰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0-4551
[目的]研究环境生态因子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K326与云烟85为试材,选取中部烟叶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采用生理生化指标与生态指标关联的因子分析法,研究生态环境与烤烟品质的关系。[结果]烤烟叶片内所测得的16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约占到总氨基酸含量的1/3。两品种中,以云烟85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土壤pH值和含钾量对烟叶氨基酸影响较大。土壤pH值和海拔对叶片厚度影响最大,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土壤含氮量和土壤pH值对比叶重影响较大。环境对色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对叶绿素的影响比对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更大。温度和海拔高度对腺毛密度影响较大,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环境生态因子影响烤烟的内外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趋异或趋同。[方法]在广西猫儿山南坡的垂直高度上,按每升高100 m设置1个土壤剖面(共18个),按国颁标准采取土壤,并测定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pH值在3.98~5.6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增,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机质含量为31.2~98.8 g/kg,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较大,总体上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草甸土〉黄壤〉黄红壤〉红壤。全N含量为9.1~21.3 g/kg,速效N含量为222.7~388.3 mg/kg,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全P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减;速效P含量为30.9~58.8 mg/kg,表现为:黄壤〉泥炭土〉红黄壤〉红壤、黄棕壤及草甸土。全K含量为0.6~1.2 g/kg,含量极少,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速效K含量为28.8~99.8 mg/kg,表现为:泥炭土、黄棕壤和草甸土〉黄壤〉红黄壤〉红壤。[结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其森林植被的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飒  聂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59-11360,11449
[目的]观察向土壤中加入外源纤维素酶后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及其底物酶解率的变化。[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底物,在pH值6.5,温度27、37、47℃的环境中,向土壤施加外源纤维素酶,研究不同温度下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酶活性及其底物酶解率的影响。[结果]在pH值6.5环境中,各处理酶活均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可能是因为土壤与酶共存状态下酶解速率很快,在培养的前半段时间就将大部分秸秆酶解,在此后几天秸秆残留越来越少,酶活也就逐渐降低。各温度处理下的土壤酶活为47℃〉37℃〉27℃,且各温度环境下添加外源纤维素酶都有助于提高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结论]添加外源纤维素酶有助于提高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